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计算机职称论文(计算机职称论文)64排与16排螺旋CT主动脉CTA质量因素的对比探讨
计算机职称论文下载(计算机职称论文):64排与16排螺旋CT主动脉CTA质量因素的对比探讨摘要:目的:比较64排与16排螺旋CTA对主动脉血管显示的影响并探讨碘对比剂量、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8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知情同意后按机器型号随机分两组(64排组、16排组)每组40例,64排组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16排组注射7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均采用速率4mL.s-1,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行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7及腰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双侧髂外动脉末梢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分支血管显示进行评价。记录扫描时间、对比剂量、CT剂量指数、z轴范围、剂量长度乘积,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排与16排螺旋CT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7及腰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双侧髂外动脉末梢平均CT值分别为:347.35Hu、350.32Hu,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也无差异;两组的扫描时间分别为:7.12s,24.98s,对比剂量分别为:60mL、70mL;有效剂量分别为:12.25mSv、14.64mSv;64排的CTDIvol值是16排28.14%,64排与16排之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值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排与16排螺旋CT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分支血管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扫描时间明显缩短了71.50%,对比剂量减少16.67%,辐射剂量降低了16.33%。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主动脉成像;辐射剂量;对比剂量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发展经历了2排、4排、8排、16排、64排等阶段,从16排螺旋CT开始,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在评估主动脉病变及分支血管解剖结构有较好的准确性[1],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实用价值[2],将逐渐成为常规检查。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中应用碘对比剂亦诱发一些毒副反应,降低碘对比剂量使用可以减轻副反应的发生[3],同时主动脉CTA检查范围广,患者辐射损害不能忽视。随着MSCT技术(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迅速发展,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其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容积范围大等特点,实现了人性化的三维血管成像。本研究通过比较64排和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血管成像质量评价,并探讨64排螺旋CT降低碘对比剂量及辐射剂量与16排螺旋CT差异性,以求在将来工作中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把对比剂量减少到最小及辐射剂量降低到最低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经16排和64排MSCTA检查主动脉病变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45~65岁,平均55.20岁。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机器型号随机分两组:64排组、16排组,各组40例。1.2检查方法使用GE公司的Lightspeed16排螺旋CT、Lightspeed64排螺旋CT。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Medrad),18G套管针于肘前静脉穿刺,对比剂为非离子型碘海醇(370mgI/mL),扫描范围肺尖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延迟方法采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触发点置于气管分叉下1cm处,扫描启动后10s开始监测,当阈值达到180Hu时立即扫描,触发感兴趣区40mm2。64排组注射60mL碘对比剂后再注入40mL生理盐水冲洗,16排组注射70mL碘对比剂后再注入30mL生理盐水冲洗,液体总量100mL,速率均为4mL/s。1.3放射剂量指标及扫描时间扫描后记录扫描时间T、CT容积剂量指数(weightedCTDoseIndexvolume,CTDIvol)、z轴扫描范围L和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os-LengthProduct,DLP)。1.4数据分析CT原始数据传至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和数据测量。轴位图像上测量升主动脉(AscendingAOrta,AAO)、主动脉弓(AortaArch,AA)、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DAwithT7、L2)、主动脉分叉(AorticFureatiou,AF)、双侧髂外动脉末梢(ExternalIliacArtery,EIA)处CT值,感兴趣区大小为20mm2,取各个测量区的平均CT值。图像重组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VR图像选择最佳角度显示主动脉、双侧肾动脉及分支血管。主观评价标准:每个测量区平均CT值大于300Hu,一级分支清楚的为满意。每个测量区平均CT值小于300Hu,大于200Hu,双侧肾动脉能够显示为基本满意。每个测量区平均CT值小于200Hu,双侧肾动脉不显示为不满意。以上评分由两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双盲法进行,并比较两者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1.5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版本,对各组数据计算均数与标准差,将64排和16排两组的主动脉各点强化CT值差异、DLP值进行t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80例患者中主动脉瘤23例,主动脉夹层27例,大动脉炎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主动脉正常15例。主动脉夹层中,DeBakey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9例;StanfordA型5例,B型3例。主动脉瘤中,胸主动脉瘤8例,腹主动脉瘤7例,右髂动脉瘤5例,左髂动脉瘤3例。