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二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第三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第四节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第五节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一、旅游资源二、旅游地三、评价的理论基础一、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概念内涵:国外“旅游资源”称呼:touristattraction,recreationresources等。“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内涵;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地方只是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旅游资源。如草原帐篷旅游资源的特征:•(1)空间特征①广泛性②区域性③组合性④地域固定性•(2)时间特征①季节变化性②时代性和变异性•(3)经济特征①可替代性②价值的不确定性③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4)文化特征①感知决定性②内涵丰富性③民族性和地域性④需求的多样性二、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活动区旅游接待区旅游资源居民点三、评价的理论基础•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旅游者)对于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对于旅游地的一般体验性评价、对于旅游资源的美感评估•2.技术性评估: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评价。•3.综合性评估:着眼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评估。评价必然带有价值标准,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人类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和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第二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分类是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进行评价,事实上是就具体类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进行评价。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二、旅游地的分类一、旅游资源分类分类原则:相互独立原则、简明原则分类标准:以资源特性为分类标准;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其它分类方法•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2003年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类基本类型(74种)地文景观类(13种)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害遗址、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与象形山石、沙(砾)石风景、沙(砾石)滩、小型岛屿、洞穴、其他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7种)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现代冰川、其他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类(6种)树木、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草原、野生动物栖居地、其他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类(32种)人类文化遗迹、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军事遗址、古城和古城遗址、长城、宫廷建筑群、宗教建筑和礼制建筑群、殿(厅)堂、楼阁、塔、牌坊、碑碣、建筑小品、园林、景观建筑、桥、雕塑、陵寝陵园、墓、石窟、摩岩字画、水工建筑、厂矿、农林牧渔场、特色城镇与村落、港口、广场、乡土建筑、民俗街区、纪念地、观景地、其他建筑或者其他古迹休闲求知健身类(11种)科学文化设施、修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中心、运动场馆、游乐场所、节日庆典活动、文艺团体、其他休闲求知健康活动购物类市场与购物中心、庙会、著名店铺、地方产品、其他特产二、旅游地分类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自然风景旅游地文化旅游地历史古迹旅游地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运动型旅游地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综合性旅游地第三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一、一般体验性评价二、美感质量评价一、一般体验性评价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二、美感质量评估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个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现象学派专家学派: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皆指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卢云亭: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黄辉实:资源本身——美、特、奇、名、古、用;资源所处环境——气候、土地、污染、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心理物理学派: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把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检测方法引入到风景质量评价中来。具体做法: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确定的数学关系。心理学派(认知学派):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现象学派(经验学派):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各学派比较点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对风景价值的认识〔客观)风景价值在于其形式美或态学意义风景价值是主客观双方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风景价值在于其对人的生存、进化的意义〔主观)风景价值在于它对人(个体,群体)的历史、背景的反映对风景价值的认识客观)风景价值在于其形式美或态学意义把人的普遍审美观作为风景价值衡量标准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解释风景主动强调人(个体或群体)对风景的作用对客观风景的把握分解从基本元素(线、形、色、质)分析风景从风景成份(植被、山体等)分析风景用维量(复杂性、神秘性等)把握风景(整体〕把风景作为人或团体的一部分,整体把握第四节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二、地形的适宜性评价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气候对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产生影响;气候状况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同一气温下,只要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化,人体的温度感觉不一样;同一温度下,风速不同,人体的温度感觉也不相同。