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登泰山记姚鼐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桐城派”。2、积累“阴、阳、始、循”等文言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3、理清本文思路,体会写景特点。4、体会本文条理清晰,简介精炼,剪裁得当的写法。我国历史上由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泰山北誉为“五岳之首”。作者简介•姚鼐,字姬传,又字梦谷,号惜抱。室名惜抱轩。清朝著名散文家,桐城人,桐城派主要作家之一。少时家贫,嗜学。从师姚范为经学,复从刘大櫆学古文。乾隆年间进士,做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官位较显。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后辞官讲学四十余年。作品多书序、碑传之类。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富有文采。著有《惜抱轩诗文集》《古文辞类纂》。清朝桐城派简介•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主张古文“清正雅洁”。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提出文章八要:神理气味,文之精(内容)者;格律声色者,文之粗(形式)也。•桐城派的文章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故人称桐城派。•初读文章,掌握•字词读音及句子节奏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徂徕(cúlài)B.悬崖(yá)石磴(dènɡ)须臾(yú)摴蒱(chūpú)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绛皓(xiánghào)D.膝盖(qī)石罅(xià)佝偻(lóu)若偻(lǚ)B(A.“砌”读“qì”;徕—lái)C.“姚鼐”的“鼐”读“nài”;绛—jiàngD.“膝盖”的“膝”读“xī”)课堂练习翻译课文理清文章思路。6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山南水北,泰山南面山北水南为阴,泰山北面向西,名词作状语在,介词•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6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chéng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到达山脚石级同“又”界限,城墙冒着在,介词6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省“之”,指中谷)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少于,形容词用作动词。不到一半相当于“而”,表承接,连词顶峰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照,名作动背,覆盖停留…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等到几乎像门槛一样,名作状语苍山负雪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辛巳四月二十七日江泽民日照城郭请找出作者登山的路线。思考京师泰安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乘、历、穿、越由循越复循遂至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2登山经过先写:京师泰安再写:山麓山顶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晚日照城郭~半山居雾若带(壮阔)(雄浑)(高峻)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字以动写静,以拟人手法,写出雪的厚度。“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视觉上云雾的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思考•本段主要写登泰山的途径和泰山黄昏之雄浑、壮阔景色。6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省“于”,在)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古:渐渐。今:稍微,略微。)见云中白若摴蒱(骰子tóuzǐ)数十立者,山也。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有关的古文化知识•朔、晦、望与既望•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晚上7时至9时为一更,9时至11时为二更,11时至1时为三更(即“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四更,后半夜3时至5时为五更,“五鼓”相当于五点钟。6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判断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有人同“彩”脊背弯曲杂像一条线,名作状语尽,尽头有的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胜景?思考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五鼓,坐日观亭,待日出。日出时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出后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日上,正赤如丹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明确:主要写泰山观日出所见美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即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比喻、拟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被日光所照是红色,未被照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6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偏僻在模糊,缺损第四段写了观日出后的游览,主要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作用: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丰富了游记内容。思考6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古: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同“圆”深青色,深绿色Xià,石缝第五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自然景观:山石、松树、冰雪“三多”、“三少”、“三无”。“三多”是: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简洁明畅”的特点。思考第六段交待记游人游记常用格式全文的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经过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交代游记作者主旨作者以简洁的笔法,通过冬日登泰山之所见,勾画了泰山的苍劲峻峭、瑰丽多姿、辽阔壮观的景色,唤起了人们对泰山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爱。请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思考本文写作特点•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侧面烘托。•例如: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字,但“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2、动静结合•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明烛南天。”•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飘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一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宁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3、叙事简练,语言形象•全文仅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用“山多石,少土……雪与人膝齐”寥寥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情景,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泰山泰水(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作业: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1.居A半山居雾若带然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C居十日D居庙堂之高E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F其居仅仅足意思:停留;居住;过;处在;坐;住所(一)多义字文言知识积累2.限A越长城之限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C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D皆不可限以时月E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意思:界限,城墙;像门槛一样;阻隔;限制;限度。3.乘A自京师乘风雪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意思:冒着;乘坐;趁;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4.视A回视日观以西峰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子孙视之不甚惜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E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意思:看;审察;对待;眼力,目光;比照,比较5.坐A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B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与“站”相对,坐在;判罪;通“座”座位;因为6.始A余始循以入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意思:开始;最初;才;开头、开端。7、阴A、其阴,济水东流()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本文标题:登泰山记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8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