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海南四季炎热黑龙江长年冰雪热量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纬度位置差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西北大漠南方水乡水分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海陆位置差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陆地自然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影响形成气候产生植被土壤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66°34N23°26N0°西岸中部东岸西岸中部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自然带名字的记忆(植被+“带”)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表示植被表示自然带表示气候类型66°34N23°26N0°西岸中部东岸西岸中部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图示自然带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A.J和IB.G和IC.J和HD.E和HC主要陆地自然带典例剖析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解析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C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山气候200E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水平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延伸方向自然带更替方向主导因素分布地区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沿纬度变化(南北更替)热量低纬、高纬(非洲)自然带分布规律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50N水平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延伸方向自然带更替方向主导因素分布地区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与经线平行(南北延伸)沿纬度变化(南北更替)由沿海到内陆(东西更替)热量水分低纬、高纬(非洲)中纬(亚欧大陆中部)自然带分布规律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QQ:1476360113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形成原因:海陆分布分异基础:水分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2013年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题。1.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013年山东卷]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2~3题2.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3.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AD[2014上海卷]4.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类型: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2014上海卷]4.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2).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探究四: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呈现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一)缺失(二)改变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形成热带雨林;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形成热带草原欧洲西部超过北纬60度依然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三)约束:(四)块状:荒漠地区的绿洲,地势低洼地区的湿地。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美洲西海岸自然带仅分布在狭窄的沿海地区;(一)热带草原带变成热带雨林带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拉暖流)。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同纬度地区少,热量、水分条件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2、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山脉的背风坡而降水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北回归线附近的墨西哥高原:根据所处纬度,该地本来应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成因: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在安第斯山的西岸形成迎风坡降水多,而其东岸的大西洋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四)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阿塔卡玛沙漠(1)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但北美大陆东岸该类型气候一直延伸到沿海,一是因为北美大陆西部高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东岸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北美洲、欧洲西部高纬度地区本应属于极地气候的地区,由于暖流对沿岸的增温作用,因而仍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方法技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题组一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C题组二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4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