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5高三语文试题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余音绕粱牵掣(zhì)揆情度(duó)理B.观瞻激浊扬清商贾(gǔ)良莠(yǒu)不齐C.棉薄两袖清风迄(qì)今矫(jiāo)揉造作D.斧正闻过饰非聒(guā)噪若即(jí)若离2.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畔轻轻播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基石。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经济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的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的路线走马观花....地转了一遭。3.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战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B.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D.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狭义的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5.下列依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天津杨柳青画家采用的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然后,再,最后。每一幅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味和手画的笔触感觉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①印出图画②装裱成画③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④刻出木刻图案版样A.①③④②B.③④②①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诗歌格律和情感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2/56.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延.入坐延:邀请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用:由于C.厚资.而遣之资:钱财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著:显著,显扬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亚父者.,范增也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无不同于芋焉.于是余有叹焉.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吾尝终日而.思矣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2.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3/5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3分)(3)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4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题。(8分)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思?(4分)(2)说说这首词在构思脉络上的特点。(4分)15.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地势坤,_________。(《易经•大象》)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2)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孟子》)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_______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五、(12分)1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牌匾的文具店买2B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学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售货员: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①学生:(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售货员:什么意思嘛!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②学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经理:_____③(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顾客更有亲切感,心里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第①句改为:________第②句改为:___
本文标题:语文三轮复习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