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负性信息对大学情绪的影响
第十三期SRP项目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研究项目名称: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研究立项人:马永骏所在院系:师范学院立项人电话:13289935681立项人E-mail:782699682@qq.com指导教师:乔亲才导师所在单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填表日期:2015年12月16日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二○一五年十二月2目录1.结题验收登记表····························32.项目研究报告···························83.感想收获···························164.研究报告····························225.成绩单····························273《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登记表》项目名称: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研究立项人:马永骏所在院系:师范学院立项人电话:13289935681立项人E-mail:782699682@qq.com指导教师:乔亲才导师所在单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填表日期:2015年12月16日4项目成果名称关于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报告项目成果类型□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设计(软件)□其它(注:请在相应成果复选框内打“√”,其它请具体说明)项目完成情况□达到计划预期目标□超过计划预期目标□未达到计划预期目标(原因:)项目成果的主要内容及特色本研究主要探讨网络负性信息对大学生的情绪的影响。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点:1.了解网络负性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得出负性信息对情绪的影响。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现状(2)网络负性信息刺激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验设计的严谨的过程和试验后相关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BioNeuro生物反馈仪来测量被试的脑电波,通过被试的脑电波来反映被试的情绪。再通过实验法来测量被试对于中性信息和负性信息的记忆差异。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不在使用外显的情绪问卷和量表来测查被试的情绪,降低了实验的主观性和人为性,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实验二探究了大学生是否更容易记住负性的网络信息,进一步来探究负性信息是如何影响被试的情绪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中性信息相比,负性信息更能够引起被试的注意的集中,情绪的紧张和焦虑。再认成绩表明,被试对于负性信息的记忆明显优于中性信息。5项目成果材料目录1.已查阅大量资料,撰写了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重点与方向2.完成了实验设计,并使用E-prime软件编写好了实验程序。3.完成了实验材料的挑选,成功选取被试完成实验。4.已将所有被试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并通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得出了实验结果。5.实验结果表明与中性信息相比,负性信息更能够引起被试的注意的集中,情绪的紧张和焦虑。再认成绩表明,被试对于负性信息的记忆明显优于中性信息。6.完成了研究报告的编写。项目完成情况自我评价1项目的目标本研究总的目标是了解网络负性信息对大学生的情绪影响,具体由以下几个目标组成:1.了解网络负性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得出负性信息对情绪的影响。2、项目的完成情况(1)已查阅大量资料,撰写了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重点与方向(2)完成了实验设计,并使用E-prime软件编写好了实验程序。(3)完成实验,且数据有效。3.项目的不足该项目在时间的安排并不是十分合理,导致后面的实验略显仓促。被试样本数量过少,内部效度不足,且被试以石河子大学的学生为主,推广到整个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外部效度。一些被试不愿配合实验导致部分被试流失,许多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不够专注,使得部分实验数据无法使用。实验环境控制的较差,由于做实验时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我们无法控制被试的不安情绪与其他心理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数据多杂与数据处理,每一个被试要做许多实验,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多且要对照录入,处理起来工作量较大也有些许困难。6项目成果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负性信息产生的情绪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控制负面信息所引发的消极情绪在互联网上的蔓延,减少由于网络负面信息造成的消极情绪升级而演变成网络舆论的机率,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了解了网络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对大学生情绪的培养与开发的基本思路,这样我们便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可塑性的改造和改善。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负性信息所引发的情绪的特点、类型、表达方式及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正性信息利用与开发的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平衡疏导大学生情绪等方式,使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时代养成对网络信息以积极的方式对信息提取,加工并合理有效利用,这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交流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非常积极和深远的意义。研究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的现状及对策,将增进大学生情绪智力。对高校教育的客体——大学生而言,网络信息对他们的情绪智力的影响非常复杂,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通过研究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找到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把本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大学生的智力实践中,对增强高校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大学生在浏览网络负性情绪是会产生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且与中性信息相比被试更容易记住负性的网络信息。