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行政诉讼参考答案(总复习2)1
1感谢:陈文辉、陈宋玲、池瑶等同学参与整理,错漏之处,请指正,资料不知是否齐全?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力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为和特别行政法。4、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7、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体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8、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9、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10、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11、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12、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加文件的许可。13、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14、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15、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以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16、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17、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18、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19、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20、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21、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22、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划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3、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24、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2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经主要有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2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2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仇怨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28、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29、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30、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赔后追”的方式。31、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3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33、申诫罚的具体要求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34、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36、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教养两种形式。37、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38、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39、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40、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41、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4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4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44、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45、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46、可定案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47、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48、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49、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一审判决两种。50、超越职权是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51、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52、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53、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t24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卓越人社区E?PA5Q5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W;CS8m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y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8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9(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10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11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卓越人社区1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1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14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1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2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3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4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f5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b#?8W.EV{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7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8申戒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卓越人社区D9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二、名词解释1、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律事实: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2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3、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4、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向的对。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和义务。即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行政主体能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包括: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变更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变更。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9、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条例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0、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剥削者发、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理性。11、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2、行政职权: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13、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和法宝义务。14、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16、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民国家行政机关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17、首长制:凡将政府组织法宝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18、委员会制:将该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19、层次制:层次制又称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务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20、职能制:职能制是批量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故职能制又称分职制。21、公务员: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22、行政职务关系: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义务关系。23、行政授权: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24、行政委托: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输的行为。25、行政相对方: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而言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26、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27、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8、行政行为的内容:行政行为的内容就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29、行政立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30、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31、行政司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行为,行政司法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32、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才能生效的行为。32行政不当:行政不当也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33、不要式行政行为: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34、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35、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36、行政行为的无效:行
本文标题:行政诉讼参考答案(总复习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1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