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鼻腔外侧壁:鼻甲骨、上颌骨、泪骨、筛骨、腭骨垂直板和蝶骨翼突构成;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2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半月裂、钩突、筛泡、中鼻甲、前组副鼻窦开口等一系列结构。3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为利特尔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4鼻窦分为: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共四对5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粘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多数表现全身不适、倦怠、头痛和发热,小儿比成人重,多有高热,甚至惊厥,常出现消化道症状;鼻腔检查发现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6变应性鼻炎(1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鼻用激素,局部吸收,全身生物利用度低)7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症状和体征慢性单纯性慢性肥厚性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鼻涕略多,粘液性不多,粘液或粘脓性,不易擤出嗅觉减退不明显可有闭塞性鼻音无有耳鸣耳闭塞感无可有下鼻甲形态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样,鼻甲骨大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对麻黄素反应有明显反应小反应或无反应治疗非手术以手术为主8鼻出血的治疗原则:患者多因出血情绪紧张,尤其反复大量出血,首先应予安慰、使之平静。①一般处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可取坐位,病情严重者可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取平卧位。②、常用止血方法:先估计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a简易止血法b烧灼法c填塞法(首选):对于出血点不明确,烧灼法治疗无效者,或无相应条件者,可选用鼻腔填塞法。d血管结扎法:对于严重出血者,上述治疗无效法,可行相应供血动脉结扎术。E血管栓塞法:用于严重出血者。血管介入、造影术进行栓塞。③全身治疗:止血药物治疗,严重出血者应注意观察。老年患者注意纠正高血压及心、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可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9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此病症状成人较轻,可有低热、畏寒、食欲不振及周身不适等症状。儿童症状较重,可出现高热、咳嗽、闷气等呼吸道症状,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2、局部症状(1)、鼻塞为持续性,仍因鼻粘膜充血、肿胀所致。(3)、鼻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粘脓性或脓性,量多。(4)、头痛及局部疼痛急性鼻窦炎病人头痛多较重,常在咳嗽、头部摇动或受到震动时加重。10慢性鼻窦炎:临表(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有时则无,较常见为精神不振、头昏、易倦等。(2)局部症状:①多脓涕:粘脓或脓性,前组者易从前鼻孔擤出,后组者多流入咽部;②鼻塞:因鼻塞粘膜肿胀,鼻甲息肉样变或鼻内分泌物较多所致;③头痛:一般为钝痛或闷痛;④嗅觉减退或消失:多暂时性;⑤视力障碍。治疗原则:根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①滴鼻剂:以减充血剂为主,可适当加入类固醇类激素药;②上颌窦穿刺冲洗:每周1~2次;③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滴入鼻窦;④额窦导管冲洗法;⑤辅助性手术:如纠正高位鼻中隔偏曲等;⑥鼻窦手术:经典的鼻窦根治性手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11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是位于咽鼓管园枕后方的凹陷区,鼻咽癌常好发与此部位,并可通过此侵入到颅内,上方邻近破裂孔。12咽淋巴环(Waldeger淋巴环),为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所形成,呈环形排列,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等构成内环,同时这些淋巴流向颈外淋巴环,即外环,有咽后壁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构成,内外环之间互相沟通。13慢性咽炎常见病理分型: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萎缩及干燥性咽炎临表:主要为咽部下适感,如异物感、干燥、发痒、灼热、微痛等。分泌物粘稠附于咽后壁,可引起患者晨起频繁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14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本型起病较急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都轻重,主要有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常散至耳部,全身症状有恶寒高热,幼儿可高热抽搐,呕吐或昏睡。体征有扁桃体肿大,周围充血,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连接脓点可成点可成假膜,易拭去,不留出血创面。下颌角等处淋巴结可肿大。慢性扁桃体炎临表: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儿童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可引起呼吸、吞咽、语言障碍。若伴有腺样体肥大可引起鼻塞、鼾声及止他性中耳炎症状。由于经常咽下分泌物及隐窝中的细菌毒素,可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症状。病理分型: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15扁桃体切除术适应征①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并发扁桃体周脓肿。②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③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④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时。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16鼻咽癌病因1遗传因素2EB病毒3环境因素。临表:①鼻部症状:可有涕中带血,抽涕出血、鼻塞、始为单侧,可发展为双侧。②耳部症状:肿物堵塞压迫咽骨管口,可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鼓室积液。③颈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就诊,其为转移肿大的颈深上淋巴结,可进行性增大,质硬、活动受限、初为单侧、可发展双侧。④脑神经症状:头疼、面麻、复视、上睑下垂等表现。严重时出现件软腭瘫痪、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头偏斜等;⑤远处转移:晚期可出现肺、肝、骨转移、并有相应症状。治疗原则:首选放疗;放射治疗+化疗辅助;放疗无效,可予以鼻咽切除+颈廓清术。1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特征。临表:1睡眠打鼾、呼吸暂停: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鼾声逐渐增大,出现反复性呼吸节律紊乱和呼吸暂停的现象,严重者可有夜间憋醒现象。2白天嗜睡3记忆力减退4晨起口干,咽喉异物感,晨起后头痛血压升高5烦躁易怒或抑郁等,一般多见于病程较长患者。体征:一般征象:成年患者多数比较肥胖或明显肥胖,颈部短粗,部分患者有明显的上、下颌骨发育不良。上气道征象:咽腔尤其是口咽腔狭窄,可见扁桃体肥大等。定性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试纸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消失≥10s,又可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睡眠时间。