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英法德三国经济地理之大国崛起比较
1英、法、德三国经济地理之经济崛起比较我们知道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国土面积都不算大,却都是响当当的经济大国,它们对世界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当然,它们的崛起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现在我仅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以各国资源条件作为切入点,来分析比较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经济崛起的一些原因。同时也希望从这三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分析中,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些许借鉴意义!英国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总的来说,英国的自然资源相对较丰富。16世纪是英国开始崛起的时代。从总体上看,16—17世纪英国进人了西欧经济发展的先进国家行列,其经济形成了两大特征:一是在国内经济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形成,英格兰经济发展趋向全国整体化;二是在国际经济领域,英国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地理格局演变有直接关系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之形成,其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乡村毛纺业的兴起。乡村毛纺业的繁荣不光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引起了英国社会经济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它使已经萌芽的新兴生产关系冲破城市封建性行会的束缚,来到农村寻找新的发展天地;同时,毛纺业的发展使得养羊业有利可图,从而诱发了圈地运动,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高潮的到来。乡村毛纺业的普遍发展,也促使农村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即从自给自足的谋生型经济转变为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牟利型经济,加快了农业的商品化和农村的城市化。随着毛纺业发展和圈地运动进行,英国社会又涌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新贵族和乡绅,这是其时英国社会结构中一支极富生气的力量。可以说,毛纺业的发展为英国经济走向整体化,为英国民族经济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毛纺业的原料和产品、副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毛纺业的兴盛,也使英国对外贸易能建立在坚实的生产基石之上。英国能在16世纪迅速成长为欧洲经济大国,正是因为有毛纺业作为主要支柱的国内经济背景。在这个日渐形成的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中,原来各自封闭的大小城市也不再固守传统市场区域,经济功能开始改变,呈现出日益商业化、专业化、开放化的趋势,演变成为国内市场体系中的有机成分。法国2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7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约为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有开采价值的约为14.7亿吨。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5%,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2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农业很发达,农牧结合,综合发展。主产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烟草、葡萄、苹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二战中,法国曾经遭受重创,然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很快。在1951年~1979年间,法国出口贸易量平均每年增长9%,次于日本、意大利和联邦德国,高于美国和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位居第四位。1950年法国出口贸易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额中占5.4%,1960年增至6%,1970年又增至6.4%,1978年更上升至6.7%,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地增长。现在分析一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崛起的原因:1、戴高乐1958年执政后,法国政局持续地保持相对稳定;2、“美国援助计划”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为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通过国有化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4、重视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为法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5、重视科学技术研究,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扩大资本积累、加大固定资本投资与鼓励出口贸易相结合,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7、农业现代化对法国经济现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德国德国自然资源中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十分丰富,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11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水域占2%。德国虽然经过二战的创伤,但其国民素质很高,经济基础较好,所以在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时,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德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国也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它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德国的成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现在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3第二,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充分利用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内河航运,发挥自身内在优势;第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结论从以上三国经济崛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三国崛起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1、有强烈的崛起意愿,先完善自身,逐步建立属于自己发展的体系;2、都有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政治保障;3、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使两国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当然,它们还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英国是最早崛起的,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能力,然后依靠武力从世界掠夺资源并倾销自己的产品,这在过去能维持其霸主地位。但现在殖民体系瓦解后,英国逐渐没落。法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在全世界还是在欧洲,其经济水平都没有达到第一的水平,但其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它既依靠自身的自然优势,自由的思想,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又懂得利用世界资源,所以法国能一直保持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德国起步相对较晚,但却依靠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和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大国,而且其后劲十足,现在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这三国的崛起都已是过去时。在过去十年,这三国一直受到经济增长缓慢的困扰,经济增长率在1%~3%之间徘徊,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的时候。目前,这三国都极力想复兴以前的辉煌,但它们一直处于比较郁闷的境地。因为当今世界竞争十分激烈,一些新兴的经济体并不想给它们机会,更何况还有美国这个老大在压着他们呢,真是困难重重呀,比它们以前的崛起要困难很多。究竟英国、法国、德国这三国能否有新一轮的崛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主要参考文献:1、《世界经济概论》卢望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2、《世界经济贸易地理》俞坤一主编修订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53、《旧富与新贵》李勇坚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84、《世界经济地理》郑胜华潘海颖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5、《论崛起时期英国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刘景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6、《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7、《西方经济史论》葛正鹏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8、《法国的经济园区建设》许崇山驻法国使馆经商处9、《德国经济为什么能列世界之强》陈莲莲10、《对“大国崛起”的思考》支继超法制与社会报2009.7(上)
本文标题:英法德三国经济地理之大国崛起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5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