(1)有效温度(ET)ET=0.4(Td+Tw)+15(2)温湿指数(THI)THI:60—65舒服、75有些人觉得不舒服、80不舒服(3)风寒指数(K0):风加速人体皮肤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4)舒适指数:温度、湿度(5)风效指数:温度、风速如美国人特吉旺(TerjungWH)提出的舒适指数(comfortindex)和风效指数(windeffectindex)。1、舒适指数2、风效指数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将温度和风速组合为12类。使用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风速指标。月平均最高气温+风速→白天月平均最低气温+风速→夜晚二、地形的适宜性评价一般来说,地形因素对于运动型的旅游活动至为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在旅游开发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要求对特定地域的旅游资源总体进行评估,就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而言,则是要求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特征价值评价•旅游资源特征值是指反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性状和结构特征的数值,这些数值可以成为该基本类型所专有的评价因子。•如“独树”这一基本类型的特征值,即评价因子,可能就有树种、树高、树龄、胸径、树冠面积、树型等;天然游憩湖区就可能有湖区面积、岸线长度、平均湖深、最大湖深、湖水透明度、湖水矿化度等;桥就可能有长度、宽度、高度、跨度、始建年代、建筑材料等。•特征值评价目前还只能停留在局部区域的试验阶段。1970年,乔戈拉斯(Georgulas)在研究旅游地的一般特征时,提出如下的一级海滩评价标准。用于消极活动。·海滩。沙质细洁,海滩至少长91m,宽15m。沙滩在全年中至少应有80%时间免于曝晒。·后腹地。有遮掩、有树木、环境幽雅,无人工废弃物和自然危害物。坡度小于15度,因之易于通达。具开发潜力。用于积极活动。指游泳等。水底没有或很少淤泥,水质无色,无味,大肠杆菌含量小于50/100mL,无生物垃圾,高潮时深8英尺(1英尺=0.3048m)的海底无珊瑚和尖石,无危险性激流。与水域领接之海滩坡度不大于8度。海滩性质同上,但要更长更宽。一年应有9个月的时间适于游泳。第五节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估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估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特点:评估的范围包括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比较;对于某一类型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用的评估标准;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一、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二、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三、中国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一、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基本模型:•Aj=∑(Vi)(Bij)•Aj为选择某一产品j的意愿;Vi为产品的第i个特征的重要性;Bij为本产品j相对于其它产品拥有特征i的程度;n为产品的特征项数。二、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旅游地综合性评估的工作分为两大部分: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评价因子分为三个方面:•旅游资源•旅游地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包括旅游设施、基础设施、自然生态条件、用地状况、当地社区中心等因素•旅游地的区位关联特性,包括旅游地与客源地的区位关联、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和内容1、选择合适的评价因子影响旅游地价值的客观上很多,必须选择那些主要的因子。主要考虑哪些因子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地选择行为和旅游者旅游质量。目前,旅游地评价一般选择的因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地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地的区位特征等。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的因子有一些差别。如发达国家交通、地方经济条件和投资能力较高,因此以旅游资源评价为主,而我国基础设施评价方面很重要的因素。(见图:Var对土耳其和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评价指标、台湾、中国楚义芳比较,教材98页。)2、评价因子的层次性一般对评价因子要分为3~4层,最低一层为最终评价层,而且必须是无量刚的评价值,且评价标准是一致的。AB1B2B3Bm…C1C2C3C4…Cn3、给各因子赋予权重(相对重要程度):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特尔菲法。4、对各因子打分。对于打分者来说,不用考虑权重值。对C层因子进行打分,先设定一个值域(如每个因子满分为10分),然后根据打分者的判断进行打分。5、最后计算评价总值。Qi为权重值,Pi为评分值。niiiPQE11063142(具体可参考:楚义芳《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选择观赏型旅游地的原因:1、观赏型旅游地数量多,竞争激烈;2、作为基本层次的观赏型旅游活动仍然为主。(一)确定评价因子根据中国特点,选定的评价因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旅游地区位特征的评价。然后对这三个因子进行进一步细化。见图!三、中国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二)评价因子的确定1、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发出134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40份。2、选择了五类旅游地(海岸型、湖泊与河流型、山丘型、平原型、文化古迹型等。),不同类型旅游地所选择的因子略有不同,文化古迹类差别较大。(见教材102页表5.22)(三)确定因子权重1、运用层次分析法,并借助电脑程序处理。2、不同旅游地的各因子的重要程度有差别。++10=第三层评价因子——资源返回第三层评价因子——区位特
本文标题: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4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