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试谈工商系统基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1试谈工商系统基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张巍王国彬张农2004年以来,基层工商所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全省共撤并整合工商所761个,配备执法车辆775部,微机3700余台,并建起了覆盖省、市、县、所四级的大型广域网络系统,实现了四级联网;建起了工商综合业务、“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视频会议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整合人力资源,为基层队伍充实7056人,使工商所平均人数达到13人以上,基层工商所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执法力量进一步增强。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某些不协调和相对滞后。在此,本人针对当前基层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下一阶段基层建设的发展对策谈一点粗浅的心得,以供大家参考。一、当前基层建设的现状:基础建设空前完备,职能到位步履维艰1.撤并整合已完成,规范化建设任重道远经过近四年的奋力打造,全省共撤并整合工商所761个,在办公场所、执法车辆、微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方面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投入,彻底刷新了工商形象,大大提高了基层工商队伍的工作士气和2威望。全省基层工商所基础设施完备,绝大部分有了300平米以上自有产权的办公场所、极大地满足了一线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需要;在执法设备上每所不少于2辆执法车、4台电脑及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电视机等装备,并备有1台食品安全检测箱,极大地增强了基层执法实力;基层所根据执法监管职能的需要设置了综合管理室、监督管理室、登记注册室及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将消费维权和执法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偏远、最底层的广大农村,起到了维护正义、震慑违法违规行为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工商所标准化建设方面有待深度挖掘:主要表现在:一是局、所两级管理层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已逐步完善、渐成体系,但如何操作,如何贯彻落实,使注册、办案、巡查的程序真正实现数字化、标准化、解决问题的各环节的操作行为及其效果的标准化、处置新问题新矛盾与安的标准化等等内容任重道远。它对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塑造整个工商部门统一规范、依法高效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重点岗位人员力量明显不足,比如注册登记实行了一审一核制,但审查员与核审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最低需要,同样情况下的注册条件,在不同的辖区会等待不等的时间;三是市场监管巡查已有制度、有计划,但巡查内容、巡查重点却不慎清楚,巡查记录流于形式,不完整更不规范,不能及时形成企业分类以发挥监管作用;四是执法程序不严谨,相应的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一3般仅限于办理简单的无照经营案件,缺乏办理大案、难案、新案的能力。在办案文书的整理组卷上,由于很多存在先办案、后补卷的陋习,使得案卷呈现出办案程序颠倒混乱,内容缺项漏项等,削弱了办案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了基层工商部门履行综合监管职能的实效,在监管执法服务等行为层面依然存在生、冷、粗、硬等现象,难以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五是在工商所整体文化建设中尚未形成明确易行的管理理念和个性化的管理形象,与服务型工商的建设标准相距较远。凡此种种,在今后的规范化标准建设中急需快速扎实地推进。2.信息化网络到基层,软件建设亟待跟进全省工商系统现代信息化网络已基本建成,实现了四级联网,但由于基层领导和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对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造成录入内容不更新,技术水平提高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基层一线管理水平所限,不能有效尝试新技术带来的新成效;二是信息化技术与基层工作实践脱节;三是收费、罚没任务的繁重,使一线执法人员大量精力投入到与业户面对面的交涉中,大量的信息录入任务全部交给内勤人员办理,任务大,难度更大;四是现已开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某些程度上与基层工作的需要不够吻合,难以满足方便、简单适用的要求。比如经济户口管理软件,只能录入新注册的户口,而无法消4除“死亡户口”,使得书式户口和机读户口无法对应而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办公和监管的高效、经济,急需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度挖潜。3.队伍学历明显提高,专家、实用型人才紧缺近年来,工商系统干部职工的学历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省工商局人事处提供:全省干部职工的学历水平已由1998年垂直管理初期46.5%的大专以上学历(包括本科以上7.75%)增加到78.33%,(包括本科以上19.51%,研究生0.28%);目前,基层工商所公务员人数已占到系统的65%,专科以上学历为71.92%,(其中本科以上15.25%,研究生以上0.05%)。就正定县工商局而言,2000年全局公务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5%(其中本科学历仅占8%),高中、中专学历占45%;而2006年大专以上学历已增至69%(其中本科学历占21%),高中、中专学历降到31%。但是,学历升高了,监管执法一线急需的专业知识缺口还很大,后取学历的人员占到总数的88%,法律、财会、工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只占总数的44%,实际工作中明显存在着学过法律的人不能独立办案,学过财会的人办案中不会查阅报表和账目,学过管理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又不懂得如何进行业务指导等等现象。面对新的综合监管、服务任务,基层队伍迫切需要专家型、复合型的人才。另一方面,专家型、复合型的人才紧缺还表现在干部职工的年5龄老化和事业编人员的比例偏大。科学研究表明,最佳的工作年龄应在30到45岁之间,这一阶段是人生创造力最强的时期,过于年轻缺乏经验,过于成熟又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而目前工商系统公务员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表现为老少两极分化:即近两年新录用的年轻大学生520名和占大多数的45岁以上的老公务员,而中间年龄的一线公务员严重断层,在工作中担任最前沿、最核心的工作任务的,却是无路可进的事业编人员和一部分待安置的学生,他们工龄最短的也在6年以上,算得上渐入门道的老员工,但是在服装待遇和晋级、提薪上的不同对待,大大影响了这一部分工作骨干的积极性。而中间年龄层骨干的发展和成长,势必决定和影响着工商事业的整体发展潜力,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4.小局大所已成格局,局、所长素质呈现“短板”基层管理效能,主要体现在围绕中心工作和管理目标,在现有的人、财、物等基础资源上充分发挥优势,降低投入,实现社会服务效益和经济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省基层已将有生力量下放到基层分局,将65%的公务员充实到了基层监管和执法工作中,同时在职能上承担着对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权和监管权,基本办公设施设备得到进一步建设和改善,但在如何合理调度人员、配备使用物品、最大程度利用办公设施以及如何发挥县局科室对基层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等精细化管理方面尚有很大空间,管理效能亟待挖6潜。