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4/20151第十章非洲第一节概述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与轮廓: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两者在非洲大陆南面相连。二者以厄加勒斯角(20º02’E)作为它们的界线。2、面积与轮廓:非洲面积:约3021×104km2(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其轮廓与亚洲大陆显著不同。它像由一短底边在北的梯形和一顶点在南的三角形拼合而成的。非洲大陆海岸比较平直,半岛和海湾也很少,呈现完整的块状。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西非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圣赫勒拿等。3、经纬位置(绝对位置):南起厄加勒斯角(20°02′E、34°51′S),北抵本·塞卡角(吉兰角)(9°50′E、37°21′N),南北全长为8100km;东自哈丰角(51°24′E、10°27′N),西至佛得角(17°33′W、14°45′N),东西全长7500km。4、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的地理意义:非洲大陆赤道中贯,在气候上绝大部分处于热带,一小部分属亚热带。大陆12/4/20152北宽南狭,东北信风带的面积远大于亚洲和北美洲,而非洲的东北方又和亚洲紧邻,中间仅隔不宽的红海,因而非洲的东北信风特别干燥;加以非洲缺少半岛与海湾,广大内陆得不到海洋湿风吹拂,因此,非洲气候具有干热的总特征。干热气候区的范围超过其他各洲。土壤的发育,植被的演替,动物区系的发展,无不反映出这种气候特点。二、非洲的基本特点:1、古老的高原大陆。(96%是寒武纪前形成的古陆。居世界古陆首位)非洲别称:高原大陆。海拔200-2000m的面积占86.6%。居世界第一,小于200m的地区仅占9.7%。平均海拔750m。2、热带大陆:主体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占全洲面积的3/4,热带、亚热带占95%,其余为山地气候。热带三种代表型类型: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干旱区,热带雨林。3、干旱大陆:干旱区面积1794万km2,占非洲61.4%。撒哈拉沙漠(800万km2)为世界之最。干旱区所占比例仅次于澳大利亚(70%左右)。4、自然带南北对称。第二节地形一、非洲地形特征:1、高原占优势的地形:(1)平均海拔750m,高原面积在各大洲最大(2)高原的边缘非常清晰,它和海岸之间有一条平原地带。利比亚、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及南非境内有较宽地段,但宽度也不过几百公里。东北部及南部沿海平原最狭,有些地段近于消失。平原内侧耸立着高低不等的墙垣状陡崖。(3)高原表面总体呈微波状起伏,单调的景色可延展几百公里。当然,有些地区在海拔和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如穹形隆起和盆状凹陷,熔岩高原和火山锥,陡崖和幽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原地形复杂化,但改变不了高原的基本面貌。2、断裂地形广泛发育。12/4/20153断裂地形最发育地带是东非。东非裂谷带各段走向不同,宽狭不等,深浅各异,谷壁和谷底的海拔也高下不齐,但裂,谷舶形态都很明显,都有陡峭的谷壁和平坦的谷底。裂谷的形成主要由于张裂作用,分为东西两支:(1)东支: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阿法尔洼地(西南)图尔卡纳湖(南)肯尼亚纳特龙湖(南)马拉维湖盆地(2)西支:从马拉维湖的北端起有另一条裂谷。它先向西北,再转东北,作弧状延伸。自坦噶尼喀湖往北一连串湖泊都位于裂谷之内,这是裂谷带的西支。(3)东非大裂谷:发育于最古老大陆上的新构造带(A)范围:起于约旦河谷,止于赞比西河口(中部分为两支)。(B)特征:长6500km,非洲境内4000km,平均宽度30-60km,山地高出谷底1000--2000m,裂谷带上有30多个大湖泊,东非高原阿法尔三角区无地壳,地下热流值非常高,温泉温度可达150-230℃。