参加项目人员姓名姓名性别年级专业所在学院马永骏男2014级应用心理学师范学院李婷女2014级应用心理学师范学院尹旭超男2014级应用心理学师范学院项目主持人(签名):年月日7项目经费决算情况材料打印费:文献打印,开题,中期和结题以及问卷量表等材料打印费300元。被试奖品费:钢笔15只,250元。笔记本20本,200元。招募被试联系费用50元,共500元。实验材料使用费用:生理反馈仪实验时所用的电池,棉棒和酒精。共50元。综合各项支出总计花费850元。主持人签字:指导教师评价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学院验收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注:表格不够可另附页。8项目编号:SRP2015006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总结报告项目名称: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研究项目完成人:马永骏指导老师:乔亲才所在学院:师范学院联系电话:13289935681研究起止时间: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二〇一年月91.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及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信息文化”已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其中负性信息使大学生思维狭隘,情感淡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常处于虚拟网络的局限性中,只是浏览网上的大量的信息和观点,并没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遇到问题、处理事情时常过于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当前现象,这就导致大学生思维的片面化。其次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再则,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国外目前对网络事件的应对十分重视,对于以上网络负性信息对大学生情绪造成10的影响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的预警防范机制。劳伦斯·莱斯格认为网络其实是一种社会控制,政府对于网络的干预使得网络的信息不再自由扩散,而网络本身也成为一种控制工具。国外学界对网络空间的诸多内容和范围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万维网的创始人迪姆·伯纳斯·李在对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的问题上曾不无感慨地说:“社会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技术完全结合在一起。”因此,“万维网与其说是一种技术的创造物,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性的创造物”。美国知名隐私法专家、网络法律专家丹尼尔·沙勒夫在《隐私不保的年代》中提出和解决了以下一些有关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泛滥的洪流里,流言蜚语、谣传和泄露隐私等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到处流窜,如何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两难寻求平衡点,如何在网络的高位信息环境中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并同时确保攸关个人名声的信息受到保护,降低网络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霍华德和其他人一起通过对美国一些成年人的网络行为调查发现:虽然网络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但由于网民中有的道德、法制观念不强,也会不负责任地在互联网制造垃圾信息,进行黑客攻击等网络不文明行为。克朗特等人通过两年的家庭网络研究指出,即使每周仅三个小时的上网时间也会导致个人情绪沮丧和社会支持的减弱,而青少年更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过度的上网会导致他们对熟人社会关系网的疏远。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都是立足于社会学,舆论学,心理学三个视角来对负性情绪进行研究。2004年12月中共海口市委党校副校长王11天意在《红旗文稿》2004年第24期《网络牢骚的引导及控制》中以“网络牢骚”为命题对网上负性情绪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网络牢骚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不良社会心理现象,是网民抑郁不平的情感在网络中的抒发,是社会不满情绪在网络中的宣泄。”并以牢骚为命题对网上负性情绪进行了初步分类,将其概括为网络政治牢骚,网络社会牢骚,网络文化牢骚,网络生活牢骚等四种类型,亦侧重对网络牢骚的偏执性,发散性和破坏性等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提出了引导、控制网上负性思想情绪的具体路径。此后,王献伟和程红卫二人合作在《政工学刊》2005第8期发表了《网络牢骚对官兵的影响及策略》,和王天意提出了一些相似的观点。在有关网上负性情绪的产生根源上,王天意在其专著《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中以“网络牢骚”为命题作了详细的描述,他指出负性情绪的滋生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从心理学层面上看,人类社会不满情绪是无止境的。从这个意义说,人类对自身和社会的满意程度总是有限的,人的社会负性情绪也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社会学层面上看,负性情绪是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它是由现实社会诸多客观因素引起的,常常表现在各阶层的人群对社会的不公,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人收入,地位,荣誉和自我实现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不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上负性情绪的主要根源王天意已经指出了产生网上负性思想情绪的根源来自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要对互联网负性情绪进行合理的引导,首先要弄清楚网上负性情绪宣泄效应和逻辑走向问题王天意在分析了12孙立平教授对负性情绪的价值后认为网上负性情绪宣泄同样有着其正面效应,比如适当的宣泄有助于缓解网民自身压力,对于我们的党和国家来讲也有利于对民意的了解。最后王天意将网上负性情绪以“牢骚”为命题划分出三种逻辑归属,即宣泄后自然消失、升级产生网络舆论、导致破坏性行为。这为网上负性情绪的引导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探讨网络负性信息对大学生的情绪的影响。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点:1.了解网络负性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得出负性信息对情绪的影响。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现状(2)网络负性信息刺激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验设计的严谨的过程和试验后相关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BioNeuro生物反馈仪来测量被试的脑电波,通过被试的脑电波来反映被试的情绪。再通过实验法来测量被试对于中性信息和负性信息的记忆差异。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不在使用
本文标题:负性信息对大学情绪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7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