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炎症第二节炎症的病理变化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第四节炎症的经过和结局第一节概述第五节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炎症的概述;2.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4.理解炎症的经过和结局;5.掌握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第一节概述二、炎症的原因一、炎症的概念一、炎症的概念炎症(inflammation)是由于内、外环境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炎症包括以下3个部分(见图5-1)。图5-1炎症的内容典型案例患者,男,23岁,因发热伴右上肢疼痛加剧入院,精神委靡,食欲减退,十余天前右上肢内侧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并伴头痛、头晕,逐渐加重。体格检查:T39.2℃,P108次/min,消瘦,右上臂内侧有一2cm×3cm红肿区,略隆起、触之有波动感,体表发热,压痛明显,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之有疼痛感。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13.2×109/L、中性85%、杆状核4%,淋巴细胞14%,单核1%入院后手术切开排出黄色脓液约15ml,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数日后病愈出院。讨论题:1.你认为患者的哪些表现是异常的?2.请你给患者作出诊断?二、炎症的原因炎症的四大原因(见图5-2)。图5-2炎症的原因第二节炎症的病理变化二、渗出三、增生一、变质一、变质(altes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坏死。变质的程度取决于致炎因子的直接作用;还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变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见图5-3)。图5-3变质一、变质(altesation)炎性介质在炎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见表5-1)。功能炎性介质的种类血管扩张组织胺、缓激肽、PGF2、D2、E2、I2;NO血管通透性增高组胺、5-HT缓激肽、C3a、C5a、LTC4、D4、E4;PAF;活性氧代谢产物趋化作用C5a、LTB4、细菌产物、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IL-8和TNF疼痛PGE2、缓激肽发热PC、细胞因子IL-1、IL-6和TNF等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表51主要炎性介质及其作用二、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血管内的血液成分经血管壁外出的过程称之渗出。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称渗出物。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是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抗损害措施。二、渗出(exudation)1.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见表5-2)。血管变化细动脉短暂收缩→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血流停滞原因(神经体液的因素)缩血管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主为神经反射引起)舒血管神经兴奋(胆碱能神经)炎性介质作用炎性介质作用血管神经麻痹、酸性物↑(H+)炎性介质作用血管壁神经、肌肉麻痹局部血流局部缺血局部血流加快、充血局部血流变慢淤血、液体成分渗出血流停止、形成血栓持续时间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数分至数十分钟持续时间长严重时表5-2炎性充血时局部微循环的一系列动力学改变二、渗出(exudation)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速度取决于致炎因子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严重损伤仅在几分钟内就可发生血流停滞(见图5-4)。图5-4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模式图二、渗出(exudation)2.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炎症过程中由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的流体静压升高和组织渗透压增高,导致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及所含部分蛋白通过细静脉、毛细血管壁外出,称渗出液(exudate)。渗出液聚积在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渗出液潴留在体腔(胸腔、腹腔、心包腔)或关节腔,称炎性积液。二、渗出(exudation)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白细胞的渗出包括以下几个过程(见图5-5)。图5-5白细胞渗出的过程二、渗出(exudation)二、渗出(exudation)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化学趋化因子不仅具有对白细胞的趋化作用,而且还可激活白细胞。游出的白细胞在炎症局部发挥着以下3个作用(见图5-6)。图5-6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二、渗出(exudation)①吞噬过程包括吞噬细胞对吞噬对象的识别和黏着、包围吞入、杀灭和降解3个步骤(见图5-7)。图5-7吞噬过程示意图二、渗出(exudation)②免疫作用在局部的免疫反应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后,使淋巴细胞致敏,具有活性的免疫细胞再遇到相应抗原时,T和B淋巴细胞分别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发挥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可有效的杀灭病原微生物。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渗出(exudation)4.常见炎细胞的种类及功能(见表5-3)。类别来源及形态特征功能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血液.核分2~5叶,胞质中可见大小均匀的中性颗粒运动活跃,吞噬力强,能吞噬细菌、组织碎片、抗原抗体复合物,崩解后释放蛋白溶解酶,可溶解细胞碎片、纤维蛋白等主见于急性炎症和炎症早期,尤为化脓性炎时,称急性炎细胞,寿命短,变性坏死后成为脓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血液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浅染,核椭圆或肾形、偏于一侧运动及吞噬能力强,能吞噬中性粒细胞不易吞噬的非化脓菌、较大组织碎片、异物;可变形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可处理抗原、发挥免疫效应;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主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结核、伤寒等)以及病毒、寄生虫感染表5-3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二、渗出(exudation)类别来源及形态特征功能临床意义嗜酸粒细胞血液.核分叶少或杆状,胞质内可见粗大嗜酸颗粒运动能力弱,具一定的吞噬能力,吞噬降解过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组织胺,杀伤寄生虫主见于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急性炎症后期;具抗过敏作用淋巴细胞浆细胞血液及淋巴组织、体积较小,圆形,胞质很少B细胞转变而来,椭圆形,核圆、偏于一侧,染色质排成辐状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致敏后产生淋巴因子,杀伤靶细胞;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主见于慢性炎症,称慢性炎细胞;亦见于病毒、立克次体感染时;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血液、车组织,胞质中含粗大嗜碱异染颗粒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组织胺,5-HT,肝素)主见于变态反应续表三、增生(proliferation)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增殖,数量增多,称为增生。