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旱农学是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旱农学主要研究1、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经验教训2、研究干旱的类型成因旱区的划分地理分布3、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和特点4、研究旱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技术及其体系5、开发的方向和途径我国旱农生产存在问题1、重水地轻旱地2、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3、投入少经营粗放4、人口问题干旱原因—自然气候与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自然因素唯独大气环流洋流海陆位置地形与地势特别是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与地势与降水的分布人为因素地面状况植被状况水库面积干旱气候的降水量指标划分1、国际上把降水量在250mm以下地区成为干旱区发展游牧业和灌溉业2、降水在250-500为半干旱区从事雨养农业3、500-750-800为半湿润期4、降水在750-800为湿润期中国把400mm等雨线定为旱湿区分界线,250和800定为干半干、湿半湿分界线中国旱农地区水资源特点1、降水有限水资源数量少作物亏缺量较大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突出降水年变率大旱灾频率3、降水强度大洪涝威胁水土流失严重。4、蒸发量大蓄水保墒艰难5、田高水低,地形破碎,有水难用娄土分布在陕西关中晋南预习气候半湿润半干旱棕壤向栗钙土的的过渡性土壤娄土形成于黄土母质质地为粉砂壤土上部覆盖层熟化度高质轻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较高弱碱性富含磷钾施氮肥增产明显盐渍土是盐土碱土和各种盐化碱化土的统称盐土饱和浸出液电导度大于4m/cm饱和度小于15%ph值小于8.5碱土饱和度大于15%电导度小于4旱农地区光资源特点—日照多,辐射强度大,光合有效辐射充足。世界旱农区特点1光热条件好自然灾害频繁2、土地面积辽阔生产力低3、水资源贫乏分布不均4、生态系统脆弱植被易破坏土地易退化5、产业结构单一抗灾不强6、经济底子薄社会、科技落后半干旱旱区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1盲目扩大耕地耕作粗放2草场退化超载过牧措施—保护改造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培育人工草场防止滥牧抢牧制定草原管理条例划区轮牧退化草场加强封育半干旱区土地利用问题1盲目扩大耕地耕作粗放2草场退化超载过牧利用途径1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2集约的经营种植充分利用水潜力3恢复提高天然草原生产力,发展人工草场4加强农田防护林和薪炭林建设半湿润偏旱区土地利用途径1重视保水保土2调整农业结构搞好农牧结合3增加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土地资源评价原则:1影响因素多,评价是综合性的2要考虑历史演变目前现状和将来发展方向3土地适宜性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评价5土地限制性评价6土地质量评价7评价要在不同用途间比较土壤水——固态水、气态水、吸附水(束缚水)、自由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降雨强度与土壤水渗透率关系1降雨强度大时渗透速率大,维持这种速率的时间短,以后逐渐减小2降水强度小时,渗透率小维持这种速率的时间较长,速率逐渐减慢土壤冻融及水分再分配1、日平均气温降到5-0°夜间温度降到0°以下表土夜冻昼融为不稳定冻结阶段2、稳定冻结阶段,气温不断下降,冻层不断向深层发展,土层中水分继续向冻层移动3、开始化冻阶段春季融冻过程较冻结过程快得多,开始解冻时上下层尚未通透时,表层土壤积聚较多液态水,称为反浆。萎蔫系数—萎蔫点是当植物出现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的重量百分比。只有超过萎蔫点以上的毛管水才能供植物利用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位较深时土壤能保持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数量。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不同,砂土4.5-11.7%,壤土17.4-20%、粘土23.8%、泥炭土55%土壤有效水分—萎蔫湿度至田间持水量的土壤湿度范围。粘土田间持水量高有效水范围小。砂土持水量低,有效水范围也小。旱作物的水分利用旱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功能。