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1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1、右图为《海国图志》书影。作者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番话最能说明当时的历史现象是A.开眼看世界B.抵御外来侵略C.发展资本主义D.呼唤民众觉醒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3.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19世纪60年代后期,某人强调:“欲求制胜必求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照此观点推论,不能得到的类似反响是A.奉夷为师简直是“用夷变夏”B.学习外国的“奇技淫巧”,势必动摇士大夫官僚安身立命的“中学”C.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D.古今以来未闻有恃术而能起衰振弱也5.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指的是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6.《孔子改制考》一刊登,在封建士大夫的各个阶层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A.主张尊孔,恪守孝道B.师夷长技,付诸实践C.否定专制,宣传变革D.宣扬共和,驱除鞑虏7.康有为曾说:“君犹父也,民犹子也,中国之民皆如幼童婴孩,问一家之中,婴孩十数,不由父母专主之,而使幼童婴孩自主之,自学之,能学成否乎?必不能也。敬告足下一言,中国唯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二年而成效著”。这意味着康有为2A.认识到人口膨胀对政体的影响B.既要发展资本主义又有其软弱与妥协性C.最早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8.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时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据记载:“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摩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敬而去者。”此论述作为哪一论题的论据最妥帖A.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有何深远影响B.谈新文化运动前尊孔复古逆流的泛滥C.论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实质D.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局限9.“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0.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11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1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3.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3A.抵御了外来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5.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6.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A.提倡解放人性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C.注重社会民主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17.(22分)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6分)(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12分)4(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19.材料一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的?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说明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
本文标题: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3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