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8个要点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的分类思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制度技术的异化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3点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直觉思维与顿悟思维三、科学技术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点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的4原则工程技术的4原则科学家的伦理规范新兴科学技术对伦理的挑战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6点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趋势科学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科学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发展是范式转换知识创行动态演进的过程科学发展是现象阶段实体阶段本质阶段的过程科学发展是技术与创新的统一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8个要点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的分类思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制度技术的异化(一)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二)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般的速度发展起来,那末,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根本不费资本家‘分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去利用科学。资本象吞并他人的劳动一样,吞并‘他人的’科学。”;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起它真正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家需要依靠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马克思指出,正是十七世纪的机器的应用,“为当时的大数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支点和刺激。”“十八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八)技术异化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是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3点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直觉思维与顿悟思维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一)收敛思维特性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性。收敛性思维志在取得结果。(二)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三)思维的收敛与发散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一)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二)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类比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三)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创造过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等。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很大。直觉和顿悟在创造成果突现方面尤其突出。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这种大脑中的知识、方法的暂时思维组合与现存研究对象通过某种形式关联起来,形成新的联想。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常常触发“灵感”,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建构。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如比较、分类、归纳等),为非逻辑思维做好铺垫准备。三、直觉与顿悟思维直觉与顿悟思维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一)直觉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征。(二)顿悟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指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之特性等等。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移植和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一)移植方法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移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移植方法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和方法或技术移植等等。(二)学科交叉方法或跨学科方法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2.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三、科学技术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点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的4原则工程技术的4原则科学家的伦理规范新兴科学技术对伦理的挑战(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凡是表现为良心的进步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1他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2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25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297.义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二)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科学技术工作者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三)默顿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的四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1999年7月1日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的“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声明: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等。(五)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规范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