包括1、土壤诸多性质影响的降水渗入、蓄存和不断向根系移动,2、旱作物本身许多性状如根系延伸的深度和广度、根系的结构密度。与吸水有关的生理学和解泡学特征影响吸水失水过程。3、经常变化的气候状况。根系吸水机制1、被动吸水—植物体表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根对土壤水分的吸收2、主动吸水—木质部由于主动传导作用,由体液溶质浓度造成水势梯度引起的根对水分的吸收为主动吸水水分利用效率WUE=Y/ET影响产量的因子—水、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保墒措施、栽培技术、施肥播种密度等。旱作物缺水生理效应1、膨压降低,细胞内原生质水含量下降膨压降。2、光合作用消弱。3、呼吸作用异常,呼吸减弱。4、新陈代谢受阻。5、原生质脱水。6、激素变化的阻抑或促进诸多生理过程变化。细胞分裂素活动下降和脱落酸活动上升。7、水分传输困难。8、缺水与养分吸收。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一、缺水对根系的影响1、根的生长速度下降2、根系小部分土壤湿润,根系在浅层不下扎3、前期根系生长良好,干旱时穿过干土层扎到深层。4、根的吸收面与地上部分蒸腾面比例受土壤含水量影响。二、缺水对叶片的影响叶片水分下降,叶片打卷、侧叶片下垂三、缺水对谷类籽粒产量的影响1、穗部发育短暂缺水后小穗数目不受影响,严重缺水,小穗数目大量减少。2、授粉影响开花期缺水降低授粉座籽率3、缺水影响籽粒灌浆四、缺水对不同收获物产量的影响收获物为籽粒器官果实等产量影响视其生育期定五、干旱后水分条件改善对产量作用和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作物在某一生育期或生长期遭受缺水产生的影响,即使以后供水条件改善,其所受的损失也不能恢复或补偿,知道最后严重影响产量。这个时期称。旱地作物的生产潜力作物产量因素—生物因子(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光热降水土壤)、人为因子(农业技术措施)气候生产力—一个地方气候条件的作用形成的作物产量。生态系统脆弱原因—人口压力增加、滥砍滥伐、风蚀水蚀、土壤盐渍化旱农区生态改善1、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2、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3、防止土壤风蚀沙化4、盐碱土改良水蚀—较大降雨时,地面发生的水的地面径流带走冲刷土壤的过程土壤水蚀分坡面水蚀与沟谷水蚀土壤水蚀因素—气候、土壤性质、地貌、土壤表面性质、人类活动防水蚀保水土措施一、生物措施1、水土保持林原则1、按当地农业生产规划建立林2、把保持林作为综合措施的重要一环3、以短养长,长短结合4、重视经济效益2、水土保持草地3、旱农作物与水土保持二、耕作措施三、工程措施—治坡工程(水平、坡式、隔坡梯田)、治沟工程(治好坡面塬面修治防护工程、沟坡种草种树、沟底修水库淤地坝等)风蚀及其防治风蚀形式1、悬移干燥土表细小土粒微风即吹起2、推移风速超过一定速度,移动土粒沙粒3、跃移风速加大推移速度旋转速度增加4、磨蚀随风悬移土粒剥磨土体岩体风蚀因素—1气象、风速、风延续的时间2土壤易蚀性、土壤粒土块大小机械稳定性容积密度和表面板结层的稳定性.黑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的四个时期:春季融冻高湿期夏季湿墒期秋季聚水墒情恢复期冬季土壤水分结冻期风蚀的防治基本原则、防治途径及措施:原则1降低风力2提高土境抗风能力途径:1建立和维护好植被和植物残留物2增加土壤表层抗蚀土块3减少沿风蚀方向耕地的宽度4创造粗糙土地表面。防治:1建立防治风蚀的防护林体系2种草防治风蚀包括两个方面:固沙和防治耕地牧地沙化3工程防治主要是水利工程如4农业技术措施1种植抗风沙的作物和品种2留茬增加地面屏障3土壤耕作因地而异耕地方向与主风向垂直,风季保持地面粗糙4调整播种期,避风季5推迟中耕除草,进行培土防止倒伏。盐渍土的改良措施分三类:1水利工程措施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进行排水减盐或灌溉压盐,如灌排结合,效果明显2生物防治1降低土壤表面蒸发量如防护林2以林草强大而深的根系降低水位,抑制盐分上升3以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3农业技术措施整平土地深松深翻,及时中耕耙地,培肥土壤和选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第六章旱农地区成土条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2氮磷水平低是旱农地区土壤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3盐基石灰含量较高,地下水位高,出现盐碱土。