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
回顾·拓展一教学目的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台)(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3.全班交流、点评。(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3.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二、趣味语文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2.交流:(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三、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板书设计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西部的建设与发展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西部的旅游与开发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课后反思回顾·拓展二教学目的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2.积累读书方法。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教学难点积累读书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学生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2.学生发言。3.归纳:(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三)交流读书方法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2.学生发言。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第二课时一、日积月累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二、课外书屋1.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2.学生互动板书设计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课后反思回顾·拓展三教学目的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重点难点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读对话,交流感受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一、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3.指名读,正音。二、感悟对联特点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讨论。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6.课外拓展:(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三、背诵积累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背诵。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四、展示台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2.相声表演。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板书设计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课后反思回顾·拓展四教学目的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重点难点积累20个成语,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准备彩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对话。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第二课时一、教学“日积月累”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4.再
本文标题:语文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回顾与拓展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