东非大裂谷活动性非常大。3、褶皱山脉很少且分布在高原边缘地区。非洲高原上的巍峨高山绝大多数是火山体。只有东非的鲁文佐里山是个例外,它是一座断块山地。非洲大陆只有两条褶皱山脉:一是大陆南端的开普山脉,一是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它们虽然占有一定面积,但从全大陆看,它们的范围还是很小的。褶皱山脉少的原因是非洲古陆的历史久远,古造山作用所形成的褶皱山脉早已夷平。二、地体发育史—成因:1、特点:(1)非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a.目前已确认的25亿年前形成的陆地块,非洲有8个,有的岩石年龄可达40多亿年,最古老的41亿年,发现了十颗年龄为60亿年的钻石(扎伊尔)。b.前寒武纪形成的陆地面积占非洲面积的96%(亚欧:36%,北美66%,澳大利亚77%)c.25亿年前形成的八块古陆的出露面积占57%。d.非洲南部发现有年龄33.8%亿年前的生物。(2)构造运动较少:寒武纪以后的运动较少,有海西运动(影响开普山脉、德拉肯斯山脉和阿特12/4/20154拉斯山、毛里塔尼亚地区)影响占2.5%,阿尔卑斯运动,影响1.5%。(3)是建立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是研究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来源,东非大裂谷提供了大陆漂移的最新证据。2、演化过程:(表略)3、新构造运动(1)垂直运动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地区大部在上升;非洲上升海岸较多,也有下降海岸(冈比亚河口,莫桑比克海峡的一部分)。(2)水平运动东非大裂谷:世界陆地最大的扩张断裂带。非洲板块与索马里板块每年以1mm速度拉开,非洲大陆主体部分每年向北运动11mm。(3)火山、地震活动强度、频率都不很高,喀麦隆,东非裂谷较多。三、地形结构特征及分区:1、东南高,西北低,界线:宽扎河口—米通巴山脉—巴腊卡河口,东南为主,非洲(1000m以上)西北为低非洲(500米以下)。2、中间为盆地、四周为高原3、分为6个区:a.阿特拉斯山地区;b.北非高原区;c.刚果盆地区;d.东非裂谷高原区;e.南非高原区;f.马达加斯加岛区。4、主要构造地形区:(1)阿特拉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海拔2000—3000m不等。阿特拉斯山脉自摩洛哥境内向东进入阿尔及利亚国境以后,宽度和高度大减,结构也比较简单。山脉大体呈东西向,最北是一系列沿海阶地。因为它是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同时形成的褶皱山区。它经受的褶皱强度不大,被褶皱地层一般都保持其原有特性而没有变质。(2)北非高原本区位于阿特拉斯山东南方,是非洲面积最大、低地范围最广、视野最开阔的地形区。它们的基底是前寒武纪结晶岩系,由于长期被剥蚀,在古生代之初就12/4/20155已呈现准平原状态。古生代以来,本区没有经受过造山运动,但造陆运动使它不止一次地隆起和沉降。早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期间,这里都有过广泛的海侵,并在不同地区形成很厚的沉积岩系。从新生代早期起,本区地壳运动就已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有些地区隆起成为次一级的高原,有些地区沉降成为盆地,断裂作用造成一些绵长的阶地,岩浆喷发形成一些火山和熔岩高原。现代干旱气候下的风蚀、风积地形的形态鲜明而分布普遍,而时代稍前的、较湿润气候下的古地形残迹也随地可见,所以在整体上本区是一片广阔的、微起伏的高原,而在细节上则是多种地形的集合体。本区中部有一条东南-西北向高地,自此向外,地势缓降,逐渐转变为低高原和盆地。高地的最高部分海拔达3000m以上,低地的最低部分低于海平面。(A)中央高地带的东段包括:苏丹西部的科尔多凡结晶岩高原和达尔富尔熔岩高原、乍得东部的恩内迪结晶岩高原与埃及西南部的大吉勒夫砂岩高原。(B)中央高地带中段是提贝斯提熔岩高原。高原基底是前寒武纪变质岩。在准平原化的基底上覆盖着厚达几百米的寒武、奥陶纪砂岩,砂岩上又覆盖着新生代火山岩。这里的火山活动开始于第三纪早期,但大部分发生在第四纪。(C)中央高地带西段是阿哈加尔高原。基底老结晶岩构成它的核心,以砂岩为主的古生代沉积岩系分布在边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则占有最高的位置。