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体验感悟与思考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朱燕
1“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体验、感悟与思考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朱燕摘要:“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有利于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整体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成长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进步和成功的快车通道,是凝聚教师教学艺术、积淀教师教学智慧和促进课堂教学步入优质高效的理想殿堂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同课异构同伴互助专业发展优质高效“千帆齐发同竞技,教学课堂比身手”,如火如荼的“课内比教学”活动重新焕发了教师们的教学激情,激发了教师们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技能的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提高了我校教师队伍素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全员参与,搭建起了一个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比武平台①,它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也让我听到了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词——同课异构。其实“同课异构”这种教研形式在很早以前我就接触过,但一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名字。还记得2007年的某一天,我参加汉阳区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到某个中学听课,教研员文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表格,让我们每位听课的老师要深入课堂听课,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认真填写,只记得表中大概的内容是: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环节、值得借鉴的地方及原因分析、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果是你来上这节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新颖的听课、评课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不禁带着观察的眼光和探究的心情投入到这节课中,关注课堂中的师生情绪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课上完后,以至我太投入,填写表格时还无法从当时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抽离,心情激动不已,久久无法平静,独自一人仍在回味课堂上精彩的环节。在课后的评课、研讨中我们每位教师对这节课中经典的素材、独特的构思、精彩的环节都给予了一致充分的肯定,而对于欠佳的部分处理环节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头脑中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跳跃和、迸发,常常会出现大家争着抢着出谋划策、共同完善教学设计的场景,更会让我们每位参与的老师都有一种想完善重组教学设计后实践教学的冲动。现在明白了,原来这种教研活动方式就是“同课异构”。一、“同课异构”的认识何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2件和教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某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构思、组织课堂教学。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的课堂。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到底“异构”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构思,还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风格,还是教学策略,还是教学个性,已经不容易分清了。“同课异构”凝聚着教师教学艺术、积淀着教师教学智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促进课堂教学步入优质高效的理想殿堂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同课异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性——人人都是研究者。2.协同性——必须相互合作。3.问题性——深入课堂教学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4.研究性——研究大家都困惑或者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值得研究的问题。5.创新性——新思考、新行动。6.引领性——示范、推广。二、“同课异构”的实践体验在和同组陶老师“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都选取了七年级《如何进行采访》作为上课的教学内容。接着我们开始各自认真、深入地钻研教学内容,再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解读和本人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预设教学过程,设计自己独特的教学构思,准备学案,登台亮相,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及实际效果。陶老师上课时我深入课堂观课,随着课堂的演绎,随时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课后,我和陶老师、其它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沟通。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也与陶老师的课进行了比较分析,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分析各自教学方法的闪光点与商榷之处,比较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挖掘教学的亮点,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下面就是我与陶老师的案例比较分析:3内容项目同异效果对比我陶教师我陶教师教学内容学习采访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了解采访的基本过程,感悟体验采访前期准备中的重要环节:设计采访问题的技巧。强调方法引领与体验。重点:采访的基本过程;难点:设计采访问题的技巧。活动重难点:设计采访问题的技巧。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破解难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方法领悟—实践拓展—感悟反馈经历由“扶”到“放”的思维发展灵活运用过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观察、对比析、探究学习、模拟体验挖掘潜力、互补互助、共同进步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保护眼睛的屏保图片+音乐,引出主题:学习采访的方法,开展“爱护我们的心灵之窗”主题活动。水均益的视频采访现场,引出采访前期准备工作重要性,切入主题:如何设计采访问题。笼统、大众化,给人一种突出开展主题活动的错觉。联系采访更直观,重点突出。方法领悟播放学生在外采访视频,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经验,预想问题、解决问题,了解采访的基本过程,领悟采访前准备的重要性,强调设计采访问题的针对性技巧。展示一组武汉市典型路段拥堵图片预设情景,让学生做“对号入座”题游戏,引导分析设计的问题,领悟设计采访问题的技巧。视频观察分析让学生领悟到方法技巧较难,学生自主探究热情不高,课堂互动、效果不是很理想。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析领悟,顺其自然突破重难点,学生自主参与性高,效果很好。实践拓展展示一段相关文字素材引出实践主题,教师提供参考采访主题、不同角色,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采访主题及采访对象设计问题,模拟采访。素材出自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惊人的近视率引出的一系列思考的问题:现状感受、原因探究及预防保护措施。素材出自新闻、社会热点问题,如“天书病例”、“杀人”处方、网评试卷、手机给师生带来的喜与忧。素材陈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不高,效果一般。素材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主动参与热情高,效果较好。反馈感悟教师提供采访提纲表,学生学会采访记录,学会反思感悟,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模拟采访,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取长补短,互助完善,学会反思说出感悟。采访提纲增设一栏“行动感悟”,个别小组展示采访提纲,学会反思书写感悟。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效果较好。引导学生养成记录、反思的好习惯。效果较好。4我的行体语言、面部表情比陶老师丰富,鼓励性肯定性话语较多,优势在亲切自然,但由于我素材的选取、设计的方法领悟环节上不够新颖,不够贴近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主动探究、实践的热情不高,方法领悟不是很到位,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想。针对案中暴露的问题,我积极和其他教师交流、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修改、完善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反思,记录本次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中自己认为中最精彩的片断,并进行剖析,同时揭示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中突出重难点为设计采访问题的技巧;在情景导入中我认为水均益的采访过于正式传统,让人有距离感,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将采用“鲁豫有约”采访的视频,显得生活气息、趣味性更浓厚些,拉近采访和学生的距离;在方法领悟、实践拓展环节我会借鉴陶老师的素材和“对号入座”的游戏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主动参与探究,更容易领悟方法技巧;在反馈评价环节我将在自己原有的设计中融入“书写记录”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同课再构后我开始着手筹备在其他班级再教,期待以完善后的适用有效的课堂设计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追求教师的幸福,收获教育的喜悦。三、“同课异构”的感悟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有利于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整体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摒弃了公开课与示范课同一个教师多次试讲与反复操练的无效重复与浪费,具有“小而实”的特点,让参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研读文本,对比学习、共同钻研教法,有利于解决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选择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适用于学生的最佳有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异构—交流—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二)“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教师团队意识。面对新课程,不少教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不少教师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5人孤军作战、冥思苦想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就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差异,也容易暴露教师的弱点,教师通过同伴互助及时修正与提高,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更为独立深入和创造性的见解。而若是通过聘请名师参与校际间的“同课异构”活动则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影响更为深入。“同课异构”在同学科备课组展开更具有实效性。同学科备课组是教师教学创造的舞台和教学思想争鸣的平台,在这个研究群体中,教师作为“同课异构”活动的主人,有时是带着问题与困惑参与其中,进行理性思考的,在这个平台上,老师都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研讨中思考得失,寻求突破,因而也最容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氛围,有时活动中的一个小问题也会引发同组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这时,众人拾柴火焰高,最易显出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合作智慧,这对于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同课异构”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促进校本研修有效、有序、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有利于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的过程,恰好让教师经历了校本研修的各个过程:在专题学习中围绕主题进行广泛涉猎,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点评,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体验;在会诊式评课中,即时诊断,发现亮点,解剖问题;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积累经验,提升智慧。“同课异构”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师与团队的专业对话和经验共享,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
本文标题:论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体验感悟与思考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朱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