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剂学课堂重点内容Ps:以下是我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希望能在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如有错别字,错误说法和不完善之处等,请见谅并请求您不惜赐教!绪论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制备优质制剂的三大支柱: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辅料的作用: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药典的定义: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2015版《中国药典》的七个方面的变化。???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OTC)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现代药剂学:三小(剂量、毒、副作用);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定(定量、定时、定位)。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常用溶剂:①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DMSO(万能溶剂);②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③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经典案例)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溶解度的过程。当加入的第三种物质为低分子化合物(而不是胶体物质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时,称为助溶剂。(经典案例)助溶机理:①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②形成复盐③形成分子缔合物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应用混合溶剂。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经典案例)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如有些聚合物)。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缔合亲和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5100HLB亲水基重量疏水基重量亲水基重量7HLBHLBHLB数)(疏水基团数)(亲水基团混合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质的HLB具有加和性。)/()(HLBbabbaaab亲水基重量所占的比例越大亲水性也越大,HLB小→W/O型乳剂(油溶性乳化剂);HLB大→O/W型乳剂(水溶性乳化剂)。克拉费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克拉费特点,相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昙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和析出,溶液出现混浊,此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昙点(浊点)。碳氢链越长,昙点越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轻微,吐温类溶血作用最小。溶血作用: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低分子溶液剂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的抗氧剂,以减少药物氧化。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以免在制备过程中损失;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当的助溶剂、增溶剂等使其溶解。糖浆剂定义: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应用。糖浆剂的质量要求:①糖浆剂含蔗糖应不低于65%(g/ml)②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中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它变质现象。含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剂,允许含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③糖浆剂应在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灭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④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作稳定剂。如需加入防腐剂,羟苯甲酯=0.05%;苯甲酸或苯甲酸钠=0.3%。⑤糖浆剂宜密封,在不超过30℃处保存。糖浆剂的注意事项1药物的加入方法(①、②、③、④)、2制备糖浆的蔗糖,应为药用白砂糖、3应在避菌环境中制备,各种用具、容器应进行洁净或灭菌处理,并及时灌装;生产中宜用蒸汽夹层锅加热,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控制。糖浆剂应在30℃以下密闭储存。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适于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如单糖浆;冷溶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制备的糖浆剂颜色较浅。)混合法:适用于制备含药糖浆剂,所制备的含药糖浆含糖量较低,要特别注意防腐。醑剂中的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一般存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限溶胀过程:可溶性高分子刚与溶剂接触时,溶剂分子开始扩散进入高分子固体颗粒,颗粒的体积慢慢地膨胀。第二阶段:无限溶胀过程——溶胀的颗粒表面的水化高分子开始互相拆开,解脱分子间的缠绕,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混悬剂的稳定性(沉降公式):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沉降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另一种方法就是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微粒荷电与水化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凝结,使混悬剂稳定;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ζ—电势降低,以减小微粒间的电荷的排斥力。ζ—电势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在制备混悬剂时,不仅要考虑微粒的粒径,还应考虑其粒度分布,其分布范围越窄越好;对于有多晶型的药物,应选用较稳定的亚稳定型或稳定型;尽量避免用研磨法减小粒径,向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亲水胶或表面活性剂,能够延缓或防止微粒增大。为了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应控制ζ—电势在20~25mv范围内。使其刚好能产生絮凝作用。