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让我们一起成为好教师》讲座稿
母亲给出的答案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他问过母亲,母亲试图回答他的问题,例如说:“人的智力有差异,也许别人比你聪明。”或用那几句被上千万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你还不够努力……”但母亲没说出口。小学毕业后孩子学习更加刻苦,但仍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和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在这次旅行中,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寒假归来,母校请他给同学作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侯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的母亲。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美国人眼中的好教师美国人眼中的好老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兴趣人”,即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热爱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有兴趣的学生;二是“智慧人”,即对所教学科的钻研及在此基础上对相邻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毕竟,只有智慧才能唤醒智慧。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一棵棵树木------知识点,更需要让学生把握住一大片“森林”-------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是“有心人”,即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毕竟,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然后行动;四是“榜样者”,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虽不是无穷的,但具有很神奇的力量。中国人眼中的好教师师德方面要求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不拘言笑,严以律己,有责任心,公平公正;师生关系方面要求要热爱学生,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方面要求知识丰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课生动风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性方面要求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理解人;穿着方面要求是朴素大方……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好教师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共性的成分依然很多。当然,好的程度也有差异,有“极好”、“非常好”、“较好”、“还好”等,但一个好教师至少应该满足一些底线的要求,即要心存善意,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学生,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同时还要有智慧,既能从学生的心理考虑问题,又要超脱出来,不能等同于学生,与学生斤斤计较。好教师不只是“技术”的传授,还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甚至放下架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好教师不是要学生服从他的权威,而是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并为有这样随时能超过自己的好学生而骄傲。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出对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二、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好教师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有四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对新课程理念有全面而正确的把握(二)对学科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有通透的了解(三)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和能力(四)对现实教学有深刻的反思能力教学能力之我见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教师个人学识的渊博不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准,而主要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看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本人的学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不是教师的学识,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我懂”与“学生懂”是两码事,教师的本领在于怎样将自己的懂让学生懂。教学能力包括的内容1、课堂的预测能力一堂课要尽可能预测到学生的接受能力2、课堂的讲解能力高水平的讲解是将深奥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将清楚。3、课堂的示范能力4、课堂的检测能力,包括命题和试卷分析5、课堂的诊断能力学生答不上,教师要能迅速分析答不上来的原因,针对学生的回答,要迅速地提取有效的信息。6、课堂的矫正能力7、课堂的控制能力8、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相当重要的能力)一般认为:1-4为初级能力。5-6为中级能力,7-8为高级能力。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适应——稳定——困惑——成熟——超越老教师和新教师的差别:老教师:怎样让学生学得好新教师:怎样讲得好三、让我们一起成为好教师1、自觉学习社会上有一句流言:由忙而盲,由盲而氓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我常想:一个教师如果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做低质量重复的简单劳动,他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也就更不会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我们应该把学习看成了自己发展的第一需要。我现在的感觉是,“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日有所思,夜有所读,便觉眼前一片光明。古往今来,先哲对读书的比喻非常多,试析三例,以资共享。其一,以日喻读书。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蓬勃向上,恰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到了壮年虽已成家立业,进入人生最艰苦的阶段,但人生苦短,学海无涯,当勤学不辍,扬长补短;时至晚年,老有所学,以学促乐,正如点燃一支蜡烛,黑暗顿消,光明即至,夕阳美景自当别有一番情趣。其二,以月喻读书。清代人涨潮在《幽梦影》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台上赏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同样是一轮月亮,由于少、中、老三个人生阶段的年龄和阅历不同,“隙、庭、台”观月的地点有别,“窥、望、赏”月的方式各异,所看到的情景和收获也大相径庭。读书亦然,阅历深者方能晓其三味,识其真谛,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明代思想家吕坤“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的名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三,以雨喻读书。董桥先生(现香港《苹果日报》社长)认为,人读书好比“听雨”,年岁有别,所得各不相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他看来,年轻时读书往往急于求成,略知表皮,理解不深,领悟不透,及至历经沧桑、饱经世事之晚读,方能品出书中真味,悟得深远意蕴,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曾国藩家书有言:“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奋发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得来。“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一个人不好读书,就是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理由。当教师读不读书,时间固然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读书的心思。我们读什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关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书。有关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方面的书。读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读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怎样读?带着问题去读。读的时候想着教学中的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教育的目光去读合作交流着读。2、研究问题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研究的原动力。(1)教师的研究,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研究,教师研究的问题,主要来自于职场。职场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目标。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2)问题的水平决定了研究的水平教师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来自于生活,来自实践,来自文献,来自思考。问题需要观察,要在实践中寻找,要搞清楚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经过认真地思考,没有三个以上的例子不要随便提出问题,这就是问题的现实性。我们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问题。(3)研究问题不能带太强的功利目的。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可喜的变化孩子的胆子大了,敢于表现,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孩子活了,乐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评价是非,勇于挑战权威;他们敢于表达,能够合作,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参与备课、随堂听课、思考专家点评、能够自我反思;他们理论水平上升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学行为改变了;他们能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我们发现有许多的问题(1)理念与行为的巨大落差案例一情景: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要求学生说出数轴上A、B、C、D所表示的数)生:A点表示+2,B点表示+4,C点表示—3,D点表示—1.5师:这就是由“形——数”的表示方法。师:请同学将下列数字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5、-5、4、0、5、-4、-1.5)生:在数轴上将7个数字标了出来。师:这就是由“数——形”的表示方法。师:请将这两道题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学生不能回答。(2)不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案例《工商业的兴起》为了让学生明白“全程生产”与“分工合作”这两种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上的差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活动。活动内容:开信封(包括写邮编、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地址),贴邮票,封信封。活动形式: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五六人。活动要求:1、3两组由3个人做,每人开4个信封,其余同学观看;2、4两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4个小组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开始了活动。这时整个课堂秩序比较乱,讲话声音比较大。按每组六人计算,全班参与活动的学生最多只有24人,而全班有60多人。整个活动时间为8分钟,着就意味着全班至少有36人在这8分钟里无所事事。(3)生成资源没有有效的利用案例一《工商业的兴起》情景:为了让学生了解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然后归纳要点。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了下表:在强调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教师特别指出,在工场内,工场主和劳动者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并且强调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的生产关系。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现在的中国工厂是否也是这种关系?”师:(不假思索地)是的。生:(不紧不慢地)你刚才不是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生产关系吗?师:(急切地)这里存在一个剥削的问题,这一问题我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讲清楚,要讲清楚可能需要两三天时间,到了高中,你们学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清楚了。生:呆站在那儿,无言(4)教学评价的失误案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师出示26x2,让学生试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很多,例如:(1)、26+26=52(2)、25x2=501x2=250+2=52(3)、在头脑中列一个竖式,用竖式算出26x2=52(4)、30x2=604x2=860-8=52(5)、20x2=406x2=1240+12=52(这是书上的方法)………………尽管其中不乏一些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的“笨”办法,教师还是对每位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只是当一位学生提出书上的方法时,教师马上加上一句“你说得真好!”并及时将其方法板书在黑板的中央。当所有的意见发表完后,教师又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此时学生一致同意书上的那种方法最好。教师面露喜色并及时小结:这是我们书上对这类题的解答方法。这堂课最显著的优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学生的意见给予了肯定。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潜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个性也能得到相当的张扬,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但突出的问题,也就在貌似的尊重和肯定之中。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不应是学生的回答结果,而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应该高度评价不同学生
本文标题:让我们一起成为好教师》讲座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2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