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三、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作合作讨论教学法。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降生。为提醒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人口问题,联合国把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2001年4月,联合国《全球人口预测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000万,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每年净增人口就占全球净增总数的一半。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问题: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出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找到答案。(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那四个历史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表1-1、1-2、1-3,思考并填写下表:(对应课本读图思考)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原因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近一百年以来在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找出课本中图1-2中找到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的时段,并在图1-2中描出1-3所示时间,以引导学生掌握曲线统计图的阅读方法及动手动脑能力。注意横坐标的时间跨度。同时增强学生理解近百年来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唤起同学的人口意识。教师,重点强调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快速增加主要与死亡率的下降有关。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第3页第一段,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生,合作讨论课本第3页活动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教师检查完善活动答案。表扬优秀小组。世界人口增长不仅随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在地区上也存在不平衡性。指导同学们读图1-4“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课本第4页一、二自然段,明确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重点强调发展中国家二战后人口激增的原因。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不同国家人口基数、增长特点不同,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同,所采取措施也不同。引导学生读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对比中日两国人口政策。中国传统生育观念极大影响我国的人口增长。反映了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6“人中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及教材文字,思考: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看书思考并填写下表: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地区分布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因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在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因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解决改善,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最直接的。2.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为什么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教师:拓展补充(投影展示)1.什么是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人口金字塔可以用1岁(也可用0----4岁或0----5岁等)年龄组的数据绘制。2.常见人口金字塔有哪几种类型?①快速增长型,从人口金字塔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②缓慢增长型,人口金字塔表现为,年轻人占比例减小。③静止型,各年龄组的人数大致相等,老年组人数逐渐减少。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7页活动题。明确芬兰人口增长模式是如何变化的,及其影响变化的因素。(注意在芬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描述中,特别显示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影响妇女生育观的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变化。因为这是落实课标“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影响”要求的重要内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当今世界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分别会对其社会、经济的影响产生什么影响?学生看书,思考并填写下表:人口问题表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采取的措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学生总结感受收获: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环境污染2.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现在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原始低速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5.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存在的问题:。(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A2.A3.D4.D5.B6.(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外地人口大量迁人提供劳动力和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易造成人口拥挤,人口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等(2)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采取措施吸收外地劳动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五)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那么,能够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九、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3)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增长。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总体趋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3)划分:原始型低增长阶段。传统型加速增长阶段。现代型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教材插图反映的地理信息2.人口问题的空间表现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同时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标题: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4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