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探讨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题目: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探讨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构成正在发生变化,而城市化步伐加快,粮食需求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我国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是“以粮为纲”的“粮猪农业”,除单一的谷物生产外,大量饲养生猪,猪肉产量居世界前列,我国人民亦形成了喜食猪肉的习惯,出现了“养猪为了积肥,养牛为了耕田,豆科牧草不喂牲口而翻入地下作为绿肥”的现象,畜牧业完全失去了作为单一产业而存在的地位。引草入田和引草食家畜入农业系统,使得农牧结合,气候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量和稳定性得以显著增加,从而使农业总体生产水平得以明显提高。归根结底,草地农业要发展起来,还要面临很多障碍,本文着重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实践出发,阐述草地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限制因素。关键词: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坚持实践,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的客观性物质活动。人类社会历史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劳动中发展的。劳动作为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草地农业通过粮、草、畜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土地—植物产品—动物产品”生产链条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是以草促农、寓粮于草,草地农业系统是由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结合西方“有畜农业”发展而来,以种草、养畜为主要特征。它把食物系统作为整体来开发,符合节约资源、高效产出,达到生态和生产兼顾,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特征。是典型的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系统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和活力是实践,目的和归宿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观点,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归宿指导的实践活动,使人能更自觉地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人类生存的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草地农业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民以食为天”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怎样才能利用好自然资源,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又不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要由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实践理论来指导。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是实践范畴,从实践观点看,物质—草地农业只不过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对象性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是围绕实践这一核心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诸理论都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和核心。以往我们只承认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近年来人们进一步认为实践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法、历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正因为如此,草地农业中实践性占主导的性质决定着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借鉴性,“真正的农民应该是思想深刻而富有责任感的。”—温德尔·贝瑞(WendellBerry)。这是温德尔·贝瑞(WendellBerry)为《草地农业:美国新农业无声的力量》这本书作序所写,这本书呼吁人们注意和重视这位沉默的功臣,因为草地农业将是未来美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位年过七旬的长者,扮演过许多角色:既是长年倡导永续农耕的智者,也是拒绝使用拖拉机的著名农人,亦是出版了四十余本关于文化和农业的书和散文集的杰出作家。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动情地表示要着重培养新一代农民的意识,深刻认识到耕地和牧草的重要性。“真正的农民应该是思想深刻而富有责任感的。”这位长者这样写道,“他们将自然赋予的一切视为珍宝,把对消费者和周围环境的这份责任看得很重,而且懂得保护土地免遭水土流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需要很多这样的农民,比现有的数量多得多,而且这种需求将来得更急更猛。要实现这一目标,唯有令新一代的年轻人认识到草地和食草动物对农耕的重要性,进而和我们一道,协调好农耕和牧场环境,自然景观间的关系。”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是实践范畴,从实践观点看,农民以物质—草地农业展开活动,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实践展开具体活动,去协调好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是围绕实践这一核心而展开的。坚持发展草地农业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它是基于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和社会因子群的系统耦合产物,对于草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内部和外部共同制约的障碍性因素。草地是否能够稳定持续生产,关系到牧区人民的生存大计,也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环境是否能得到改善。生存是真理,发展是必然。但是,不尊重科学,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果会事倍功半,竹篮打水一场空。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缓慢逆向演变的过程,当系统失去平衡,畜牧业生产下降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草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想恢复生态至少还得几十年。草地的演变过程证明,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了人与草地的生存依赖关系,人的实践功能不能打破自然界的平衡,所以人与草地的关系只能是和谐统一、协调持续的发展。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问题。而持续发展就是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一种良性发展模式。持续农牧业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农牧业发展的环境的双向协调,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能永远、持续地支撑农牧业发展;有利于重新认识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使农牧业的功能不断拓宽,促进农村牧区全面、综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消除贫困;有利于从国情出发,调整农牧业发展战略和方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农牧业发展之路。草地资源是有限的,给人类的奉献也是有限的。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总体生产力明显提高,但开发与治理不够协调,致使草原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对经济和牧业的压力逐步增大。这一切都要求草地发展必须走优化结构、节约资源、生产集约化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集约持续畜牧业的道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相关部门对草地农业的发展并未产生足够的重视以及出台相应的政策,目前也是有往这方面转移的趋势。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很大一部分是由草地农业构成的,当然这与自然资源、地势也有很大的关系。而传统的耕作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方面根深蒂固,对此,国家应当大力扶持农民发展畜牧业,实现粮、草、畜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土地—植物产品—动物产品”生产链条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此外,虽然国内有关院校开设了草业科学类学科,部分高校也拥有高精尖的仪器,但大都集中在研究及更深层次的研究方面,很多科研工作者也只是单纯的追求发表论文,并不关注实践生产应用,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链条,导致很长时间内依然赶不上发达国家。理论指导实践,当实践出了问题,我们务必要审视加强提高对草地生态农业发展的认识,加强科学技术推广与服务,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行资源重组,加强草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企业、农户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和草地农业产业链,扶持和发展典型龙头企业;加强对外开放,提高草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上只是我个人很浅薄的对草地农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希望以后草业学科的发展能得到足够重视,当然这也是农业发展避免不了的趋势,作为一名草业学生,对此抱有很大的期待。参考文献:[1]王堃,韩建国,周禾.中国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J].草地学报,2002年04期[2]柳海鹰,高吉喜,成文连.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2年04期.
本文标题: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7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