旱农地区土壤肥力低的原因:1水土流失严重2农田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3化肥施用量有限土壤培肥的关键:1增加有机质还田量,扩大土壤库的碳循环2固定大气中氮素,扩大土壤库的氮循环3合理使用磷肥,扩大土壤磷循环土壤培肥的途径:1广开肥源1开发利用地方能源优势,缓和燃料和肥料的矛盾,使更多的农副产品返回农田2充分林勇旱农地区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八非根底的动植物产品向农田富集3发展化肥工业,降低化肥成本,提高化肥施肥技术,增加旱地化肥用量2有机肥料1分配使用2腐熟3秸秆直接还田3发展绿肥牧草1豆科绿肥牧草在培肥土壤中的作用2绿肥的耗水3绿肥的施肥4绿肥饲草5绿肥和牧草的选择4合理施用化肥施肥量氮磷配合施肥期和施肥法第七章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1根据天然降雨的季节分布,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把天然降水纳蓄于土壤水库之中,减少农田各种形式径流的产生2根据水分在土壤中运动规律,减少已纳蓄于土壤水库之中德非生产损耗3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促进肥效的提高,防止倒伏,消灭杂草提高有效土壤水分对农产品的转化效率旱农地区土壤耕种的主要措施1深翻耕用壁犁进行,作用加深耕层,把下层翻上来熟化,把较肥的表层土壤翻到下层水分较稳定的深度,供作物吸收利用,2深松耕用无壁犁或松土铲只疏松耕层而不翻转耕层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3浅耕及中耕作用松土除草破除板结,切除土壤的毛管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耕耱碎土平土以减少表土层内的大孔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收墒保墒的目的5镇压碎土压紧表层,水下层水分提升至上层,同时也使土壤与种子密切接触,便于萌发。6覆盖不是土壤耕作措施却是有效地保墒措施,用秸秆或草肥铺撒在地面上。具有保墒增温压碱增产良好效果。其他保墒的土壤耕作方式1少耕法---以耙代翻及硬茬播种2砂田耕作法3覆盖耕作法保墒增温第八章坡耕的集水保土耕作技术:1等高耕作法改原来顺坡作为横坡耕作,耕种措施均沿水平等高线进行2等高沟垄耕作法在坡地上通过土壤耕作,做起很多的沟和垄,用于蓄水保水保土增产3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有效控制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提高渗水性,增强农田抗旱耐涝能力4区田耕作法5沟种耕作法6等高带状间作7水平截水防冲沟8兴修坡地田间集水工程旱农地区节水灌溉技术1抗旱节水播种及保苗技术坐水添墒秸秆造墒打垄添墒保墒耕种沟浇渗墒水耧洞灌抗旱保苗法2临界期灌溉3重视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小灌溉及沟灌4喷灌5地下灌溉6滴灌第九章旱农作物、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1树立以丰补欠2制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种植制度3选育和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4搞好蓄水保墒,充分利用有限降水5有机、无机肥料相配合6适期播种抗旱播种7及时管理适时收获8实行添墒灌溉农作物的抗旱性:作物对干旱的适应与抵抗能力植物对作物的适应性分{避旱型和抗旱型(御旱(节水和耗水)农作物的抗旱指标:1形态指标外部特征叶面积大小根系形态特征气孔特性2生理特征光合作用抗脱水性3生化特性脯氨酸积累,蛋白核和核糖核酸的活性,根尖平衡石淀粉的水解速度,田间鉴定指标抗旱性鉴定的方法:分直接鉴定法(分为田间直接鉴定,旱棚,旱池,生长箱鉴定及反复干旱法鉴定)和实验室鉴定法(用生理生化指标来评价品种的抗旱性选用抗旱作物应注意的事项: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2提纯复壮当地品种3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安排好落座倒茬第十章旱农地区种草意义及作用:1改善植被,防止土壤侵蚀2提高土壤肥力3增产牧草发展畜牧4改善生态环境旱农地区种树意义原则:增加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环境1以灌木为主灌乔结合草灌先行2适地种树选好造林树种3细致整地,为造林创造条件4选择造林季节5合理密植提高造林效果6讲究造林方法,保证成活7加强抚育造管并举三分造七分管造是基础管事关键国外旱农开发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1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利用规划2开展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3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4有机无机农业措施结合提高单产5提高作业机械化程度6选种耐旱品种7采取农牧林综合发展8重视旱地农业的科研工作我国旱农发展的方向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有限降水
本文标题:自考旱农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