北非高原内部有很多盆地,其中轮廓明显、范围广大的有:伊加加尔、西撒哈拉、乍得及尼罗河上游等盆地。北非高原的绝大部分称为撒哈拉沙漠,但真正的沙地只占全部面积1/5。沙漠之外,还有,砾漠和石漠。这三种地形呈镶嵌式分布,只是在不同的地段分别占有不同程度的优势。(3)上、下几内亚高原:北非高原西南方有一弧形高原地带,它的北段和几内亚湾北岸平行,称为上几内亚高原;东段和海湾的东岸平行,称为下几内亚高原。上几内亚高原大部分是一长形隆起区,它的基底是2-3亿年前形成的结晶岩系,上覆古生代的盖层。盖层主要成分是砂岩。高原平均海拔200-500m,表面起伏很小。上几内亚高原和北非高原西南部之间有过渡。在低高原上断续地耸起一些海拔超过1000m的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如富塔贾隆高原、几内亚高原、阿塔科拉山12/4/20156及包奇高原等。上几内亚高原最东部的喀麦隆山地是一条火山带,它拥有7座高过2000m的火山,其中最高的喀麦隆活火山海拔达4070m。它们呈东北向的带状排列。火山带以东的喀麦隆高原是上几内亚高原最北部分。由此向南直抵安哥拉边境的整个下几内亚高原,都是非洲高原在这一部分的边缘隆起。隆起带西缘以阶地形式下临沿海狭窄平原。高原西缘地势较高,具有山地外貌。山地以东是典型的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m上下,高处可达1500m。高原内部有一些宽深谷地。(4)刚果盆地:刚果盆地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属于构造盆地,底部是基本上未受扰动的厚层沉积岩(内湖沉积的),形成平坦单调的地形,盆地周围是相邻高原的边坡,其基底结晶岩广泛出露。(5)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高原在北非高原的东南,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境内是个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区,它的西部地势最高,被称为非洲的“屋脊”。东非大裂谷带的北段从东北向西南,把这个高原的最高部分分裂为二,伴生的、纵横交错的次一级裂谷和许多河流的侵蚀谷把高原表面分割成一群孤立地块。裂谷和火山岩广布是本区地形最突出的特点。火山岩喷发与裂谷形成的时期大致相同。熔岩高原形成以后,又出现耸立于高原面上的火山。大裂谷带西北的熔岩高原的地形特别崎岖,西缘以一系列巨大阶地的形式陡降至苏丹境内尼罗河上游盆地及杰齐拉平原。裂谷带东南侧是中央高地,它也是熔岩高原,但平均高度和地表崎岖的程度均逊于裂谷西北的高原。中央高地东接盖拉一索马里地块。这里已不是熔岩高原,而是以结晶岩为基底,大部分地面是较晚期砂岩和其他沉积岩覆盖的高原,也称索马里高原(6)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范围大致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及坦桑尼亚五国的领土。高原平均海拔比埃塞俄比亚高原低得多,地表也较平坦。但高原面上常12/4/20157有高山耸立,非洲几座高于5000m的山峰都位于本区之内。东非高原主体的轮廓略如卵形,它的特点是在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裂谷带高地,中间有一片坦荡的、地势明显降低的高原。东裂谷带大体作南北向贯穿肯尼亚西部和坦桑尼亚东部。东裂谷两侧为熔岩高原,最高处在内罗毕西北,那里高于3000m。非洲最高的两座死火山—乞力马扎罗山(5895m)及肯尼亚山(5199m)都在大裂谷东侧。西裂谷带的高度和宽度都逊于东裂谷带。西裂谷带谷底的最高部分在基伍湖一带,海拔约1460m,该湖以南是熔岩高原。西裂谷带最宽低的部分是坦噶尼喀湖湖盆,湖底低于海平面。基伍湖北面有一群火山,它们的排列方向几乎和裂谷走向成正交。两大裂谷带的中间地区,在构造上很象一个向斜,在地形上表现为起伏不大的高原,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1500m之间。维多利亚湖位子向斜中段最低的部分。东非高原主体的东侧是一
本文标题:第十章非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1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