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3.应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过度消耗资源形成原因地区、发达国家严重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发达国家更突出差异、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土地荒漠化、___减少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等短缺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问题能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大气污染农村城市正确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温馨提示]1.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过度消耗资源以环境污染为主发达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乡村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城市地区形成原因环境问题地区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城市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噪声污染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海洋污染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放射性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垃圾围城现象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固体废弃物污染太湖水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典型案例主要原因具体表现环境问题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能源短缺耕地减少、草场退化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土地资源短缺华北平原的春旱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土地盐碱化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典型案例主要原因具体表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方法(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中氟氯烃增多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损害人的免疫力、危及海洋生物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腐蚀建筑物对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自然原因: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分布中亚、西亚、北美和我国西北等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山地、丘陵地区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对策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水库和防护林体系3.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对策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开源”“节流”相结合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1](2013·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CCB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提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持续发展(基础)。生态(2)持续发展(条件)。经济(3)持续发展(目的)。社会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提示: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温馨提示](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共同性原则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持续性原则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公平性原则要求内容原则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2)发展科技,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5.区域协调发展(1)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3)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例2](2013•江苏高考)《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AB(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CD读图析图能力(十六)——地理漫画图的判读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警示的效果。地理漫画的表现主题多集中在资源、人口、环境、粮食等重点问题上,用以反映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熟知典型图示]图1小鸟的悲哀图2小草的哀求图3飞来的山峰[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2013·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A读下面漫画,完成(1)~(2)题。(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死亡率过高B.人口迁移量大C.人口过多D.劳动力素质低(2)该问题不会导致()A.生态环境问题B.资源枯竭C.土地和粮食问题D.国防兵力不足CB一、选择题(2013·合肥模拟)读漫画,回答1~2题。1.漫画中渔夫的行为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可持续发展理论2.图中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BB[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2011·广东高考)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C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