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B.C)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B)的产生。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D)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BC)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BCD)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4、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支,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5、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主要倾向于欧美学者的观点。(×)第2章2、“区位因子”最早由(D)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A.格林哈特B.哈特向C.艾萨德D.韦伯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纳为三种,即(ACD)A.运费B.资本C.劳动力成本D.集聚4、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述为P=Blkcrk,其中P代表工业产出,k代表常数,那么b、l、c依次代表(DAB)A.雇佣劳动量B.固定资本量C.消耗资源量D.综合技术进步因素5、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BCD)以及原材料价值和其在产品成本中构成状况等反映。A.种类B.可替代性C.运费大小D.可运性6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一般都将(AC)作为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的重点来加以建设。A.能源B.环境C.交通D.原材料7、劳动力因子主要通过哪些方面(ABCD)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A.劳动力特色B.劳动力素质C.劳动力成本D.劳动力移动8、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C)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A.高科技劳动力B.商业信息C.市场份额D.技术因素9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ABCD)A.产业聚集B.生产服务C.基础设施D.人文环境10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ACD)A.地理可进入性B.经济可进入性C.制度可进入性D.社会可进入性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1、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有所差异。(∨)2、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3、经济活动的区位研究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把握经济活动的地域结构,从而形成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4、土地的自然特性构成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5、电力,汽油,核聚变燃料,沼气、余热等属于二次能源。(×)6、市场的秩序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完成。(×)7、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这里的地理位置主要指数理地理位置。(×)8、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交通技术与手段的进步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9、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10、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情况下,铁路、公路和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分别适合长途运输、短途运输和中途运输。(×)第3章四、简答题: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1)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2)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五、论述题1、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单位:元/公里.吨)2.地租曲线与杜能圈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生产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第4章一.填空1、补充区域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2、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主要模式是中心地呈正三角形(顶点)排列,市场区呈正六边形分布。4、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第5章1、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竞争的压力。2、规模经济是由于产出水平的增加或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3、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4、实现内部交易的动机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战略意义。5、企业增长战略有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企业实现扩张的方法则包括外部发展和内部发展。6、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7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市场占领策略指市场进入、市场扩展、生产发展三部曲。二、判断题1、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的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2、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3、横向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4、泰勒的认为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首先为跨越信息空间,其次跨越活动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5、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五、论述题1、试述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1)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公司首先跨越活动空间,其次为信息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2)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机制公司最初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3)泰勒公司空间扩张模型地方性公司—扩张到其它区域,跨越第一个门槛,成为多分部区域性公司—跨越第二个门槛,成为全国性公司。3、试述肯迪的全球转移模式。阶段Ⅰ:假设一个多工厂公司,其生产和批销机构均位于国家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阶段Ⅱ:开始海外扩张。阶段Ⅲ:开始海外生产。阶段Ⅳ:国际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阶段Ⅴ: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第六章一、填空题;1、跨国直接投资区位一般涉及到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何跨国投资,选择在何国家投资,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进行投资2、在弗农懂得产品周期理论中,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3、1977年,英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4、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主要包括成本、利润、市场、要素和公司战略等。5、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趋于经济中心,邻国边界区,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显著特征。6、完整的跨国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有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和生产经营机构。7、R&D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研究阶段、第二阶段研制阶段、第三阶段即生产阶段。8、根据R&D的区位要求,跨国公司的R&D的区位一般应趋于大都市区,大科研集中区和公司总部所在地。名词解释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指公司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或垄断优势、品牌优势、融资能力等别的企业不具有的优势。内部化优势:比起将技术优势出售或租借给其它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这些利益的实现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机构(新的价值链环节)。这种通过内部交易而获得的优势就称为内部化优势。跨国公司总部:整个公司的中心,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案。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三、判断题:1、根据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跨国直接投资均发生在成熟产品阶段。×2、只有公司总部才能决定公司预算中不同组成单位的资金分配。√3、在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但在一过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则时有发生。√4.R&D过程一进入第二阶段(生产阶段),便可进行大规模的产品生产和营销。×四、简答题:2、简要回答成本、时常、要素投入和公司战略等取向因素是如何在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中起重要作用的。(1)成本与利润取向: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会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和市场价格,当投向它国比在本国能获得更大利润时,跨国投资也就发生。(2)市场取向: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公司在本国生产出口到该国受到运输成本或国家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影响时,跨国投资就会发生。(3)要素取向:由于要素存在区域差异,而不同的企业或产品又有不同的要素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它国的要素,公司就会在相应的国家进行跨国投资。(4)公司战略取向:公司为其整体利益,从长期战略考虑,有时并不按以上区位选择,而是考虑是否符合公司的长远战略。4、为什么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都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区。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五.论述题:2、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一)跨国投资的原因(1)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第一新产品阶段特点:①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②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③较高的消费水平,新产品往往技术含量高
本文标题:经济地理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