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02讲:出神入化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课程安排中国-西方:(所讲题目)—谢赫六法01讲:湖石与钻石有机-无机:(02、03讲:出神入化、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偶然-必然:(04、05讲:模棱两可、浑然天成)—骨法用笔应变-不变:(06、07讲:捕风捉影、随机应变)—应物象形集粹-纯粹:(08、09讲:聚精会神、触类旁通)—随类赋彩互成-自成:(10、11讲:相反相成、位置经营)—位置经营模糊-精确:(12、13讲:高瞻远瞩、小中见大)—传移模写14讲:层出不穷其间插一讲:由助教主讲。1:有机-无机沃林格《抽象与移情》抽象源于恐惧空间是抽象最大的敌人有机生命体无机结晶体(02、03讲:出神入化、气韵生动)—气韵生动2:偶然-必然04、05讲:模棱两可、浑然天成3:应变-不变建筑与音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园林是凝固的音乐?(06、07讲:捕风捉影、随机应变)—应物象形3:集粹-纯粹(法)达尼埃尔·阿拉斯《我们什么都没看见》(08、09讲:聚精会神、触类旁通)—随类赋彩4:互成-自成机制与鉴赏(10、11讲:相反相成、位置经营)—位置经营5:模糊-精确《嵩献英芝图》清郎世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第12、13讲:高瞻远瞩、小中见大)—传移模写14讲:层出不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个读哲学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西方哲学,他会高兴地看到希腊哲学家也区别‘有’、‘无’,有限与无限:但是希腊哲学家认为‘无’和无限低于‘有’和有限,又使中国学生惊异不解,因为按照中国哲学的观点,应该倒过来才对。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是因为有和有限都是明确的;而无和无限都是不明确的。由假设观念出发的哲学家喜欢明确的东西,而由直觉出发,则需要重视不明确的东西。”中国古典园林赏析02讲气韵生动之一出神入化卡尔维诺《美国讲稿》第三讲“精确”晶体与火焰皮亚杰观点的哲学蕴含是“从噪声到有序”,即火焰;乔姆斯基观点的哲学蕴含是“自我编制系统”,即晶体。世界各国文学在马拉美之后都追求这种几何形图案。这个图案以现代科学的主调有序与无序为背景。文学创作即是这些区域之一,在其内部生命呈现出某种形式,具有某种不固定、不明确的意义。这个意义不像僵化的岩石,而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1914年科隆“德意志制造同盟”第一次展览会陶特:玻璃馆彩色玻璃将消除敌意参见北大建筑学中心李楠硕士论文开普勒棱镜晶体与宇宙1920年陶特:阿尔卑斯山建筑hanspoelzigWassiliLuckhardt汉斯·夏隆文策尔·哈里克无机结晶体有机生命体【德国】立普斯《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误》(1893-1897)【奥地利】里格尔《风格问题》(1893)【德国】沃林格《抽象与移情》(1907)抽象源于恐惧空间是抽象的敌人【德国】沃林格《抽象与移情》(1907)移情冲动是以人与外在世界的那种圆满的具有泛神论色彩的密切关联为条件的(融洽的世界感?),而抽象冲动则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隔离的世界感?)。立普斯的移情说审美享受是一种客体化的自我享受,就是在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即把我移入到对象中去。沃林格的抽象说这些民族困于混沌的关联以及变幻不定的外在世界,便萌发出了一种巨大的安定需要,他们最强烈的冲动,就是这样把外物从其自然关联中,从无限变幻不定的存在中抽离出来,净化一切依赖于生命的事物,净化一切变幻无常的事物,从而使之永恒并符合必然,使之接近其绝对的价值。【德国】沃林格《抽象与移情》(1907)“有机生命体”与“无机结晶体”沃林格“就像移情冲动作为审美前提条件是在有机的美中获得满足一样,抽象冲动是在非生命的无机的美中,在结晶质的美中获得满足的。”施马尔佐夫“有机生命体”的构造特征:关联、动变、偶然的生命特征;“无机结晶体”的构造特征:隔绝、静止、必然的凝固特征。沃林格“如果要把有机特性提升到超时间的氛围中并使之永恒化,那么,就必须推出无机特性的法则。”【德国】沃林格《抽象与移情》(1907)空间使物彼此发生了关联并消除了某个个体的封闭性,正是这种充满着自然气息的空间使物体具有了时间性特质,并使之卷入到了宇宙现象的交互更替之中,而且在万物之中,人们首先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这样的空间并没有被分化为个体。因而,空间就是所有抽象努力的最大敌人。在艺术表现中,首先要加以抑制的必然是空间,……即回避对三维物体,对有深度感物体的表现。【德国】沃林格《抽象与移情》(1907)抽象艺术的造型特征1以平面表现为主;2竭力抑制对空间的表现;3孤立出单个形式进行表现。里格尔对于埃及金字塔,观赏者所面对的始终只是金字塔四面的一面,观赏者只单纯地看到统一的等腰三角形平面,这个尖顶封闭的等腰三角形平面,不会以任何方式唤起对其背后事物的深度感,面对这个考虑周到的、用巨大的尖顶所突出的把外在材料显现限制在二维平面中原先功能性的目的——空间造型——在此也就完全退到了次要地位。