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大利益。2.西方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3.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4.供给: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6.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7.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消费者偏好及各种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8.生产者均衡:是研究在技术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一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在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9.经济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显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会计利润-隐成本10.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又称差别价格,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1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A—实际收入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12.市场失灵: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并不现实,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13.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14.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16.周期性失业:指由于需求不足所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称为非自愿失业。它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产生的原因是紧缩性缺口。)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包括: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17.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而总供给又不足,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由于需求增长过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速度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18.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高时,高通胀可换取低的失业率;当通胀高时,高失业率可换取低的通胀。19.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政策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坚持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基本原则20.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即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用任何行动。2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减弱。经济学原理问答题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价格(预期以后上升,增加现期需求)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必然降价;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必然提价。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画图易得)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对农产品提价;对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降价。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较陡),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奢侈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较平),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5.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同上)试论述“谷贱伤农”与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1.谷贱伤农:粮食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2.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是ed1的,供给增加时,价格会下降,且价格下降的幅度会超过需求量增加的幅度,最终使得农产品的总收益减少。3.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1)价格管制和保护价: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产品过剩,政府收购。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增加农民收入。(2)需求与供给调控的储备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社会粮食的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储备粮)(3)种粮补贴:“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刺激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6.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它有哪些特征?无差异曲线: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1)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2)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不能相交(4)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7.什么是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偏好及各种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生产者均衡:是研究在技术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一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在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MU1/MU2=P1/P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MRS12=P1/P28.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的货币津贴。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1)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越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2)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的效用小于货币津贴,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货币津贴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支配,心理满足程度高。9.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试用该规律简要说明我国企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或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必要性。(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在更大程度上是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但只要还有70%左右的农业人口,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出去,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近十几年农村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什么是等产量线?等产量线的特征是什么?等产量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生产要素K、L投入量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的轨迹,也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3)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1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此后,边际产量未为负,总产量绝对减少。第二阶段为宜。(结合图形)1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原因有什么不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曲线呈U型:边际报酬递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曲线呈U型: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13.什么是完全竞争?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完全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①厂商数目很多②产品同质,不存在差别③资源完全自由流动④市场信息是畅通的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和个别厂商的价格各是如何确定的,需求曲线各是怎样的一条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如何?(画图)15.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垄断市场上却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需求曲线不同)16.试对比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MR=LMC=SMC=LAC=SAC(MR=AR=P)单个厂商的利润为0垄断竞争市场:MR=LMC=SMC可获利17.假设一个偏远小镇上只有一家私人诊所,试说明该医生为什么能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因为只有一家诊所,所以该医生处于一种医疗服务的垄断地位。由于其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可以近似认为该诊所没有竞争者。其次,医疗服务一般是不能转让的。不同的服务对象实际上处于不同的市场。再次,不同的病人由于收入、教育、家庭背景等原因,各自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因此,该诊所能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成本相同的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18.拐折的需求曲线(斯威齐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价格具有刚性的原因的?1.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具有刚性,即成本有一定量的改变时价格却保持不变。2.“跟跌不跟涨”3.间断的MR曲线(画图)4.P不变19.如何制定阶梯价格达到节约用水(或用电)的目的?试论述水资源短缺背景下的阶梯自来水价格政策1.水资源短缺背景(数量,质量与污染),需节约用水2.阶梯价格政策(刚性需求与奢侈需求,高价抑制需求;低收入者的用水权)3.高水价的超额收益(超额利润)的分配与使用20.个人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而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随着收人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21.为什么要对垄断进行管制?垄断管制包括哪些方面?P232不利之处:(1)无谓损失,效率低下(2)社会缺乏公平(有垄断利润)(3)寻租垄断管制:(1)价格管制(2)反垄断法(3)国有化22.外部影响如何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外部经济(正外部性):私人收益社会收益,市场决定的产量小
本文标题:经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