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前言+矿物篇1、矿物的概念。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2、在矿物的名称中:矿、石、砂、玉、华、矾分别有什么含义?矿具有金属光泽或从中提炼金属黄铜矿石非金属光泽的矿物方解石正长石砂以细小颗粒产出的矿物辰砂硼砂玉宝玉石石料刚玉黄玉华地表次生的并呈松散状的矿物钴华钼华矾易溶于水的硫酸盐明矾胆矾3、矿物按晶体化学分为哪几大类?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第二大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单硫化物,双硫化物,硫盐)第三大类卤素化合物(氟化物,氯化物)第四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简单氧化物,复杂氧化物,氢氧化物)第五大类含氧盐包括(硅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铬酸盐,钨酸盐,钼酸盐,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硼酸盐)二岩石篇14.名词解释:1,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2,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方向,不具任何特殊形象的均匀块体,是火成岩(如花岗岩)中最常见的一种构造.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矿物、拉长的气孔显示出条纹状。是岩浆流动过程所形成的现象。常见于中酸性熔岩气孔构造:当岩浆喷溢到地面时,围压降低,所含挥发份从岩浆中分离出来时,形成大量的气孔。是喷出岩中常见的构造。三沉积岩1.构成沉积岩的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是以哪些方式进行搬运和沉积的?各种沉积物质,由各种介质搬运到沉积盆地(海、湖、沼泽等)沉积、成岩,其搬运和沉积的方式有2种:1.有些物质是以碎屑物质的形式进行搬运和沉积,称为机械搬运作用和机械沉积作用;2.另一些是以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的形式进行搬运和沉积,称为化学搬运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2.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1.Fe2O3>FeO,与岩浆岩相反;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量低于岩浆岩。但CaO例外,这是生物作用使CaO聚集的结果;3.K2O>Na2O,与岩浆岩相反;4.富含H2O、有机质。3.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点?高温矿物罕见,低温矿物富集、自生矿物独有4.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1).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这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构造。它是成分、粒度、胶结物、颜色等在垂直于沉积物表面方向上的变化所显示出的一种成层性构造。2).在岩层顶面上往往发育有波痕、干裂(泥裂)、雨痕、雹痕、虫迹等层面构造。一.机械成因的构造:机械作用形成的构造主要有三种类型其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变形构造.1)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的基本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序粒层理、块状层理.2)层面构造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雨痕、雹痕、晶痕、冲刷面、流痕、槽模、沟模.3)变形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的同时或稍后,沉积物尚处于塑形状态时,经变形所形成的构造.常见的变形构造有:负荷印模、球枕构造、包卷层理、滑坡构造、碎屑岩脉、盘状构造等.二.化学成因的构造化学成因的构造很常见大致有三类:溶解作用形成的构造、凝聚作用形成的构造、溶解—凝聚作用形成的构造.三.生物成因的构造,包括生物生长沉积构造和生物扰动构造(生物侵蚀构造).5.水流搬运的距离大小,将会对被搬运的碎屑物产生哪些影响?碎屑物质随着水流搬运距离的增大,将会使碎屑物质发生如下一些变化:a.粒度变细;b.磨圆度变好;c.分选性变好;d.成分成熟度增高(不稳定矿物减少,稳定矿物相对增多)。6.名词解释: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风化产物以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等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称为沉积分异作用。机械分异作用:化学分异作用: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外界条件如介质的pH值、Eh值、气候因素、构造条件、有机物的作用等),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下来的现象。砾岩:砾岩和角砾岩是指砾级碎屑(直径2mm)的含量50%的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合称为粗碎屑岩。砂岩:砂岩主要由砂粒(粒径为2~0.05mm,-1~4φ)和填隙物组成的陆源碎屑岩,称砂岩7.砂岩如何按粒度大小分类?细砾岩:砾石直径为0.2~1cm;中砾岩:砾石直径为1~10cm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0~100cm;.,,巨砾岩:砾石直径>l00cm;与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不一致时,可采用三级命名法命名:如某砾岩,细砾石78%;中砾石18%;粗砾4%。按三级命名原则命名为:含中砾细砾岩。四变质岩1.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以下的5种类型:1.热接触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气液变质作用4.区域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2.变质岩有哪些结构特点?A.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是经过重结晶作用的,所以具有晶质结构,但多为它形、半自形,且矿物排列往往具有定向性。B.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压碎结构。矿物颗粒破碎,呈不规则的棱角状,常有裂隙、扭曲变形现象。C.具有变余结构。为原岩残留下来的结构。2.变质岩有哪些构造特点?A.变余构造变质作用对原岩改造的不彻底而保留原岩构造的某些特点。B.变质(变成)构造由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所形成的构造。板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细小,肉眼难以分辩,岩性似薄板状,常出现一组平行的破裂面,且光滑平整,破裂面具有微弱的丝绢光泽,具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岩石中的鳞片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沿定向排列方向可劈成薄片,具较强的丝绢光泽,断面参差不齐。为千枚岩所特有。片状构造:又称片理构造。由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状、板状、或针状矿物呈连续平行排列而成。沿片理面极易劈成薄片,而且还常呈波状弯曲,显示强烈的丝绢光泽。片麻状构造:暗色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呈平行排列,且被浅色粒状矿物(如石英等)所隔开,呈现出黑白相间的条带。6.板岩、片岩各具有什么特征性的构造?1.板岩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颜色多为灰至黑色。岩石均匀致密,矿物颗粒较小,肉眼难以识别。敲击可发出清脆的声音。片岩具有明显的片状构造的变质岩。颜色有黑、灰黑、绿、浅褐等。