19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单个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20喉肌:喉内肌和喉外肌21喉腔分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左右支气管的特点:左支气管细而长,走行较倾斜,右支气管粗而短,走行较陡直。22喉的神经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两者均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内支司感觉,外支司运动;喉返神经是喉的主要运动神经。23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24喉癌:病因1吸烟2饮酒3空气污染4病毒感染:HPV-16、18与喉癌有关5癌前期病变:如喉白斑病、声带重度不典型增生、成人型慢性肥厚型喉炎、成人型喉乳头状瘤6性激素及其受体。临表:声门上型1早期常无显著症状,仅有喉部不适或异物感2癌肿表面溃烂时,可出现咽喉疼痛,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3肿瘤侵及血管后痰中带血,常有臭味4向下侵及声带时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等5由于该区淋巴管丰富,易转移至颈深淋巴结上组,出现颈部包块。治疗: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1喉部分切除术a喉显微CO2激光手术b喉裂开声带切除术c喉垂直部分切除术d喉额前部分切除术e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f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g喉次全切除术或喉近全切除术h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I型、II型2喉全切除术3喉全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4颈清扫术;放射治疗;其他治疗:包括化学药物及生物治疗。25喉阻塞:临表1、吸气性呼吸困难;2、吸气性喉喘鸣;3、吸气性软组织凹陷;4、声嘶;5、发绀。分度:1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期喉喘鸣及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2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期喉喘鸣及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3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及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脉搏加快等4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出现坐卧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心律不齐等,若不及时抢救,可窒息死亡。治疗:1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2度:病因治疗,因炎症引起者没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一般可避免气管切开术3度:作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若全身情况较差时,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4度:立即行气管切开术。若病情十分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或先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术。待呼吸困难解除后,再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26颞骨分为5部: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27鼓室:为颞骨内最大的不规则含气腔,位于骨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分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鼓室六壁:外、内、前、后、顶、底六个。28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三者互相衔接而成听骨链。29咽鼓管:是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管道。是中耳通气引流之惟一通道,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成人全场约35cm。儿童咽鼓管的特点是短、平、宽。平时是闭合的,吞咽、打哈欠时开放。外1/3骨部,内2/3软骨部。生理功能: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引流作用;防声作用;防止逆行性感染的作用30骨迷路: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包括内侧的耳蜗、后外侧的骨半规管以及两者之间的前庭三部分。31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细小网状纤维束悬浮于外淋巴液中,自成一密闭系统,称内淋巴系统。32螺旋器(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约32m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33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骨)34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机械阻塞咽口、功能障碍;低毒的细菌感染;变态反应。临表症状:耳聋、耳鸣、耳痛、耳闷塞感。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清楚中耳积液为本病的治疗原则。病因治疗:鼻,咽部疾病;对症治疗:清除积液,通畅引流;鼓膜穿刺,切开,置管;粘膜收缩剂;全身治疗:抗生素,促排药物。3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途径:⑴咽鼓管途径: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等;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时,循咽鼓管途径可引起中耳的继发性细菌感染;③在不清洁的水中游泳或跳水,④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的宽而短,接近水平位;⑵外耳道—鼓膜途径;⑶血行感染。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困倦、食欲减退。②耳痛:耳深部痛,逐渐加重,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顿减;③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下降,伴耳鸣。耳痛剧者,偶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减轻;④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液体流出。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3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菌。临表:单纯型(静止期)最常见。多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故又称咽鼓管鼓室型。炎性病变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因此又有粘膜型之称。主要病理变化为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耳流脓,多呈间歇性,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量增多;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一般不臭。平时除听力稍差外,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可保持静止期数十年不发作。2.(活动期)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探达骨质,听小骨、鼓环、鼓窦等町发生坏死;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是:耳流脓持续,脓粘稠.常有臭味,偶遇肉芽或息肉出血。则脓
本文标题:耳鼻喉期末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