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排泄:机体将代谢废物、多余物质、有害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泄的途径:①由呼吸器官(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②由消化道(大肠)排出:胆色素和经肠粘膜排出的一些无机盐;③由皮肤排出:一部分水、氯化钠及少量尿素等;④由肾脏排出:肾脏排出的排泄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因而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3、肾脏的主要功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生成尿液4、泌尿功能:排出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5、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血流量大;、分布不均匀;、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a、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滤过。b、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血浆胶渗压高,利于重吸收。6、尿的化学组成:尿液中95%-97%是水,3%-5%是溶质,溶质主要是电解质和非蛋白含氮物,在电解质中以Na+、K+、Cl-含量最多。非蛋白含氮物中以尿素为主,还有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7、尿的理化性质:(1)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比重1.015-1.025,渗透压一般比血浆高,PH值5.0-7.0,最大变动范围4.5-8.0。尿液的颜色、比重、渗透压、PH值受尿量多少及食物性质的影响。(2)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1000—2000ml,平均约1500ml;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称为多尿;每昼夜尿量持续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称为无尿。(3)尿量太多或太少,均给机体带来不良后果。8、尿生成的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9、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意义:排钾保钠。10、肾糖阈的意义: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尿中开始出现糖11、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的意义:尿葡萄糖排出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平行增加12、肾小球滤过率的意义: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增减而出现大幅波动13、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①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V1受体);②抗利尿激素也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③增加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从而增加髓质组织间液的溶质浓度,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压,有利于尿的浓缩;④大量的抗利尿激素能导致血管收缩(V1受体),血压升高,故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AVP)。14、醛固酮的作用: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增强的同时,CI-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细胞外液量增多;②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分泌量增加,促进K+排出体外。15、心房利尿钠肽的作用:(1)利钠、利尿:关闭钠通道,抑制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2)舒张血管:入球A>出球A→GFR↑;(3)抑制肾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16、肾小球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代替菊酚的血浆清除率)血中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17、血浆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肾能够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此血浆毫升数称为血浆清除率。18、尿浓缩稀释:终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为尿浓缩终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为尿稀释19、神经、体液调节的意义:紧急状态下体内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重要脏器血液供应20、自身调节的意义:保证肾脏泌尿功能不受动脉血压波动的影响。简答题:1、尿液是怎么形成的?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尿液的形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基本过程:尿的生成过程是在肾单位进行的,包括3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小管液内的水域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肾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对小管液中不同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地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细胞生成的或血液中的某些溶质转运到小管液中。2、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和多尿?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使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构成“反馈调节”机制,它们各自的浓度相互制约,此时血糖水平处于动态平衡.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所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胰高血糖素浓度上升,促使血糖水平升高.通常情况下,尿液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葡萄糖都能被吸收回血液.但当葡萄糖的浓度上升直至超过一定水平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葡萄糖就不能全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而是进入成尿中,排除体外,于是造成糖尿.糖尿病病人通常会出现“三多一少”的体征,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降低。多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而肾脏是在肾小球滤过所有的血糖,再由肾小管重吸收。由于血糖浓度的增高,导致原尿中糖浓度很高,以至于肾小球没由能力将其全部重吸收入血。从而尿液中渗透压增高,水分自然也会被渗透吸入,导致糖尿病病人多尿。3、试述参透性利尿、水利尿的发生机制及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渗透性利尿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浓度升高,引起下丘脑前部渗透压感受器神经元兴奋,然后传导到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再沿着视上核-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的神经末梢,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水利尿当血浆渗透浓度下降到低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阀值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此时可引起尿量增加和尿液稀释。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爱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新吸收,然而这种重吸收机制容易饱和,当肾小球滤过蛋白质量增加时,未被肾小管吸收的蛋白质即可在尿中出现,肾病患者因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到损伤,使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量显著增加。肾小球炎还引起肾小球滤过膜上的负电荷的糖蛋白质减少或消失,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致使大量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的滤液中,从而出现蛋白质。4、简述胰液成分及生理作用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同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是多种消化酶的总称: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x或胨,当他们协同作用时,则使蛋白质进一步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能在胆盐和辅脂酶的协同下,水解三酰甘油为甘油、单酰甘油和脂肪酸。胰液中还有一定量的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分别水解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胰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效率高、速度快。其他酶类:胰液中海油羧基肽酶原/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他们分别水解多肽为氨基酸,水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它们的作用是使胰蛋白酶失活,并能部分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它能抵抗胰腺内少量活化的胰蛋白酶对胰腺本身的消化。5、简述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基本过程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头端腹外侧部缩血管区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孤束核神经元还与延髓内其他神经核团及脑干其他部位如脑桥和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其效应也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达到孤束核后,还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生联系,使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神经垂体所释放激素的来源及生理作用:神经垂体主要分泌两种激素,分别为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实际上是由下丘脑旁核和视上核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合成的。血管升压素:抗体利尿作用缩血管作用释放ACTH作用催产素:收缩子宫作用射乳作用6、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尿的生成过程是在肾单位进行的,包括3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小管液内的水域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肾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对小管液中不同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地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细胞生成的或血液中的某些溶质转运到小管液中。
本文标题:第八章肾排泄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6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