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贵州财经学院教案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分院(部)数学与统计学院教研室统计课程名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任教专业年级、班级统计学2003级教师姓名陈森良职称教授使用教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制2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一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问题授课时数4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经济学、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关系,掌握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特点、体系内容。教学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特点、体系内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作用。[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经济学、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关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特点、体系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模型□挂图□音像□其他板书设计:见课件讨论、思考题、作业:1、简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及与经济学、统计学的关系。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包括哪些内容?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4、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作用。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2.郑菊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李连友.《国民经济核算学》[M].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赵彦云.《经济统计和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向蓉美.《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向蓉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国民经济核算关系辨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3第一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问题第一节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经济学的关系(一)经济学理论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概念(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第二节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一)制度化统计分析(二)专题化统计分析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一)依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二)依据分析对象的理论体系划分的研究内容第三节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一)静态经济分析(二)比较静态经济分析(三)动态经济分析(四)比较动态经济分析二、经济统计分析方法4(一)描述性分析方法(二)应用回归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三)常用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三、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一)计量经济模型方法(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三)经济周期分析方法四、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方法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作用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一)统计资料的基础作用(二)统计体系的基础作用(三)统计分类的基础作用(四)综合与分解的作用5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二章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折授课时数3教学目的、要求理解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统计概念,掌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两种统计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测算方法,掌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状态类型及其判断的统计方法,了解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形成因素。教学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测定,社会总供需均衡状态的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形成分析。[重点与难点]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两种统计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测算方法,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状态类型及其判断的统计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模型□挂图□音像□其他板书设计:见课件讨论、思考题、作业:1.测定社会总供求均衡有哪两中统计模式?简述它们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简述直接法是如何测算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3.社会总供求均衡与失衡状态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判断?4.形成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2.郑菊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李连友.《国民经济核算学》[M].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赵彦云.《经济统计和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向蓉美.《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许宪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J].统计研究,2002(04)6第二章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折第一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测定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一)供给和需求的经济学概念(二)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二、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种统计模式(一)间接法(二)直接法三、直接法的指标设置、测算和评价(一)指标设置(二)测算方法(三)评价第二节社会总供求状态判断和趋势分析一、社会总供需均衡的概念(一)应将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二者结合考查。(二)社会总供需均衡不是一个机械的数量绝对相等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均衡的概念(三)社会总供需均衡不要求静态的均衡,而要求动态的均衡二、社会总供需失衡状态的类型(一)总量失衡(二)结构失衡(三)混合性失衡三、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状态的判断(一)直接法:总供需差额与总供需差率(二)间接法:物价上涨率、利率、汇率、就业率、经济增长率7第三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状态形成分析一、社会总供给的形成分析(一)潜在社会总供给的概念和测算(二)社会总供给的决定因素二、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分析(一)潜在社会总需求的概念和测算(二)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因素分析8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授课时数3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国民收入分配流程,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统计指标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格局、主体分配格局、规模分配格局(主要是最终分配即个人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的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国民收入分配的统计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格局、主体分配格局、规模分配格局(主要是最终分配即个人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的统计分析方法。[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格局、主体分配格局、规模分配格局(主要是最终分配即个人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的统计分析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模型□挂图□音像□其他板书设计:见课件讨论、思考题、作业:1.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是什么?这一起点是如何确定的?2.如何理解国民收入分配的流程与格局二者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要素分配格局?通过要素分配格局的分析能够实现哪些分析目的?4.什么是主体分配格局?主体分配格局分析的意义是什么?5.什么是规模分配格局?规模分配格局分析的内容是什么?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结合其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2.郑菊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李连友.《国民经济核算学》[M].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赵彦云.《经济统计和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向蓉美.《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杨宜勇.《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十一五”期间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5(58)8.萧灼基.《对当前收入分配若干问题的看法》[J].中外企业家,2005(Z1)9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第一节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分配起点(一)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二)国民收入分配起点—GDP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一)初次分配流程(二)再分配流程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素分配格局(二)主体分配格局(三)规模分配格局第二节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分析一、国民收入要素分配格局分析(一)要素分类与分析方法(二)分析实例二、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格局分析(一)主体分类(二)分析实例第三节个人收入分配分析一、基尼系数的概念及计算(一)基尼系数的概念(二)基尼系数的计算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过程(一)1978——1984年(二)1985——1989年(三)1989年以后10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四章消费需求统计分析授课时数4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最终消费需求、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概念,掌握消费主体结构、用途结构、方式结构及其变动的分析方法以及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方法。教学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最终消费需求、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概念,消费主体结构、用途结构、方式结构及其变动的分析,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重点与难点]消费主体结构、用途结构、方式结构及其变动的分析方法,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方法,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模型□挂图□音像□其他板书设计:见课件讨论、思考题、作业:1.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二者区别何在?2.消费结构的变动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分析有何意义?3.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结构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4.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何关系?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什么?5.什么是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其涵义是什么?6.怎样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什么是消费需求拉动系数?怎样计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2.郑菊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李连友.《国民经济核算学》[M].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赵彦云.《经济统计和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向蓉美.《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徐国祥.《新中国统计思想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1999年.8.刘毅.《我国分城乡居民消费研究综述》[J].消费经济,2005(5).9.李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5).10.高觉民.《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及其加剧的原因分析》[J].消费经济,2005(1).11第四章消费需求统计分折第一节消费需求概念和消费理论一、消费需求的概念(一)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二)中间消费与最终消费二、消费需求的决定(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四)影响消费需求的其他因素第二节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一、消费结构变动的规律(一)生存消费、享受消费与发展消费(二)物质产品消费与服务产品消费(三)食品消费与其他消费二、消费结构变动的统计分析(一)主体结构分析(二)用途结构分析(三)方式结构分析三、消费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关系分析(一)分配主体结构与消费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关系(二)分配要素结构与消费档次结构关系(三)分配规模结构与消费用途结构关系12第三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一、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构建(二)影响因素分析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一)消费需求弹性分析(二)消费需求拉动及其影响分析13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五章投资需求统计分析授课
本文标题:贵州财经学院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2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