向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电解质,使混悬剂微粒的电位降低至一定程度(控制在20~25mv)使混悬剂产生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加入电解质使ζ—电势增加,防止发生絮凝,起这种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ζ—电位的高低可表明混悬剂的存在状态,一般ζ—电位在25mv以下,混悬剂呈絮凝状态;ζ—电位在50~60mv时,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乳剂的类型【普通乳(O/W、W/O)、亚微乳、微乳、复乳(W/O/W、O/W/O)】乳化剂的作用: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形成乳化膜,阻止乳滴合并。形成分散稳定乳剂的必要条件:①降低表面张力②加入适宜的乳化剂③形成牢固的乳化膜④确定乳剂的类型⑤相比适当乳剂的制备方法:油中乳化法(干胶法)乳化剂中分散油相研均后加水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初乳中油、水、乳化剂有一定比例,植物油的比例是4:2:1;挥发油的比例是2:2:1;液体石蜡的比例为3:2:1。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①若药物可溶解于油相,可先将药物溶于油相再制成乳剂;②若药物可溶于水相,可先将药物溶于水相后再制成乳剂;③若药物既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可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药物,再将其制成乳剂;④也可先用少量已制成的乳剂研磨药物,再与其他乳剂混合均匀。复合型乳剂的定义:简称复乳,由O/W或W/O的初乳(一级乳)作为分散相进一步乳化形成的以油为连续相的乳剂(O/W/O)或以水为连续相的乳剂(W/O/W)。合剂的定义:指主要以水为分散介质,含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可为化学药、提取药)的内服液体制剂(滴剂除外)。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灭菌制剂:系指采用一系列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操作方法或技术设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湿热灭菌:蒸汽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作用可靠,操作简便。热压灭菌器使用应注意:①应先进行灭菌条件实验,确保灭菌效果(灭菌器的构造、被灭菌物体积数量排布等)②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出③灭菌时间必须由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在开始升温时,要求一定的预热时间,250~500ml输液瓶10~30分钟④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一般必须使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逐渐下降到零才能放出锅内蒸汽,先稍稍打开10~15分钟,再全部打开。D值为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90%所需的时间。F或F0可作用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F0值为在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湿热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可作为目前热压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计算F0时,应适当考虑增加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如规定F0为8分,则实际操作应控制F0为12分。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易穿透塑料、纸板及固体粉末)、甲醛、丙二醇、甘油、过氧乙酸;药液灭菌法:75%乙醇、1%聚维酮碘、0.1%~0.2%新洁尔灭溶液、20%酚或煤酚皂。洁净室的净化度标准:A、B、C、D级。基本上参照ISO标准。一般生产区、控制区(10万级);洁净区(1万级);无菌区(100级)。净化气流进入洁净室有层流式和乱流式两种,层流式常用于100级的洁净区,有垂直和水平层流两种,乱流(1000~100000级)。注射剂应严密防止污染微生物、热源等。已配调的药液应在当日内完成灌封、灭菌。如不能在当日内完成,必须将药液在不变质与不易繁殖微生物的条件下保存。接触空气易变质的药物,在灌装过程中,容器内排除空气,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后熔封。在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澄明度、化学稳定性、无菌、热源问题。常用的注射方法:皮下注射SC、皮内注射ID、肌肉注射IM、静脉滴注IV、脊椎腔注射(对注射液要求必须等渗,因为神经组织比较敏感,且脊椎缓冲容量小,循环慢。)、动脉内注射等。等渗调节剂:氯化钠0.5%~0.9%;葡萄糖4%~5%;甘油2.25%。生理盐水0.9%;葡萄糖5%。抗氧剂:亚硫酸钠0.1%~0.2%;亚硫酸氢钠0.1%~0.2%;焦亚硫酸钠0.1%~0.2%;硫代硫酸钠0.1%。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常用的渗透压调节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血浆冰点值-0.52℃,任何溶液的冰点降到-0.52℃即与血浆等渗(计算必考)。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等张溶液不一定等渗。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均应符合规定;pH为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必须通过热源检查;制备后必须在12h内使用完。热源=内毒素=脂多糖,绝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源,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热源的性质:水溶性、耐热性、过滤性(可被活性炭吸附)、不挥发性。热源的主要污染途径:①从溶剂中带入(主要原因)②从原料中带入③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中带入④制备过程中带入⑤从输液器中带入。热源的除去方法:①高温法250℃,30min以上②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③吸附法④离子交换⑤凝胶过滤⑥反渗透法⑦超滤法⑧其他方法如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水针剂使用的安瓿一律为曲颈易折安瓿:色环易折安瓿;点刻痕易折安瓿。微孔滤膜过滤器主要用于注射液精滤和除菌过滤。安瓿封口有拉封和顶封,主张用拉封(对药液影响小)。灌装药液注意事项:剂量准确、药液不沾瓶、通惰性气体时既不能使药液溅至瓶颈,又使安瓿空间空气除尽。安瓿灌封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剂量不准、封口不严(毛细孔)、出现大头、焦头、瘪头、爆头等。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输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可见物与微粒问题、染菌问题、热源反应及产生原因:可见物与微粒来源:原料与附加剂、输液容器与附件、生产工艺以及操作、医院输液操作以及静脉滴注装置。染菌问题:染菌现象→霉菌、云雾状、混浊、产气等,主要原因:生产
本文标题:药剂学课堂重点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8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