富含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状或柱状矿物,矿物结晶程度较高。7.石英岩的结构。5.石英岩是石英含量大于85%的变质岩。是由石英砂岩、硅质岩变质形成的。坚硬致密,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断面上可见石英的油脂光泽。3.构造篇1沉积岩层的产状与沉积接触关系3.名词解释:视倾角: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夹角在倾斜面上斜交走向线所引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如在任一斜交岩层走向的露头断面上所见),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参考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叫视倾角。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或基本一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接触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不整合接触关系。当两者相交的角度很微小时(10º),可称为微角度不整合接触。5.如何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不整合的形成时代,就是呈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即通常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的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地层的时代为上限。要正确地确定不整合的时代,必须对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以免因不同地段缺失地层的多少和时代不一致而造成错误的认识。3.构造篇2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1.名词解释:应力:当外力P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内部便产生与外部作用力相抗衡的内力p,这时截面A上的内力p与外力P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内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用符号σ表示)。应力差:最大主应力(σ1)与最小主应力(σ3)之差称为应力差。应变:应变是指物体的相对变形量。(它是衡量物体变形程度的一个度量概念,所以是没有单位的。)强度极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出现的最大应力,也可称为破坏强度或破坏应力。应变椭球体:设物体变形前内部的某一点为一个小圆球体,变形后将会变成一个椭球体,这样的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人们通常用应变椭球体的形状来描述变形的程度和方向。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之间的夹角(θ)。共轭剪裂角:两共轭剪裂面之间的两面角(2θ)。松弛:岩石应变保持不变的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力将逐渐减小以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松弛。蠕变:岩石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即使应力很小也会缓慢地发生永久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蠕变。2.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最大主应力(σ1)、最小主应力(σ3)、主应力轴、最大应变主轴(A轴)、最小应变主轴(C轴)、主平面的含义。三轴应力状态下,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内部任意点,应力状态可以如下表示:这些正应力作用的截面叫主平面。这个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主应力作用的方向为主应力轴。一般情况下,这六个面上三对主应力值是不相等的,分别称为最大主应力(σ1)、中间主应力(σ2)和最小主应力(σ3)。(注意:它们的大小关系不只是绝对值的大小,而是与主应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平行于应变主方向的三个轴称为应变主轴。分别称为:最大应变主轴(A轴或X轴)中间应变主轴(B轴或Y轴)最小应变主轴(C轴或Z轴)。其线应变称为主应变。习惯上分别以λ1、λ2、λ3代表它们的应变。包含任意两个应变主轴的面称为主平面。它们分别是AC面(XZ面)、AB面(XY面)、BC面(YZ面)。3.最大主应力(σ1)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最小主应力(σ3)与最小应变主轴(C轴)的延伸方向是否一致?见上2.应力差与变形的关系。最大主应力(σ1)与最小主应力(σ3)之差称为应力差。其它条件相同时,应力差愈大其所引起的形状变化也愈明显。5.变形的方式有哪五种?岩石的变形包括哪几个阶段?变形的方式有五种: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岩石与其它固体物质一样,在外力持续作用下,一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形: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变形阶段。3.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张强度的大小关系。同一岩石强度极限值,在不同性质的应力的作用下,差别很大。一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张强度。抗压强度约为抗剪强度的10倍、抗张强度的30倍。7.剪裂角、共轭剪裂角的角度值。所以剪裂角的理论值应该为45º。即理想剪裂角应该为45º。理想共轭剪裂角应该为90º第三章褶皱1.褶皱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根据褶皱形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可以将褶皱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背斜褶皱:岩层向上凸起,核部由较老地层组成、翼部由较新地层组成的褶皱。向斜褶皱:岩层向下凹,核部由较新地层组成、翼部由较老地层组成的褶皱。2.名词解释:核、翼、翼间角、枢纽、轴面。1.核指褶皱的中心部位的岩层。2.翼泛指褶皱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4翼间角指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6枢纽指单一褶皱面上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8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轴面是一个设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直面,也可以是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任何面的交线称作轴迹。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3.褶皱要素有哪些?(见上图)3拐点相邻的背形和向形共同翼的褶皱面常呈S形弯曲,褶皱面不同凸向的转折点称作拐点。如果翼平直,则取其中点作为拐点。5转折端指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7脊线和槽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为脊线,沿向形最低点的连线为槽线。脊线或槽线在其自身的延伸方向上常有起伏变化。4.根据褶皱的转折端的形态、翼间角大小、枢纽的产状、轴面和两翼产状的关系,分别如何描述各种形态的褶皱?二..根据翼间
本文标题:综合地质学复习精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6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