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自考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一.领导活动的产生: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禅让制”,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的。二.领导活动的发展:1.原始社会解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并发展到封建社会,这些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产生出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等根本对立的阶级。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指挥的职能一般是由生产资料占有者行使,即奴隶主和地主是天然的领导者。2.剥削阶级的专制统治,领导与剥削阶级的统治权力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原来的禅让制的领导制度也被父传子的“世袭制“所取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虽然在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看来,始终属于小生产的格局。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被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三.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1)决策工作专门化:长期的人类领导活动中,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三“事业部制”的产生。斯隆在经理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事业部制,因此斯隆被称为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后来,西蒙进而提出了“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即一切形式的领导,都专门从事决策,而不是决策的执行与操作。(2)领导主体集团化:在小生产时代,政治上实行的君主专制,“朕即国家”;经济上实行的也是专制“家长制”。领导集团化不只是趋势,而且是现实,这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3)领导方式民主化:权利垄断/权责脱节是专制统治的根本标志,而权利分享,权责一致三民主体制的根本标志,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三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制化,法治化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定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4)领导方法科学化:科学化趋势是相对于传统的经验领导而言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第二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是因为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1)领导科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领域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2)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以上情况说明,确实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二.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其次是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再次是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领导科学的出现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现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统称为系统理论。3.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的结果。4.领导科学的产生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1,首先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其次,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3,再次,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就委托助手柴本良等人写了“软科学与领导艺术”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1983年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俊,张念椿撰写了《领导科学基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第三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一.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二.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1.领导科学的范围:(1)领导本质的理论,(2)领导观念的理论,(3)领导职能的理论,(4)领导体制的理论,(5)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6)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7)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大致可以概括为: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领导者的观念/职能/素质等问题;领导活动的结构,即指领导体质等问题;领导活动的过程,包括领导职能的运用/开展,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发挥以及领导绩效的考评等问题。2.领导科学的特点:(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3.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领导科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2)领导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3)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4)领导科学与党的建设学说的关系。第四节: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首先,学习领导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其次,学习领导科学,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再次,学习领导科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最后,学校领导科学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次,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再次,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最后,必须有分析的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三.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根本学风,也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首先,要重视理论学习。其次,要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四.学习领导科学还要注重以下几种重要的方法:第一,实证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第二,历史方法;第三,比较方法;第四,案例方法;第五,系统方法;第六借鉴方法。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第一节领导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一)领导属性: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领导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属性。1.领导首先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领导的自然属性的一般标志就是统一意志和一定的权利。3.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意味着有两种活动,而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的表现,即领导的二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认识领导的二重属性,可以防止片面的领导观。如果只看到领导的社会属性,忽略领导的自然属性,就会无视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就会有碍于对国外先进领导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借鉴;如果只看到领导的自然属性,忽视它的社会属性,就会不加区别、不加选择的照搬照套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的领导模式及经验,导致不良后果。4.在任何社会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这是因为(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要素得以形成;(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的相互关系;(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影响,仍然决定着领导的本质。二:领导的特征:领导是一个丰富的活动过程,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过程,即领导认识和领导实践。应分别概况领导认识和领导实践的特征。(1)领导认识的特征:领导认识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具有认识的一般性,如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第一,原则性;第二,超前性;第三,综合性;第四,创造性;第五,系统性。(2)领导的实践特征:第一,权威性;第二,依附性;第三,目标性;第四,组织性;第五,协调性;第六,超脱性;第七,服务型。三.领导的类型:(1)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可分为自然式领导、家长式领导、管理式领导和公仆式领导。(2)以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简单领导、集权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公仆式领导、专家式领导。(3)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社会的领导、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4)以领导的工作领域为标准,可分为政党领导、行政领导、军事领导、企业领导等。(5)以领导成员为标准,可分为个人领导和集体领导。(6)以领导层次为标准,可分为高层领导、中层领导、低层领导。(7)以领导工作的重心为尺度,可分为以人为中心的领导、以事业为中心的领导、人事并重式的领导。(8)以领导所拥有的权利和影响来源为依据,可分为正式领导,代理领导、非正式领导。(9)以领导手段为标准,可分为正向领导和负向领导。四.领导的基础:(1)权力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是领导履行职责必不可少的条件。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即有组织授予的外在权力和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权力。(2)领导的影响力的内容不仅要有权利,而且还应包括领导的品德、知识和才能这三种凝聚性影响力,以增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感、信任感、钦佩感。(3)领导者必须具备如下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的政治洞察能力;善于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的决策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交际协调能力;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精通的专业能力;出色的科学思维能力。五.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领导本质,是领导者、被领导者与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第二节:领导者一.领导者的含义: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位的个人或集体。(一)领导者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领导者的本质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统治者、剥削者、压迫者、奴役者。在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和作用应当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二)领导者的特征:领导者的出现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领导者一开始就以特殊身份出现,并具备如下特征:(1)拥有职权: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资格,它有以下行政,第一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利;第二,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第三,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2)负有责任:社会主义领导者的责任有:第一,政治责任,第二,工作责任,第三法律责任。(3)提供服务:服务包括指导性服务、管理性的服务、事务性的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二.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主体性可概括为:自然性、主动性、主观性、创造性。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其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再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第三节.被领导者一.被领导者的含义:被领导者相对于领导者而言,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绝对被领导者,指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职位和不承担领导责任,不掌握任何领导权力而完全接受别人领导的人,如普通的工农商学兵,另一类是相对被领导者,即相对于下级而言其是领导者,而相对于上级而言其又是被领导者。绝对被领导者和相对被领导者的总和就是人民群众。(一)被领导者的本质:被领导者的本质是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它是有被领导者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决定的。在原始社会中,生产资料实行原始的公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在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实行私有制,生产资料被统治阶级占有,被领导者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处于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友爱的关系,领导者的出现也只是分工的需要,只能为人民服务,成为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二)被领导者的特征: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
本文标题:自考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