丹麦兰格正面律人们在所关照的这些埃及雕塑的任何地方,都竭力通过平面造型去掩饰深度感,并使之消失。当然,在人物雕像的面部上,这种努力很少能达到预期目的,更何况在人物雕塑的面部上还要求有某种程度上的似真性存在。因为这一面容的“似真性”乃是灵魂“卡”在未来使木乃伊复活的识别依据而难以抽象。罗素提出的时间问题为什么木乃伊的防腐技术如此高超;而古埃及人的现实生活却如此简朴?生前与死后身体与空间夏多布里昂的空间问题为什么尸体如此渺小,而墓地却如此的巨大?埃及释梦尼采《悲剧的诞生》:一切诗学和诗艺,全在于替梦释意。弗洛伊德《梦的释义》弗雷泽《金枝》时间永恒有限时间的周期性轮回罗素的回答空间永恒?为什么尸体如此渺小,而墓地却如此的巨大?空间不变?金字塔与金面具事件:灵魂复活木乃伊:人物-法老尸体-不朽金面具:时间-死亡瞬间-凝固金字塔:地点-尸体位置-精确亚里斯多德《诗学》伽利略《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凝固的晶体如果在洪水期间覆盖地球表面的大水冻结了,而地球永远保持这样一个巨大的水晶球体的形态,一切都不生、不变、不发展,那么在我看来,地球就是宇宙中一个庞大但无用的天体,被惯性瘫痪,总之是多余和不自然的:在我看来,变与不变的差别就像生物与死物的差别。我认为,那些如此称颂不腐蚀性、不可改变性和诸如此类的人,之所以沦落至讲这种话,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怀着无度的欲望,想活的长久;另一方面害怕死亡。他们无法明白,如果人可以不朽,则他们根本不会来到世上。他们真该被女怪戈耳贡看一眼,变成碧玉雕像或钻石雕像,这样他们就会变得比他们原来更完美。课间休息黄河流域的死亡释梦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列子》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露,毛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汉《韩诗外传》老子的生死观《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周期与感伤《乐府诗集》“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可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感伤文学与不朽艺术曹丕《典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文学与不朽《会饮篇》论爱美与哲学修养凡是可朽者都是依这个方式去绵延他们的生命,他们不能象神灵的东西那样永久前后如一不变,而是老朽者消逝之后都留下新的个体,与原有者相类似。你只需要放眼看一看世间人的雄心大志。你会觉得它毫无理性,除非你彻底了解了我所说过的话,想通了他们那样奇怪地欲望熏心,是为着要成名,要“流芳百世”。为着名声甚着为儿女,……他们品格越高,也就愈要这样做。他们所爱的都是不朽。凡是在身体方面生殖力旺盛的人都宁愿接近女人,他们爱的方式是求生育子女,因此使自己得到不朽,得到名字的久传……。但是凡是在心灵方面生殖力旺盛的人却不然。世间有些人在心灵方面比在身体方面还更富于生殖力,长于孕育心灵所特宜孕育的东西。忘心二途:游山水与饮美酒《古诗十九首》所遇无故物,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园林空间的时间伤感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遂各赋诗以抒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山水空间的时间伤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李成《读碑窠石图》园林空间的时间化解东晋·陶渊明《诗五首》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时空因借留园“五峰仙馆”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艺术感伤与艺术化境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阿:山陵也。pyramid人物造化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齐物论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物化人祝允明《芝庭记》余衡观其间,不可决,谓天之有意无意在也。一气流转,或为人,或为物,其粹精者,植出而芝,动出而才秀,非无种也。种于太和焉矣,其间有人物,相为徵应者亦自不同,有人未至而物先见者;有人既孕而物斯从者,有人与物适相值焉者,由君子言则可喜也,亦可惧也。感应?轮回?转化?人化物(形同槁木)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三境与化境金圣叹:三境心之所以至手之所以至焉者,文章之胜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心与手“胜境”:心手同步“神境”:心在手先“化境”:心手两忘时间问题人物:人与物得心应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指与物化=灵台合一=天人合化《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园林赏析02讲:出神入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