其病灶内的主要增生成分为以下四种(见图5-8)。图5-8增生病灶内的主要增生成分三、增生(proliferation)本节重点知识关系(见图5-9)。图5-9炎症病理变化知识脉络总结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二、炎症的全身反应一、炎症的局部表现一、炎症的局部表现二、炎症的全身反应1.发热(fever)发热由致热原引起,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2.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是炎症反应的常见表现。特别是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生成释放增多,白细胞计数可达(15~20)×109/L,若达到(40~100)×109/L则称为类白血病反应。增多的白细胞的种类,与病原、感染程度、机体的反应性有关系。二、炎症的全身反应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肝、脾肿大。4.实质器官的损害较严重的炎症,由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血液循环障碍及发热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心、脑、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第四节炎症的经过和结局第四节炎症的经过和结局血道播散类型的四种类型(见表5-4)。名称血液临床举例菌血症细菌入血血中可查到细菌全身无中毒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毒血症毒素入血血中查不到细菌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实质细胞损害大叶性肺炎白喉败血症细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血中可培养出细菌全身中毒症状除高热寒战可见出血点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入血引起败血症金黄葡萄球菌最多见全身形成多发性栓塞性脓肿多发性疖痈表5-4血道播散类型第五节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一、炎症的临床分类及病变特点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一、炎症的临床分类及病变特点按病程长短分为四种,其中以急、慢性最常见(见表5-5)。类型病程特点病变临床举例急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数天~1月炎性充血渗出明显(以中性为主)、增生轻微症状典型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亚急性炎症病程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超急性炎症起病急剧、暴发经过、数小时~数天多为变态反应性炎、短时间内器官组织严重损害症状重、可短时内导致死亡器官移植暴发性重症肝炎表5-5炎症的病程类型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一)变质性炎主要形态学改变为器官组织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渗出和增生性改变比较轻微,多发生于实质性器官,如心肝肾等(见图5-10)。图5-10肝变质性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二)渗出性炎1.浆液性炎浆液性渗出物在组织间隙弥漫浸润形成局部炎性水肿;在表皮内和表皮下聚积可形成水泡(见图5-11)。图5-11皮肤水疱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2.纤维蛋白性炎血管局部以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原并形成纤维蛋白为特征,发生部位: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黏膜的纤维蛋白性炎称假膜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假膜,如白喉(见图5-12)、细菌性痢疾(见图5-13)。图5-12白喉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图5-13回肠假膜性炎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可引起体腔的纤维蛋白性黏连。如纤维蛋白性胸膜炎、绒毛心(见图5-14、5-15)。图5-14绒毛心1图5-15绒毛心2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若发生在肺的纤维蛋白性炎,则可见在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和血细胞,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见图5-16)。图5-16大叶性肺炎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3.化脓性炎(purulentinflammation)化脓性炎以渗出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并伴有化脓为特征。炎症区域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溶解液化称为化脓。由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脓细胞),液化的坏死组织,渗出的少量浆液,纤维蛋白及细菌等组成淡黄色混浊的乳状液称为脓液(PUS)。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化脓性炎依病因和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表面化脓和积脓①表面化脓指发生在黏膜、浆膜、脑膜部位的化脓性炎。其特点是中性粒细胞主要向黏膜、浆膜、脑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无明显细胞浸润;②积脓(empyema)指病变发生在浆膜或胆囊、输卵管黏膜时,脓液在腔内蓄积的化脓性炎。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2)蜂窝织炎皮下、黏膜下或肌肉等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皮肤、阑尾、肌肉(见图5-17和5-18)。图5-17蜂窝织性阑尾炎图5-18化脓性阑尾炎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3)脓肿好发于皮肤,内脏实质器官(脑、肝、肾、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并伴有脓腔形成(见图5-19和5-20)。图5-19肾脓肿图5-20肺脓肿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位于黏膜或皮肤表面的浅表化脓破溃后在局部形成缺损称溃疡(ulcer)。深部脓肿可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溢出,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端,称窦道(sinus);向体表或体腔穿破,形成两个开口的病理性管道称瘘管(fistula)。如肛周脓肿形成肛旁窦道或肛瘘(见图5-21)。图5-21肛周脓肿形成窦道或瘘管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疖(furuncle):化脓性毛囊、皮脂腺及周围组织脓肿。痈(carbuncle):多个疖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相互勾通的脓肿。睑腺炎:为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眼睑局部红肿压痛、硬结,5-7日脓肿成熟后,可自行穿破排脓,痊愈。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4.出血性炎(hemorrhagicinflammation)出血性炎的渗出物中含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疫。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及病变特点(三)增生性炎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而变质、渗出较轻微的炎症。1.急性增生性炎急性增生性炎起病急骤,临床表现非常明显,出现典型的症状体征。如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
本文标题:第五章炎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4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