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简继华膀胱影像学表现(一)X线检查(二)超声检查(三)CT检查(四)MRI一、检查技术膀胱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膀胱造影能显示膀胱内腔及大小、形态。CT和USG已广泛用于膀胱检查,能很好的显示解剖结构及病变,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已成为主要检查方法。MRI检查膀胱为临床常用检查,某些成像方法如MR水成像技术检查显示出独特价值。(一)正常表现1、X线检查膀胱大小、形态取决于充盈程度,充盈满意的膀胱呈椭圆形,位于耻骨联合上方,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二、影像观察与分析2、超声腔内为均匀液性无回声区,壁为强回声。3、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与X线表现一样,膀胱的大小、形态与充盈程度有关。1、膀胱大小、形态异常。2、膀胱壁的增厚。3、膀胱内团块。(二)基本病变1、膀胱结石男性多见,多为儿童或老年人,表现为排尿疼痛,中断,尿频、尿急和血尿。X线:多为阳性结石,密度均匀或不均或分层。可随体位变化。超声:强回声,后方有声影。CT显示更清,MRI为很低信号。三、疾病诊断最常见的膀胱肿瘤,多为移行上皮癌,呈乳头状向腔内突出,也称乳头状癌。X线造影:膀胱内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表面凹凸不平,局部膀胱壁可增厚、僵硬。超声、CT、MRI均明确显示肿瘤,并能显示肿瘤侵犯的程度和周围淋巴结的转移。2、膀胱癌肾上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简继华(一)超声检查—初查(二)CT检查—主要方法(三)MRI—重要补充一、检查技术右侧肾上腺位于肝的内后方,右隔脚外侧和下腔静脉后方。左侧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脾与腹主动脉三者之间。超声:低回声带状结构,形态因角度不同可各异。(一)正常表现二、影像观察与分析CT:呈软组织密度,不能区分皮质和髓质,形态变异较大,为斜形,倒“V”,倒“Y”或三角形。可测量大小和面积,侧支厚度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MRI:断面表现同CT,T1WI和T2WI信号同肝脏,低于脂肪,抑脂后信号高于周围脂肪。正常肾上腺经常表现的形式(二)基本病变1、大小的改变表现为腺体的弥漫性增大或缩小,侧支厚度和/或面积大于或小于正常值,但形态、密度、信号不变。特发性肾上腺萎缩双侧肾上腺均匀一致性变小,肢纤细,面积减小,形态正常2、肾上腺肿块(密切结合临床)①肿块大小:良性、有功能者较小,Ø3cm恶性、无功能者较大,Ø5cm②单侧或双侧:双侧转移瘤常见。③回声、密度和信号囊肿:无回声,水样密度或信号腺瘤:低回声,水样密度,肝脏信号髓质瘤:强回声,有脂肪—特征肾上腺髓质瘤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发现病变和确定性质,但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三、疾病诊断皮质髓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嗜铬细胞皮质的组织结构分三层球状带(占15%)分泌盐皮质激素,调节电解质和水盐代谢。束状带(占78%)分泌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的糖皮质激素。网状带(占7%)分泌性激素。肾上腺髓质主要由高度分化的嗜铬细胞组成。分泌的儿茶酚胺主要为肾上腺素。(一)肾上腺增生(adrenalhyperplasia)绝大多数发生在皮质,属于功能性病变。1、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占70~85%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占5%~35%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占5%~10%CT表现:常见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侧支厚度10mm和/或面积150mm2,但形态、密度仍维持正常。可为结节样增生。1、肾上腺腺瘤(adrenaladenoma)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良性肿瘤。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前者包括库欣腺瘤、Conn腺瘤,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后者无症状,发病率较高。各类腺瘤均有完整包膜,含脂质。(二)肾上腺肿瘤影像学(CT)表现:多为单侧,表现为肾上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由于富含脂肪密度较低。增强肿瘤强化迅速,廓清也快。区别:库欣腺瘤Ø2~3cm,常合并同侧和对侧肾上腺萎缩,ConnØ2cm,非功能性腺瘤较大。Cushing’s综合症-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男性67岁,右侧肾上腺圆形边缘光滑稍低密度肿块,增强早期强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女性43岁,左侧肾上腺低密度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右侧肾上腺增粗并低密度节结,手术证实为腺瘤原发于肾上腺皮质的恶性肿瘤,约50%为功能性,多为Cushingsyndrome。肿瘤较大的可有出血、坏死和钙化。影像表现:肿块较大,直径超过7cm,平均10cm,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中心有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坏死或陈旧性出血;常有钙化。增强呈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区不强化。肿瘤易侵犯下腔静脉或转移。2、肾上腺皮质癌左肾上腺皮质癌女性46岁,左侧肾上腺巨大肿块,其中有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检查更明显左肾上腺皮质癌左肾上腺皮质癌,侵犯左肾静脉并下腔静脉及肝转移是源于交感神经嗜铬细胞的一种内分泌肿瘤,通常产生儿茶酚胺从而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峰值年龄为20岁-40岁;男女无差异90%发生在肾上腺,10%为双侧、多发,10%为恶性,10%位于肾上腺以外;10%为家族性,10%为儿童,10%手术后复发发生在肾上腺的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在副神经节的只分泌去甲肾上腺素3、嗜铬细胞瘤单侧、偶为双侧肾上腺肿块,圆形或椭圆形,较大,直径超过3cm。呈低或中等回声、密度类似肾脏、T1WI为低信号,T2WI为非常高的信号。增强肿瘤明显强化。影像表现:嗜铬细胞瘤男性37岁,右肾上腺类圆形肿块;呈均匀显著强化,其上部囊变,实质部分强化嗜铬细胞瘤女性22岁,左肾上腺圆形肿块T1WI信号与肌肉类似;T2WI呈高信号,抑脂更清楚;增强检查强化明显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临床多见,常为肺癌转移。开始发生的部位是髓质,其后累及皮质。极少影响皮质功能。影像学表现:常为双侧肾上腺肿块,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大小不等。肿块的回声、密度和信号可均一或不均。增强时肿块呈均一或不均一强化。4、转移瘤双侧肾上腺转移瘤双侧肾上腺转移,肿块呈多房囊性,壁和隔出现强化诊断和鉴别诊断:①有肾上腺外恶性肿瘤者,又发现双侧肾上腺肿块时,可诊断转移瘤。②有肾上腺外恶性肿瘤者,发现单侧肾上腺肿块时,须排除腺瘤,穿刺活检。③无明确恶性肿瘤,发现双侧肾上腺肿块时,须鉴别肾上腺原发肿瘤。④无明确恶性肿瘤,发现单侧肾上腺肿块,不具备腺瘤特征的须穿刺活检。结肠癌右肾上腺转移转移瘤不摄取Mn而无强化淋巴瘤右肾上腺转移男性63岁,右侧肾上腺18FDG(氟脱氧葡萄糖)高摄取,为转移瘤表现男性63岁,右侧肾上腺18FDG(氟脱氧葡萄糖)高摄取,为转移瘤表现精索平滑肌肉瘤左肾上腺转移左侧肾上腺肿块,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示左外侧肢FDG高摄取区,为转移性肿瘤的特点左侧肾上腺腺瘤男性68岁,左肾上腺肿块没有FDG摄取
本文标题:肾上腺与膀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