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贵州省贵阳市2013届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语文
-1-贵州省贵阳市2013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语文2013年5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经世——社会人文学科的灵魂我们所说的“经世”,一是要对社会有责任感,二是要对社会有深切的了解,三是要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它不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联系实际”,也不是指诸如时下流行的那种事先作出结论再去作论证的所谓“社会调查”,以及那种难以引起人们积极反响的“街头服务”之类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而是要求人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本状况,介入事关国家和民族全局的政治社会事业。应该说,这样一种“经世’’精神,乃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目的,又是它的手段。社会人文学科以“经世”作为灵魂,乃是一种中国特色。这是因为,在西方、印度、阿拉伯等文明中,社会的精神整合功能是由宗教来承担的。而在我们中国,由于缺乏为全民族所共同信仰的宗教,这种功能则历来由某种为全民族所认同的人文精神(如儒家思想)来承担,其物质载体则是“无恒产而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国教”,这种基本国情就一天不会改变,现代的社会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就必须承担起过去由儒家思想和“士”来承担的那种民族和社会的精神整合功能。在这个问题上,孔夫子“君子不器”的说法起码有一半的道理,而片面强调现代社会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的工具性和技能性则是有害的,扼杀社会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经世”的灵魂,片面强调“安心读书就是爱国”“从自我做起”,只讲“修身”,不讲“治国平天下”,也是有害的。在我们的历史上,明清两代都有过因扼杀“经世”精神、片面强调个人修养或专业技能而误国家误民族的教训。明代盛行空疏的理学,知识分子“平时袖手谈心性”,缺乏经邦治世的才能,结果面对李自成起义和后金的入侵,许多人至多只能做到“临危一死报君王”。清代的统治者为了稳定自己统治的一己之私,十分有意地用政治高压、功名利诱和精神愚弄的手段来扼杀和消磨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搞得他们“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龚自珍语),以从事考据学为避风港。这些短见自私的统治者只看到知识分子的经世意识有可能危及他们的政权,却看不到这种意识的泯灭会导致亡国亡种。他们以腐蚀摧残人才、愚民散民弱民为手段来苟延自己的腐朽统治,虽然可以得计于一时,却使得我们的民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内忧外患交加,然而却“左无才相,右无才吏,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缺乏大批具有经世和应变能力的人才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结果导致了历时百年的社会大动荡,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认真吸取。今天,我们仍须有忧患意识。要知道,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其间必然充满各种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冲突,改革的列车现在还远没有驶入可以长治久安的平坦大道。在国际环境方面,二十世纪曾使我们民族遭受重大苦难的日本军国主义不肯正式承认战争罪行,真正是“亡我之心不死”,搞得不好,-2-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还会吃它的亏。与我国相毗邻的其他一些大国,也还远未步入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稳定状态,不能指望中国的外部环境永远像今天这样有利。总之,无论是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全都不能令我们盲目乐观,高枕无忧。处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没有大批的经世人才,我们就不能平安度过21世纪。为了任何一种近期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扼杀“经世”这一社会人文教育的灵魂,都将会成为民族的历史的罪人。(作者魏光奇,本文有删节)1.下列有关“经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经世”是一种精神观念,它既要对社会有责任感和深切的了解,又要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日常所说的“联系实际”和“社会调查”等都不属于“经世”。B.“经世”精神要求人们关心和参与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本状介入事关国家和民族全局的政治社会事业,反对片面强调个人修养或专业技能。C.“经世”精神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灵魂,也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目的与手段,为了任何一种近期目标而扼杀“经世”这一社会人文教育的灵魂,都将会成为民族的历史的罪人。D.“经世”精神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灵魂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不同于西方、印度、阿拉伯等,缺乏为全民族所共同信仰的、能承担社会精神整合功能的宗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朝盛行空疏的理学,缺乏有经世才能的知识分子,面对李自成起义和后金入侵而难逃灭亡的命运,这是片面强调个人修养或专业技能而误国家误民族的历史教训。B.清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手段来扼杀和消磨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短见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也使我们的民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C.