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答题指导.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十七)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四大考点)二.考试要点与例题分析三.把握高考具体要求四.近几年选考题的一般特点考点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要求能判别类型、分析特点:自身特点,时空分布特点、造成危害、应对措施等--结合必修内容)(1)四个地震带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点实际上都集中在一些带状区域,被称为地震带。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致。在全球范围可以划分出四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它们都与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关系密切。(2)两大灾害带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巨型的灾害带上,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如下表所示:(1)主要气象灾害(2)主要的地质灾害(3)主要水文灾害(4)生物灾害考点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考点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考点4:防灾与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2)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二.考试要点与例题分析:要点:•就某特定区域结合必修内容及其区域环境特点等分析其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时空分布、产生的危害;结合各种自然灾害分析防灾减灾的主要应对措施。(能力考核目标与必考内容相同)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为例●考察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考察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注重原理分析).(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该地区总体上寒潮发生的总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从而不难发现,纬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降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从而产生防御寒潮冻害的结果。[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示折线的变化可知,冰雹发生集中在3、4月,即春季。分析此季节多发生冰雹灾害的原因时需结合题干中有关冰雹形成原因的描述,提取关键的信息——气流强烈升降条件,再结合春季的特点如“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气流易交汇”等方面加以解释即可。第(2)题,回答冰雹的危害,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同时提取题干中的信息——冰雹的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加以描述。防御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2010·山东文综·)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分析:考查目标:台风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结合必修一);台风登陆引发的次生灾害及防灾的工程措施。能力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依题干信息(我国南部沿海-季风气候)、图中信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地势起伏较大)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结合必修教材有关台风内容完成(1),对照分析图中A、B两地的位置及地形特征,结合当地地处我国南部沿海的气候特点,分析可引发的次生灾害。调动知识(有关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分析防灾的工程措施。③描述的阐释地理事物——整合试题答案。(2009·山东文综·自然灾害与防治)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分)分析:考查目标: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能力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图表信息(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分析:表格中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2)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调动必修内容知识)分析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③描述的阐释地理事物——整合试题答案。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探讨因火灾导致森林减少而对当地造成的危害。三.把握高考具体要求:①理解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时空分布等,侧重于原理分析(结合必修内容--例题);②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滑坡、泥石流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学会阐释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结合天气系统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④知道在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应对。四.近几年选考题的一般特点①从内容上:侧重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产生的危害、防灾减灾的措施等。如2010年新课标卷--以某段高速公路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及相关文字材料为情境。考察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结合例题可见,高考试题主要考察:“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题目难度一般不大,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比较高”。②从形式上:多以图文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做出解答。③从侧重点看:注重考查考生信息的提取能力,对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等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状况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结合资料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对策等的分析、探究能力。每一个考点都要落实在教材的具体章节。重点知识不回避重复出现。充分利用教材图表,训练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看图说话”,要榨干图中信息,一个图例、一个符号都不放过。利用教材案例文字,培养学生材料解析能力——找出关键词,描述材料结论。•必修教材“考试说明”对应自然灾害与防治“考试说明”•必修一:•“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渗透“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相关内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渗透复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必修三:“RS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理解相关防灾减灾措施。建议:在必修模块的专题复习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渗透选考内容的考试要求建议:必修模块与选考内容有着密切联系,选考内容有些是对必修内容的拓宽和加深,如:自然灾害的危害;有些是利用必修内容去理解深化选考内容,所以,在必修内容的专题复习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渗透选考内容的考试要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如:①结合“常见天气系统”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要比单纯的去讲解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成因更容易理解。②结合“地表形态变化”理解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理解自然旅游景观(地貌景观)的成因;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将选考内容渗透在必修内容专题复习中,更易理解掌握。如何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出现的自然灾害较多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例如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以气象灾害为主造成的。
本文标题: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答题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