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考研笔记教育333-教育学
1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分别是什么?(掌握)答: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掌握)答: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加深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答: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著作中。①《论语》就汇集了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国的教育思想散记在《理想国》一书中。○3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是儒家思孟学派编写的,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概括。④苟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朱烹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2、独立形态阶段①捷克若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及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强调了教师的作用。②法国杰出启蒙思想家卢梭山版了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③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普通教育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①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在教学法方面,他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②”实验教学法”的术语是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的。德国教育学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学的系统论述。③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的教育学说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他还提出”儿童中心论”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2质。4、教育学的理论化阶段①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②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主要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③1975年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出版,阐述了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其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法等儿个方面。第二章、教育的概述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哪几点?(掌握)答: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劳作。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征。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几点?(掌握)☆答:①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由于教育者自觉地、有思想、地,想法设法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②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③教育的中介系统教育的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的本身。教育的中介系统还应当有以培养人为目的而组织的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3.为什么说”教是为了不教”?(不看)答:①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的启发、引导、培养和规范,是利于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②随着受教育者的学习自觉性和知识能力的增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起的作用更大。他们能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自主地吸收知识和进行品的培养。34.简述教育的历史发展(两大时期:一、古代教育二、现代教育)答:(一)古代教育(掌握)①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②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社会上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产生了文字。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③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故教育没有阶级性。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教育被奴隶主阶级独占,成为培养他们自己的子弟的场所。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由于奴隶主阶级主要依靠对奴隶的占有权享有奴隶的全部劳动及成果。他们不关心生产,不靠教育,而是靠占有更多的奴隶。(二)现代教育的特点(掌握)☆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l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教育。①学校教育逐步普及学校的普及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将古代的少数人挤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既对社会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②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即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争取,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受教育权的阶级垄断越来越受到来自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批判,促使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③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卢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④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现代教育兴起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现代教育开始向制度化发展。5.教育的定义(掌握)☆答:①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维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②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4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含义(掌握)①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一种是把它与物种的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进化的过程:另一种是把它与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②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现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过程。③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生理发展,二、心理发展,三、社会发展。2.人的发展的特点(掌握)☆(1)未完成性①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②对儿童来说,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③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要教育性和可教育性。(2)能动性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这是人的生民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掌握)☆人的发展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①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方向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②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速率。要求教育要掌握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③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而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④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促进学生自由发展。⑤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立性。不从整体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5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掌握)为(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单独考下面几点)(一)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是生理的前提条件。②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体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它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泛指人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根据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它是前人从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人所设置的生活环境。包括:同儿童生活发生联系的个体和群体;儿童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儿童参与的活动与事件:儿童生活中所接触、运用、所适应的人造器物,行为规则、传统习俗、科学文化等儿童活动与人际关系和人类文明。②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是指由自然、历史、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造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天的,给定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作剧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这也就是说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③环境对人的发展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而且正是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定性。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利用环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三)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着
本文标题:考研笔记教育333-教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8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