特别是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由单纯的管事不管人,到既管事又管人,从而激活“硬件”的效能,的确应该成为基层一把手领导研究的主要课题。因为基层局、所的管理效能主要依靠“一把手”的管理水平,取决于其管理理念、思路和风格。正如钱晓钟局长在2006年全省工商系统城市工商所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一把手在政治方向上起定局作用,在科学决策上起主导作用,在凝心聚力上起核心作用,在推动工作落实上起关键作用。”所以,基层这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也就关键取决于“一把手”这块木板的高度。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基层局、所长在管理中依然凭借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感觉,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素养。靠哥们义气和个人感情抓班子、带队伍已无法胜任基层领导这一重任。基层局、所长的素质正是制约和影响基层管理效能的“短板”,提高基层管理层的整体水平刻不容缓!5.基层“利器”已备,服务力度欠缺目前,虽然基层工商所整体具备了较好的办公条件,房屋、车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应有尽有,但从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证、照办理,到各组人员的日常巡查监管、办案执法、维权服务等各种业务方面,都尚未探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而又规范人性化的思路和办法。首先在基层,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处于分散收缴管理费的层面上,在财务收费软件的使用上,难以反映实际上站缴费7的情况,城镇工商户到站缴费率依然很低,牵扯了大部分巡查监管的力量;在执法巡查中,由于不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而缺少发现案源的“法眼”,办案中缺乏办理大案、重案、疑难案件的意识和能力;在执法过程中说法讲法能力差,难以把握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度,执法服务难以充分发挥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职能。在基层各项任务的硬指标中,办案罚款额度通常仅占到总收费额的1/3弱,(据了解,有个别工商所今年的执法办案处罚额度已超过总规费收入的一半以上)整体上看,基层的监管服务职能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办案执法能力和服务能力急需提高。二、目前基层建设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首先不能回避的就是历史的原因。所谓工商行政管理,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其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其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中央提倡扩大市场商品交流的时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受到重视,其机构和职能就得到加强,在经济发展中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央执行“左”的路线、限制市场商品交流的时候,工商部门就被忽视,它所起的作用很小,甚至被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建国前的7年间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黄金时期。8那么,处于黄金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征?地位和作用空前重要和提高;工商管理机构健全、部门设置完备;职能多样综合化;人员队伍急剧增加。历史的发展正是如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于管理对象不再是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工商业这一单一的经济形式,对国营合作经济如何管理、是否应该管理都没有经验,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基本停顿。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瘫痪,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和“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而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许多地方又关闭了集贸市场。企业登记管理和商标管理工作被诬蔑为是对企业的“管、卡、压”,致使对企业的“开、停、歇、变”失去控制,重复建厂、重复生产的现象十分严重,给国家带来很大损失;许多商标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而遭禁止,商标管理工作也处于停顿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时期。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适应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监督和管理商品经济活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是在加入WTO的今天,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登记管理、市场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标广告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经济检查以及9清理整顿公司、严禁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推进市场发育、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职能的增加和扩大,呼唤着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的最佳配置、部门设置的合理调整以及财政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调整和适应。可以说,黄金时期不仅仅能够带来令人鼓舞的历史进步,更值得关注的还是辉煌到来之前所面临的种种不适和问题。也可谓新生命的降临必须经历阵痛的过程,而目前基层建设的种种问题就是“阵痛”的艰难历程。具体表现在:1.垂直管理时间短,有诸多的不适应。工商系统省以下垂直管理仅有短短的九年时间,而基层执法人员的构成复杂,行政编、事业编人员混岗情况严重,并且在年龄上两极分化严重,新人太嫩、老人缺乏活力,整体队伍战斗能力较差;同时,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对新时代的适应缺乏基本能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建国初期在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内设有中央外资企业管理局和中央私营企业管理局,1953年两局合并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到10年动乱中并入商业部,又于1978年9月重新恢复,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到今天升格为国家总局。每一次的变革都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系统内可传承的文化却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职能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机构增减、人员的专业10素养、管理理念和制度、服务宗旨等,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心态很难形成职业的权威、归属
本文标题:试谈工商系统基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9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