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强项令》主讲:黄冈优秀语文教师罗菲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2、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把握其形象特点。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4、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5、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相关资料简介关于董宣生卒年待考。东汉官吏。字少平。河南陈留县人。任洛阳令时,遇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纵奴杀人案。董宣抓获人犯,处以死刑。公主诉于光武帝,光武帝大怒,欲杀董宣。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并欲以头撞柱自尽。光武帝认为董宣言之有理,免予处死,但要他给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从,光武帝命人强使顿首,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光武帝只好不再追究。董宣因此获得“强项令”的美名。关于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著《谷梁集解》一书。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范晔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关于《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依据,综合各家之长,依照班固《汉书》的体例写成的。写本120篇,130卷。《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为我国史学名著。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字音晔(yè)骖乘(cān)(shèng)箠(chuí)楹(yíng)敕(chì)桴(fú)斛(hú)原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参考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地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一个人,因为(家奴)藏匿在公主家,差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行的时候,(公主)用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们,(董宣)拦住马车,边用刀在地上画,边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声喝斥着家奴,让他下车,于是打死了(家奴)。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将这事告诉了皇帝。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准备用鞭子打死董宣。董宣叩了个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呢?”董宣说:“陛下您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奴杀死平民,您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我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我,我会自杀了断的。”当即用头撞击柱子,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太监强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小太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皇帝您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差吏不敢上门(抓捕),您现在是天子,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皇帝跟百姓不同。”因此命令:“硬脖子的县令退下!”赏赐三十万钱。董宣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使他们都害怕得发抖。京师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董少平。”原文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参考译文:(董宣)任县令五年。七十四岁时,死于任上。皇帝派大臣前去察看,只看见用布裹着尸体,妻子儿女相对哭泣,(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皇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直到他死后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的官,赏赐给他一条绿色丝带,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3、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景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的高贵品质。文章脉络课文先写“董宣执法”的故事,后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文章一共有两段,其中的第一段是重点内容。第一段:重点记叙一件事,突出了董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这是侧面表现董宣的廉洁奉公。具体分析(1)课文重点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明确: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格杀”公主家奴,并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菙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文章通过刘秀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4、探讨文章主旨《强项令》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格杀”公主家奴,并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突出了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5、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有关董宣的语言、动作描写,并分析其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1、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们,(董宣)拦住马车,边用刀在地上画,边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声喝斥着家奴,让他下车,于是打死了(家奴)。这句话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2、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宣说:“陛下您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奴杀死平民,您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我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我,我会自杀了断的。”当即用头撞击柱子,血流满面。这句话写出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表现了他不畏权贵的精神。3、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句话的意思是:光武帝命令太监强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小太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这句话写出了董宣的宁死不从,表现了他不畏权贵的精神。(2)董宣除了具有执法严明,不畏强权的优秀品质,文中还写了他其他的美德吗?明确:文中还表现他清廉的美德,表现为:“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3)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还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董宣的形象,文中还用对比的手法——刘秀对董宣态度前后对比;烘托手法——“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6、写作特色(1)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文章通过这一典型的事例,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一段正面写董宣执法的故事,体现董宣的刚正不阿。第二段通过死后家中的情景侧面写董宣的廉洁。三、难点剖析1、重点文言字词掌握骖乘:陪乘。驻车叩马:拦住马车。驻,停留。叩,拉住,勒住。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言,大声说。数,列举罪状或过失。格杀:打死。格,击打。箠杀:用鞭子打死。箠,行刑的鞭子或棍子。持之:强拉他。持,挟制。谢主:向公主谢罪。谢,认错。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两手据地:用两手撑着地。白衣:平民,百姓。悉以班诸吏: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由是:因为这件事。搏击:捕捉打击。震栗:害怕得发抖。栗,发抖。枹鼓不鸣:意思是没人击鼓喊冤。临视:察看,视察。临,察看。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子相对哭泣。敝车一乘:一辆破车。2、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说说当时社会的法制状况。明确: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法律,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的制裁。刘秀起初对此并不以为然,直到董宣冒死陈言,才改变了看法,要“圣德中兴”。四、课外拓展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返回-同步测试1、选出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A.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志:心意)B.大言数主之失(数:多次)C.徒知端州(知:主持,掌管)D.宣两手据地(据:按,撑)2、选出翻译句子错误的一项(A)A.后特征为洛阳令。译:后来特地聘请作洛阳县令。B.因匿主家,吏不能得。译:由于藏在公主的家里,官吏不能抓到(他)。C.愿乞一言而死。译:希望说一句话再去死。D.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译:现在(你)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3、选出对加线字翻译错误的一项(C)A.卒:死。B.临视:察看,视察。C.乘:乘车。D.赐:赏赐。4、选出翻译“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正确的一项(C)A.(汉武帝)下令使者到现场,只见一床布被,不见尸体。B.(汉武帝)命令(人)到地方去巡视,只看见被子盖着尸体。C.(光武帝)下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D.(汉武帝)命令使者(去)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缠着尸体。5、选出对本段主要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A)A.记叙了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情况。B.记叙了董宣生前家中贫困的情况。C.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的情况。D.记叙了董宣执法严格,注意调查的情况。6、选出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D)A.从正面描写了董宣秉公执法。B.从侧面描写了董宣个性刚直。C.从正面描写了董宣不徇私情。D.从侧面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显示提示提示:1、数:列举。2、后来特别征召(他)作洛阳县令。阅读文言选段,完成相关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解释下列划线字。①四时俱备__________②晓雾将歇__________③沉鳞竞跃__________④未复有能与奇者__________8、用“______”画出总写景色的句子。9、用“~~”画出分写景色之美的句子。10、文中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将文中描写动态景物,赋予画面以动感的句子摘录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第十七节《强项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