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浙江)2019
·1DB备案号:JxxxxxDB33/xxxx-xxxx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tandardforassessmentofprefabricatedbuilding(报批稿)2019.01.25前言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建省标准设计站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本标准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装配式建筑的实践经验,遵循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和评价等级划分等。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20号,邮编:310006),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鸿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钢结构行业协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兆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耀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松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宇宏李志飚陈力张金星李一凡王荣标肖志斌章雪峰曾宪纯贾华琴徐国军邬涛蒋金生王文广马小平朱鸿寅金健陈勇敢陈静姚金满刘玉涛陈丽锋周海泉管乃彦吴映栋褚航叶向荣胡凌华钱卫军魏强金伟彦周兆弟郭义弘崔暘楼红阳江雷马健杨新杨文领李蓉樱主要审查人:钱晓倩施祖元李宏伟叶基福胡晓晖王建民胡正华目次1总则……………………………………………………………x2术语……………………………………………………………x3基本规定………………………………………………………x4装配率计算………………………………………………………x5评价等级划分…………………………………………………x本标准用词说明…………………………………………………xx附:条文说明………………………………………………………xx1总则1.0.1为统一装配率计算,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的评价。1.0.3建筑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2术语2.0.1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building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2.0.2装配率prefabricationratio单体建筑±0.000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2.0.3全装修decorated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性能的状态。2.0.4集成厨房integratedkitchen楼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2.0.5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bathroom楼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3基本规定3.0.1本标准用装配率指标评价建筑的装配化程度。3.0.2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应为单体建筑;2单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作为不同的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3.0.3装配式建筑评价应分两阶段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阶段,应按施工图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2第二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并进行装配式建筑确定和装配式建筑等级划分。3.0.4装配式建筑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3.0.5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式装修。4装配率计算4.0.1装配率应按下式计算:P=𝑄1+𝑄2+𝑄3100−𝑄4×100%(4.0.1)式中: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Q4——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评价分值总和。表4.0.1装配式建筑评分表评价项评价要求评价分值最低分值主体结构(Q1)(50分)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竖向构件应用预制部件35%≤比例≤80%20~30*20现场采用高精度模板70%≤比例≤90%5~10*现场应用成型钢筋比例≥70%4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70%≤比例≤80%10~20*围护墙和内隔墙(Q2)(20分)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比例≥80%510围护墙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50%≤比例≤80%2~5*采用保温隔热与装饰一体化板比例≥80%3.5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50%≤比例≤80%1.2~3.0*内隔墙非砌筑比例≥50%5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50%≤比例≤80%2~5*采用墙体与管线一体化50%≤比例≤80%1.2~3.0*装修和设备管线(Q3)(30分)全装修—66干式工法楼面比例≥70%6—集成厨房70%≤比例≤90%3~6*集成卫生间70%≤比例≤90%3~6*管线分离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50%≤比例≤70%1~3*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50%≤比例≤70%1~3*注: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4.0.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𝑞1𝑎1=𝑉1𝑎1𝑉×100%(4.0.2)式中:q1a1——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V1a1——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4.0.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4.0.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混凝土结构中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预制墙板两端的端柱或边长不大于600mm的暗柱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柱截面较小尺寸小于800mm时,预制柱间后浇混凝土高度可取不大于800mm。4.0.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高精度模板时,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𝑞1𝑎2=𝑉1𝑎2𝑉×100%(4.0.4)式中:q1a2──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高精度模板的应用比例;V1a2──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高精度模板的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4.0.5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成型钢筋时,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𝑞1𝑎3=𝑉1𝑎3𝑉×100%(4.0.5)式中:q1a3──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成型钢筋的应用比例;V1a3──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成型钢筋的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4.0.6当混凝土结构的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按本标准第4.0.2条计算结果不小于35%,且其余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高精度模板时,竖向构件总评价分值可取按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确定的评价分值和修正后的按现场采用高精度模板确定的评价分值两者之和,且竖向构件总评价分值不超过30分。4.0.7当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同时采用高精度模板和成型钢筋时,可分别按本标准第4.0.4条和第4.0.5条计算应用比例,确定评价分值;竖向构件评价分值取两者之和。4.0.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评价分值取30分。4.0.9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柱采用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梁采用钢梁、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施工应用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评价分值可取25分。4.0.10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𝑞1𝑏=𝐴1𝑏𝐴×100%(4.0.10)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A1b——所有楼层预制装配的梁、楼板(含屋面板)、楼梯、阳台和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A——所有楼层的梁、楼板(含屋面板)、楼梯、阳台和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4.0.11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1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预制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2叠合楼板、屋面板的预制底板间的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3金属楼承板组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4木楼盖、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5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4.0.12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2a=A2aA𝑤1×100%(4.0.6)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a——所有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1——所有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4.0.13围护墙可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或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或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应根据下列应用情况计算应用比例:1当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时,应用比例可按下式计算:q2b1=A2b1A𝑤2×100%(4.0.13-1)式中:q2b1——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b1——所有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2——所有楼层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2当围护墙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时,应用比例可按下式计算:q2b2=A2b2A𝑤2×100%(4.0.13-2)式中:q2b2──围护墙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的应用比例;A2b2──所有楼层围护墙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3当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时,应用比例可按下式计算:q2b3=A2b3A𝑤2×100%(4.0.13-3)式中:q2b3──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b3──所有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4.0.14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2c=A2cA𝑤3×100%(4.0.14)式中:q2c——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c——所有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3——所有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4.0.15内隔墙可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或采用墙体与管线一体化,应根据下列应用情况计算应用比例:1当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时,应用比例可按下式计算:q2d1=A2d1A𝑤3×100%(4.0
本文标题: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浙江)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9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