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岩土描述Q岩土的现场鉴别与描述粘性土、粉土的现场鉴别表B-1鉴别方法粘土粉质粘土粉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非常光滑,刀刃有粘腻的阻力稍有光滑面,切面规则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用手捻摸的感捻摸湿土有滑腻感,当水分较大时极易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仔细捻摸感觉到有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粘着程度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水反复洗才能去掉能粘着物体,干燥后容易剥掉一般不粘着物体,干后一碰就掉湿土搓条情况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能搓成0.5~2mm的土条能搓成2~3mm的土条干土的性质坚硬,类似陶器碎片,用锤击才能打碎,不易击成粉末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用手很易捏碎粘性土状态的现场鉴别表B-2稠度状态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粘土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1、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2、手按无指印1、手捏似橡皮有柔性2、手按有指印1、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2、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粉质粘土干硬,能掰开或捏成块,有棱角1、手捏感觉硬,不易变形,土块用力可打散成碎块2、手按无指印1、手按土易变形,有柔性,掰时似橡皮2、能按成浅坑1、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2、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粉土湿度的现场鉴别表B-3湿度稍湿湿很湿鉴别特征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即吸回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砂土现场鉴别表B-4鉴别特征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颗粒粗细约有1/4以上颗粒比约有一半以上颗粒约有一半以上颗粒大部分颗粒与粗玉大部分颗粒与荞麦或高梁粒(2mm)大比小米粒(0.5mm)大与砂糖或白菜籽(>0.25mm)近似米粉(>0.1mm)近似小米粉近似干燥时的状态颗粒完全分散颗粒完全分散,个别胶结颗粒基本分散,部分胶结,胶结部分一碰即散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结部分稍加碰撞即散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即能分散)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无变化表面无变化表面偶有水印表面有水印(翻浆)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粘着程度无粘着感无粘着感无粘着感偶有轻微粘着感有轻微粘着感砂土湿度的现场鉴别表B-5湿度稍湿很湿饱和鉴别特征呈松散状,用手握时感到湿、凉、放在纸上不会浸湿,加水时吸收很快可以勉强握成团,放在手上有湿感、水印,放在纸上浸湿很快,加水时吸收很慢钻头上有水,放在手掌上水自由渗出碎石、卵石土密实度的现场鉴别表B-6状态天然陡坎或坑壁情况骨架和充填物挖掘情况钻探情况说明密实天然陡坎稳定,能陡立,坎下堆积物少;坑壁稳定,无掉块现象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紧密接触,孔隙填满,坚硬密实,掏取大颗粒后填充物能成窝形,不易掉落用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用手掏取大颗粒极困难用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用手掏取大颗粒极困难1、密实程度按表列各项综合确定2、本表不包括半胶结的碎石、卵石土3、本表未考虑风化和地下水影响中密天然陡坎不能陡立或陡坎下有较多的坍塌物,自然坡大于颗粒的安息角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疏密不均,孔隙填满,填充砂土时掏取大颗粒后填充物难成窝形用镐可挖掘,用手可掏取大颗粒钻进较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和吊锤跳动不剧烈稍密不能形成陡坎,自然坡接近于颗粒的安息角坑壁不能稳定,易发生坍塌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重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而被填冲物包裹填充砂土时,掏取大颗粒后砂随即坍塌用镐易刨开,手锤轻击即可引起部分塌落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钻杆稍有跳动岩石风化程度的现场鉴别表B-7岩石类别风化程度野外观察的特征开挖或钻探情况硬质岩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完整性好。开挖需爆破中风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不能用镐挖掘,岩芯钻方石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锤击声脆,且不易击碎。可钻进强风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裂隙很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20cm的岩块,可用手折断。用镐可挖掘,干钻不易钻进软质岩石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完整性好。开挖用撬棍或爆破中等风化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的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锤击易碎。开挖用镐或撬棍强风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被切割成碎块,干时可用手折断或捏碎,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较迅速地软化或崩解。用镐或锹可挖掘,干钻可钻进岩石硬度的现场鉴别表B-8硬度鉴别特征很软的用手指易压碎,锤轻击有凹痕软的用手指不易压碎,用笔尖刻划可有划痕中等的用笔尖难于刻划,用小刀刻划有划痕,用锤击有凹痕中硬的用小刀难于刻划,用锤轻击有击痕或破碎坚硬的用锤重击出现击痕或破碎很坚硬用锤反复重击方能破碎A、野外记录要点1)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2)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3)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4)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5为中密、N63.520为密实。5)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6)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7)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很破碎。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8)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9)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10)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H.1一般规定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巨厚层厚层h1.01.0≥h0.5中厚层薄层0.5≥h0.1h≤0.1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H.2野外描述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岩、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H.3岩石岩体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的原位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
本文标题:自制野外鉴定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0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