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库 > 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比火星文还神奇的甲骨密码….…三案导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青铜神树学习目标三案导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牢记商朝甲骨文和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发展史实,提升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学会结合图片分析问题的方法。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认识夏、商、周时期辉煌灿烂的奴隶制文明,树立民族自豪感。1.优秀小组:优秀个人:2.存在的问题:(1)青铜器出现时间:原始社会末期(2)三星堆文化盛行地区:四川成都平原地点:三星堆(3)答案没有上升到学科语言导学案预习反馈三案导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自主学习•1.修改导学案出现的问题•2.大声诵读自学导航的基础知识。•3.激情记忆,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三案导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非答不可一、甲骨文:(1)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到__________后期已经相当成熟。(2)发现地点:______(3)含义:商朝的统治者遇事都要通过询问吉凶祸福,然后把占卜的的情况用文字刻在或上,后人称这些文字为或。(4)内容:记录和反应了商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二、青铜器:(1)出现:_______末期(1)青铜器发展的过程(2)发展:______时期(3)繁荣:_______时期,著名青铜器有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发展:______时期(2)三星堆文化:盛行地区________,出土文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金文:(1)代表文物______(2)概念____________商朝后期河南安阳小屯村占卜龟甲兽背甲骨文卜辞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习俗原始社会夏代商和西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四川成都平原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毛公鼎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合作探究内容: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要求:(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3)时刻注意联系课本,做好答案总结。(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三案导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点评要求:①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六组(书面+口头展示一个成语)探究二(问题1)三组(书面+口头展示一个成语)探究二(问题2)一组探究一(问题1、2)讨论完毕后同学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同学落实完成基础知识后,完成地图填充册,并准备点评五组探究一(问题1、2)非展示同学点评展示、方式题目展示分工二组四组•探究点一:商周青铜器•图一图二图三问题1:观察上图,请你分别写出以上三个青铜器代表作品的名称。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青铜立人像•问题2:通过观察以上图片简要概括其各自的特点。问题2:通过观察以上图片简要概括其各自的特点。•司母戊鼎:已知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纹饰精美•青铜立人像:形象逼真、工艺高超,大量应用于祭祀浇铸此鼎,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公斤,浇铸833公斤的铜液,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67铸造过程的六项工程难题:1、为什么一定要67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2、怎样才能协调好近280人同时行动?3、怎样才能做到67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4、怎样才能保证67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5、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6、怎样才能做到67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司母戊鼎1.33米1.1米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这说明了什么?特点一:生产规模大蕉叶纹纹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二、工艺精美双角龙头四羊方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羊,露出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酒器盥水器乐器铜镜觥觚爵食器兵器农具特点三:品种多鼎纹豆鼎铲斧凿毛公鼎司母戊鼎大盂鼎特点四:有的刻有文字,是珍贵资料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特点五:分布地区广泛我们说“夏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时期,你能给出一些理由吗?用生产工具的发展来解释: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青铜时代奴隶社会铁器时代封建社会青铜时代----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文化发展阶段。青铜文明----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本课基本知识点:一种文明(青铜文明----奴隶社会)一种文化(三星堆文化)两类文字(甲骨文金文)三件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文明表现国家的形成:夏朝建立有文字记载历史:甲骨文、金文等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奴隶社会的形成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标志。而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表现就是: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和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当堂检测要求:自主思考,独立完成。1、在汉语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你认为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3、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量用于:()A.做工具B.祭祀C.农业生产D.做兵器4、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出土的地点是:()A.成都平原B.陕西西安C.河南洛阳D.湖南长沙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青铜文明的表述()A.农业、畜牧业发达B.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C.商业比较繁荣D.手工业中青铜铸造工艺高超BBB当堂检测BB
本文标题: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5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