64排和16排两组之间的主动脉强化情况。主动脉、肾动脉及一级分支血管重组图像质量评价情况,80例患者均达到基本满意图像质量,无一例检查失败,其中63例均达到满意,占78.75%(63/80),主要原因是扫描延迟时间恰当,在对比剂处于高峰水平(阈值180Hu)时执行扫描。17例达到基本满意诊断,占21.25%(17/80),主要原因是扫描延迟过缓,到达阈值后没有立即启动扫描。该例为男性,60岁,主动脉瘤患者。清楚显示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并且显示动脉瘤大小、范围及钙化情况;注射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速率4mL/s,64层螺旋CT所得VR图像。该例为女性,55岁,主动脉夹层患者。清楚显示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并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图5注射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速率4mL/s,64层螺旋CT所得扫描延迟过缓VR图像。该例为男性,40岁,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欠佳,图像质量达到了诊断要求。辐射剂量采用CTDIvol、L、DLP、剂量系数(W)、有效剂量(ED)作为X辐射剂量指标。CT有效剂量的计算沿用欧洲剂量长度乘积方法,ED=CTDIvol×L×W=DLP×W;胸部剂量系数(W)为0.017mSv·(mGy×cm)-1,腹部剂量系数(W)为0.015mSv·(mGy×cm)-1;盆腔剂量系数(W)为0.019mSv·(mGy×cm)-1,取三个部位平均剂量系数(W)值为:0.017mSv·(mGy×cm)-1,两组的CTDIvol值分别是:15.04mGy,10.81mGy;64排组的ED值与16排组ED相比减少患者大约16.33%,t检验结果显示64排与16排两组之间的DLP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4.90,P0.01),两组的扫描范围没有统计学意义(t=1.93,P0.05)。64排和16排组扫描时间分别为:7.12±0.44s,24.98±0.65s,缩短了71.50%。对比剂量分别为:60mL,70mL,减少了16.65%。3讨论3.1DSA与MSCTA的优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曾被认为是主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属于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高,辐射剂量大,目前患者难于接受。MSCTA是无创、安全、快速、准确检测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随着一些先进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应用,如三维、四维成像(仿真内窥镜)、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极大拓展了CT的应用前景。CTA不仅可以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解剖结构,而且还准确显示主动脉病变的大小、范围、腔内血栓、管壁的钙化等,为临床选择诊疗方法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3.2MSCTA血管强化的关键因素要得到理想的三维血管图像,准确的扫描延迟时间是主要因素[4];扫描延迟时间过早,靶血管内碘对比剂量少,密度较淡[5];扫描延迟时间过晚,会产生周围其他血管及脏器实质显影的干扰,血管显示效果欠佳,达不到诊断要求。MSCTA成功的关键在于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周围无干扰时进行扫描成像[6]。理想的效果是在对比剂处于高峰水平时执行临床扫描[7]。本组64排和16排均采用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自动触发技术,对比剂浓度在血管内达到阈值(180Hu)时立即启动扫描。80例中63例占78.75%,从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分支血管显示都达到最满意效果,17例占21.25%基本满足诊断需求图像质量,分析原因是扫描延迟时间过缓,扫描时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峰值期已过。自动触发技术,考虑到个体血液循环时间的差别,可避免盲目的扫描,尤其是心功能较差,血液循环较慢者,避免了因延迟时间估计误差而影响CTA成像质量。自动触发技术是CTA中的主要检查方法,多数影像科都采取该扫描方法,这种扫描技术能有效地避免个体差别,得到较为满意的检查结果。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8],我们在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简单总结如下:1)兴趣区(ROI)大小、监测位置放置不当会导致扫描提前或延后。2)监控时采取低X线剂量监测,低X线剂量穿透力弱,心脏与肺之间易产生伪影,导致扫描提前。3)低剂量监测扫描就检查目的而言是属于无效扫描,增加患者辐射剂量。4)触发阈值的不确定性易导致触发技术的主观依赖性,适当的触发阈值是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成败的关键,要求操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应用不当会导致扫描提前或延后而影响CTA的质量。5)从80例患者阈值监测图分析两组阈值(180Hu)设置过高,在今后工作中有待优化。扫描期间主动脉保持高浓度充盈是保证动脉成像质量的基础,主动脉强化峰值的延续依靠持续的推力(足够的液体量)。注射对比剂,经血液循环到达双侧髂外动脉末梢需要足够的液体量,才能使主动脉峰值维持一段时间内平台期。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采用对比剂70mL+30mL生理盐水与64排螺旋CT采用对比剂60mL+40mL生理盐水行主动脉CTA检查均取得满意效果,两组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双侧髂外动脉末梢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347.35Hu和350.32Hu,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组血管清晰度亦无显著差异。16排与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可跟随对比剂浓度峰值在血液内的推进和循环速度,所以只需保证扫描点追随对比剂峰值区,而无须注射多的对比剂以保持长范围的峰值长度;64排与16排螺旋CT相比,由于扫描时间缩短,对比剂量可以减少。与文献[9]报道CTA约需90~150mL相比,64排螺旋CT减少30~90mL,16排螺旋CT减少20~80mL对比剂,同时减少对比剂总量会使推进压力降低,,如果用生理盐水以相同的速率替代注射,既保持了注射压力,又明显节约了对比剂量、减轻了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和程度,还减少了上腔静脉内对比剂浓度过高产生的伪影,影响CTA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检查费用。较多的碘含量会给患者带来潜在损害,随着检查技术熟练及经验积累,在以上的基础上(特别是瘦小的患者,我们正在按体重设置对比剂量的研究)还有降低对比剂量空间,有待以后工作探索。3.3X射线的危害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ICRP)倡导合理控制辐射剂量的原则(AsLowAsReaso
本文标题:计算机职称论文(计算机职称论文)64排与16排螺旋CT主动脉CTA质量因素的对比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