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第六章电气的防火防爆防雷
1第六章电气的防火防爆防雷第一节电气的防火、防爆电气火灾和爆炸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在许多地方,电气引起的火灾已成为火灾的第一原因,电气火灾已超过全部火灾的20%,即1/5,比例是相当大的,而且火灾和爆炸可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伴随着人员伤亡和设备毁坏。因此,介绍电气防火、防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很多,由于设计和施工原因,造成设备缺陷、安装不当发生火灾外,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火花或电弧是直接原因。1、电气设备过热大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中将产生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将消耗电能,并转化为热能,使导体温度升高;电动机、变压器,既有线圈,又有铁芯,线圈通过电流时要发热,铁芯由于铁磁材料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造成热,因此这类电气设备的电芯也是一个热源。电气设备绝缘降低时,漏泄电流增大,热量增大,温度增高。由以上可知,电气运行时总要发热。但只要设计、施工正确,运行正常的电气设备,它的温度不会超过规定的范围。不会发生火灾这样的事故。但当设备短路和过载,则不是这样。2①短路前面讲全电路欧定律时,短路状态,这时,I=E/r这个电流是正常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产生的热量Q=I2R又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温度急剧上升,如果达到可燃点,就会引导燃烧,导致火灾。那么可能引起短路的原因有哪些呢?A、电气设备绝缘造成短路:1、老化变质。2、机械磨损,(工作不当)3、绝缘线挂在铁钉上。4、绝缘线受到雷击过电压的作用。B、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接线和操作的错误,也可造成短路(事故案例,我在兰西信号楼电源屏计表)②过载过载会引起电气设备发热。造成的原因大体有两种:1、设计时选用的线路和设备不合理,以至在额定负载下产生过热。2、使用不合理,超载,连续使用过长,超过了线路的承受能力。③接触不良(电炉为例)增大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开关触头(打火花)、接触器触头、继电器接点。④铁芯发热变压器、电动机的铁芯,如绝缘损坏或承受长时间过电压,涡3流损耗增大,使设备过热。⑤散热不良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都要考虑一定的散热和通风措施,若这些措施受到破坏,也会造成设备过热。2、电火花和电弧:①电火花、电弧的产生: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②电火花和电弧是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的危险因素。一般电火花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因此,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如果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更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③电火花的分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电火花是经常见到的。电火花大体分: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如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的火花,直流电机电刷与整流子滑动接触处、交流电机电刷与滑坏滑动接触处电刷后方的微小火花等。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电路短路时出现的火花、绝缘损坏时出现的火花,导线连接松脱时火花、保险丝熔断的火花,过电压放电火花,静电火花等。还有,灯泡破碎时,4炽热的灯丝有类似火花的危险作用。举一例子。④引起空间爆炸的情况:电气设备本身,除多油断路器可能爆炸,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充油套管等充油设备可能爆裂外,一般不会出现爆炸事故。以下情况可能引起空间爆炸。(1)周围空间有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温度或电火花作用下引起空间爆炸。(2)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和汽化,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引起空间爆炸。(3)发电机氢冷装置漏气、酸性蓄电池排出氢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空间爆炸。二、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1、危险物质爆炸性物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易燃固体、氧化剂等都属于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物质。(1)危险物质定义: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是指一经点燃,能极为迅速地传播燃烧的混合物。(2)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三类:(见表P191)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5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3)危险物质的性能参数:闪点、燃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大试验安全间隙、蒸气密度是危险物质的主要性能参数。①闪点:是在规定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燃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②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对于闪点不超过45℃的易燃液体,燃点仅仅高出闪点1-5℃,所以一般不考虑燃点,而只考虑闪点。③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又称自然点或自燃温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外来火源而发生燃烧的最低低温度。爆炸性气体、蒸气按引燃温度分为6组。见表P191。④爆炸性极限:爆炸性极限通常指爆炸浓度极限。该极限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该范围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汽油1.4%—7.6%,乙炔为1.5%—82%(以上均为体积浓度)6⑤最小点燃电流比: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⑥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径长25mm的间隙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炸,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炸的最大连通间隙。根据气体、蒸气危险物质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险安全间隙这两个参数分为3级A、B、C,ⅡA、ⅡB、ⅡC,表P191。2、危险环境不同危险环境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防爆电气设备。并采用不用的防爆措施。所以,首先,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分为0区、1区和2区。①0区(0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②1区(1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③2区(2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而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主要受释放源特征和通风条件的影响。0区比1区级别高,1区比2区级别高。良好的通风可降低爆7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和等级。(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分为10区和11区。