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苏人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简介(共36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简介名称变化编写依据编写理念框架体例实践建议一、中学政治教材名称的演变中学政治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政治常识课、政治课、社会主义常识课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政治教科书名称变化无常,政治强势。改革开放后,思想品德被正名,开始关注道德品质发展。到新世纪,更是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直接取代思想品德,学生的品德养成在名称上已经被视为最基础的目标。时间初一初二初三1950年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苏关系中国革命读本青少年修养土地革命政治常识革命故事五四运动1951—1956年时事政策时事政策时事政策中国革命常识主要特点:重视时事教育和政治常识教育,开设宪法读本、法律知识教育。课程不规范,大纲和教材不完备。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时间初一初二初三1959—1966青少年修养政治常识1959—1960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发展简史三面红旗1961—1963道德品质教育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和建设1964—1966做革命接班人社会发展简史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要特点:毛主席第一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颁布了教学大纲,重视政治教材建设。但教材变化过于频繁,左的思想严重,不适当地夸大了主观思想的重要性。3.“文革”时期每周2课时:读报纸、背语录、大批判。4.新时期(1978年——现在)时间初一初二初三1977—1979社会发展简史科学社会主义1980—1985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1986—1992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1993—2004思想政治(心理)思想政治(法律)思想政治(简史与国情)2005—2016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2016—?道德与法治(最与时俱进的学科)主要特点政治课建设与改革开放同行,进入了新阶段。关键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政治课是唯一由中央多次直接发文指导改革的课程,从来都与时事紧密相连);逐步趋于稳定并不断发展;国家对政治课程与教学管理不断规范(97、03课标);课程定位与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江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张露露曾对无锡市两所中学的330名初三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当问到“你认为公民是指什么样的人”时,选出正确答案“具有一国国籍”的只有3.5%。在回答“你认为国家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时,1.7%的学生选择党,24.8%选择人民,28.3%选择国家,45.2%表示不清楚。就连“你如何看待班级选举活动”这样的问题,也有多达37.4%的学生“不支持也不反对”,22.6%“没想法”,13.5%“不喜欢,形式主义”。二、新编教材的编写依据2011版修订课程标准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7月19日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法治教育要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要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本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采取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期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学,保证法治教育时间。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初中阶段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小学讲故事,初中讲规范,高中进行法学理论解读。”教学方式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要强化法治教育内容,并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法治教育资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三、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1.重建以德为先三十年改革开放,警示我们要重温礼义廉耻。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具体内容要求升华到核心价值,把教材呈现的观点、材料定位到必须传承的经典和人类文明的精髓,把课堂教学的问题真正指向修身养性,并渗透人生智慧。2.固化立德树人教材力图以经典传承传统,让中学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强调用智慧启迪未来,让中学生浸透文明、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拥抱未来。3.引领德性养成第一,以经典承载人生智慧。我们把人类智慧作为德性教养的底色,精选符合现代文明和国家法律精神的经典材料(包括名人轶事、名言警句、哲理故事等),教材案例力求余音绕梁、发人深思,籍此唤醒良知、浸润德性。第二,以两难直面人本意识。我们把道德两难作为德性教养的背景,精心设计日常起居、人际交往中可能遇见的真实道德品行问题,让学生在对话、感悟、探究中明辨是非、身体力行。籍此摆脱说教、知行合一。第三,以活动彰显人文精神。把主题活动作为德性教养的训练,精巧建构规范和引领中学生言行举止的实战演习。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贯穿主体参与及互动生成,籍此创新范式、教学相长。新教材风格特色1.传承中华美德,融合现代文明,把立德树人的观点、理念和行为要求揉为一体、自然流淌正文是对应课程标准知识点的精华凝聚,也力求成为学生一生需要参照的、一生能够受用的、可以传承的经典。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父母的无私付出,并没有在意他们脸上渐渐增加的皱纹。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收入来赡养父母,但一句问候、一声感谢、一点分担、一些理解,都能够让父母得到安慰、释怀。孝敬父母没有理由拖延,也不能等待,要从现在做起!正文把观点、理论和行为要求有机融合,直接指向德性和品行养成。教材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把“生面粉”和“水”搓揉到恰到好处。欺骗他人,其实也就是欺骗自己,结果不但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一种商品、一次考试、一句话,如果被烙上欺骗的印记,就会一直留存在别人心底。任何企业、任何个人,只要被视为坑蒙欺骗,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发展。正文放置在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审视、规范。力图把传统经典和现代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统整,给学生表达明确的观点、理论和行为内涵。帮助他人也要有原则。一方面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不能帮,对他人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拒绝。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达到的要求可以真诚委婉地拒绝。2.用古今中外结晶人类智慧的材料呈现经典,以睿智、哲理、豁达的历史感悟启迪现在和未来。材料呈现上,强调经典、精益求精;追求与正文有机融合。每句名言、每幅图片、每个事例都经过精挑细选,无不凝聚着人类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力求做到与上下文浑然天成、有机融合。如:蹴鞠规则和现代足球红牌的使用;一碗面条、管鲍分金的故事等。3.用真问题、真感悟、真探究引发思辨、引向行为,引领终生课堂设问引向真实情景,强调用学生可能面对的真问题对话、感悟、探究,为解决人生难题与困境进行预设。防止和避免以往“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启示?”等可以随手拷贝随处复制的通识性问题。在我们生活过的14年中,除去学习、休息,再减去和父母不愉快的时间,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间能有多少?算一算,再想一想。“陪父母做一顿饭。哪怕你不做什么,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因为规则不合理而引发的争议并不少见,有些规则也在不断进行修改以期更加合理。有人说:“明天改进规则和今天遵守规则是两码事。”辩一辩:有“瑕疵”的规则要不要遵守?”4.法治教育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将公民法治知识教育融入各个年级教学内容,注重将法律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融合,全面涵盖基础性的法律常识、法律制度、法治原则、法治理念,形成了法治教育“专册——专题——专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结构体系。内容框架七年级(上下册)迎接美好青春;优化心理品质;享受学习生活;体悟生命价值;珍惜特殊保护;提高道德修养八年级(上下册)文明礼仪;人际关系;合作竞争;法治信仰;公民意识;国家认同;合法权益。九年级(上下册)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美好未来每一单元都有一个2课时的单元实践活动,共18个活动。编写体例教材体例七、八、九三个年级整体理念一致,都以生活与探究为基本方针,但稍有区别。七年级每课按“生活在线”“探究平台”“拓展天地”三个板块设计。八、九年级在每课中用“对话”“感悟”“探究”穿插,主要考虑七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学生心理及教材呈现形式上需要过渡和衔接。每个单元设有单元探究活动。教学实践与建议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坚持德育为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立德树人,入心为要。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立德树人,师德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切实加强体验教学和德育实践。2.坚持课标意识,培育合格公民。3.突出几个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权利义务、公民参与)、规则意识(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国家意识4.凸显活动引领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真实有效)5.引领学生增长智慧,践行品格
本文标题:苏人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简介(共36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4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