为满足稳定统治的一己之私,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扼杀过知识分子“经世”的精神。明代知识分子以“谈心性”来躲避文字狱,清代知识分子则以从事考据学为避风港。D.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内忧外患交加,出现了历时百年的社会大动荡,究其原因是当时缺乏大批具有经世和应变能力的人才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教训是惨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国情的原因,社会的精神整合功能在我国历来是由某种为全民族所认同的人文精神来承担的,其物质载体则是“无恒产而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士”。B.当下,我们民族和社会的精神整合功能必须由社会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来承担,因而强调现代社会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的工具性和技能性而扼杀其“经世”的灵魂是有害的。C.今天的知识分子理应具备“经世”精神,不可只讲“修身”不讲“治国平天下”,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应该传承弘扬。D.今天我们仍须有经世精神、忧患意识,不能高枕无忧。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果没有大批的经世人才,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不能平稳地向前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注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间.与语,叹日:“兴吾门者在汝矣。”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命试翰林,赐进士第,迁光禄寺丞。成平中,西鄙.未宁,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之事。亿上疏日:“臣以为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如臣之策,得骁将数人,提锐兵一二-3-万,给数县赋以资所用,令分守边城,则寇可就擒,而朝廷得以无虞矣。”以久疾,求解近职,优诏不许,但权免朝直。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当时文士,成赖其题品,被贬议者,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甚失。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母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素体赢,至是,以病闻,请解官。有嗾宪官劾亿不俟命而去,授太常少卿,许就所居养疗。天禧二年冬,拜工部侍郎。明年,丁内艰,未卒哭,起复工部侍郎。四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七。录其子紘为太常寺奉礼郎。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翰不辍,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选自《宋史·杨亿传》)【注】小经:卷数少的经书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之间.与语间:私下B.咸平中,西鄙.未宁鄙:边境C.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訾:毁谤D.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窜:删除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杨亿“天性颖悟”“才思敏捷”的一组是(3分)①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②送阙下,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③务学,昼夜不息④当时文士,成赖其题品⑤对客谈笑,挥翰不辍,精密有规裁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亿出生时与众不同,自小便聪颖过人,七岁时能写文章,十一岁时名声很大。他勤勉好学,曾得到堂祖父杨徽之的照顾和激励。B.杨亿虽才华出众,但性格刚介寡合,所以在官场上总是两日一批评,三日一处分,一路磕磕绊绊,沉沉浮浮,仕途坎坷,命运不佳。C.杨亿博览群书,记忆力强,文章格调雄健,才思敏捷,受到当时求学之人的一致尊崇,就连许多文人墨客,也争相拿着诗文请他品评。D.杨亿虽然性格耿介寡合,但喜欢教诲引导后辈,靠他成名的人很多;他也很重视友情,乐于助人,经常用自己的粮食俸禄周济亲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8-9题。-4-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8.首联哪一个字堪称全篇“诗眼”?请简要赏析其妙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o(6分)(1)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3)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一封家书谢志强收到儿子的第一封信,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轮流读了一遍。第二天,说起来,又轮流读了一遍,因为,信的内容不过两行字,本来,一行就可以,却松.松散散啦开了字的间距,占了将近两行,这一点,像儿子的性格。轮流读了之后,又座谈式地议论,一致认为这封信似乎没说什么,“我在学校一切都好,请放心”,接着是一句问候和祝愿。信的抬头是:外婆、爸爸、妈妈。妻子说:概念化。我笑了,说:你们像接圣旨一样,他能写来这封信已经很难得了。这封信是应儿子的外婆之愿所写。外婆很快发现笔迹不对,说:他的字迹不是这样。我说:大概到了学校,有长进了。我们三人打赌,我坚持这是儿子的亲笔信。可是,岳母找出了证据,她保存着我儿子高中时的作文簿。我还是咬定:
本文标题:贵州省贵阳市2013届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2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