①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②11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尔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10区比11区级别高(3)火灾危险环境: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0区和23区。分别为有可燃液体、有可燃粉尘或纤维和有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三、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爆炸危险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结构上应能防止由于在使用中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成为安装地点爆炸性混合物的引燃源。1、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结构类型:(1)隔爆型(2)增安型(3)充油型(4)充砂型8(5)本质安全型(6)正压型(7)无火花型(8)特殊型(几项解释P195——196)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完整的防爆标志依次标明防爆型式、类别、级别和组别。例:dⅡBT3为(ⅡB级T3组)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危险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P191)iaⅡAT5为(ⅡA级T5组)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如有一种以上复合防爆型式,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它防爆型式,如ePⅡBT4为(Ⅱ类B级T4组)主体增安型,并有正压型部件的防爆性电气设备。2、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应当根据安装地点的危险等级,危险物质的组别和级别、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选用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所选用电气设备的组别和级别不应低于该环境中危险物质的组别和级别。当存在两种以上危险物质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危险物质选用。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和或不用携带式电气设备,应尽量少安装插座。⑴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P198表7-3⑵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P199表7-4⑶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P199表7-593、防爆电气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的安装位置、敷设方式、导线材质、连接方式等均应与区域危险等级相适应。a、位置:电气线路应当敷设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10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环境。b、配线方式: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的选型(P200表7-6)由表可知,爆炸危险环境主要采用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固定敷设的电力电缆应用铠装电缆。非固定敷设的电缆应采用非燃性橡胶护套电缆。c、导线材料:爆炸危险环境宜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降氯乙烯或合成橡胶绝缘及有护套的电线,宜采用有耐热、阻燃、耐腐蚀绝缘的电缆,不宜采用油浸纸绝缘电缆。在爆炸危险环境、低压电力、照明线路所有电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绝缘能力)不得低于工作电压,并不能低于500V。工作零线与相线有同样的绝缘能力,并应在同一护套内。d、连接: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不得有非防爆中间接头,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配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符合防爆要求。电缆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e、允许载流量:导线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10F、隔离和密封: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②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P202表7-7四、电气防爆技术电气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其它防火、防爆措施对于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也是有效的。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P202其它防爆措施。2、隔离和间距:危险性大的设备应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电动机隔墙传动,照明灯隔玻璃照明都属于隔离措施。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得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电气装置,特别是高压、充油的电气装置应与爆炸危险区域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变、配电站不应设在容易沉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地方。3、消除引燃源: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前面已说了)①按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设计电气线路。②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电流、电压、温升和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绝缘良好,接触良好。11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表7-8和表7-9的值(参看P191表)注意:在爆炸危险应尽量少用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一般情况下不应进行电气测量工作。4、爆炸危险环境接地: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应注意几点:(1)应将所有不带电金属物件做等电位连接。(2)如低压由接地系统配电,应采用TN-S系统(使用专用的保护零线),不能采用TN-C系统(干线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共用),即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分开。(3)如低压由不接地系统配电,应采用IT系统(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5、电气灭火:在扑灭电气火灾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触电,注意防止充油设备爆炸。1、灾现场尚未停电,应设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应注意以下问题:(1)切断部位应选择得当,不得因切断电源影响疏散和灭火工作。⑵在可能的条件下,先卸去线路负荷,再切断电源。⑶因火烧、烟熏、水浇,电气绝缘可能大大降低,切断电源应配用绝缘的工具。⑷应在电源侧的电线支持点附近剪断电线,防止电线断落下来造12成电击或短路。(5)切断电线时,应在错开的位置切断不同相的电线,防止切断时发生短路。2、为了防止触电,应注意以下事项:(l)不得用泡沫灭火器带电灭火;带电灭火应采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等灭火器。(2)人及所带器材与带电体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干粉、二氧化碳、12ll等灭火器喷嘴至10kv带电体的距离应大于0.4m;用水枪带电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水枪喷嘴应接地,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灭火时,人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超过45°
本文标题:第六章电气的防火防爆防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