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讲欧洲诸国专制制度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欧洲君主专制制度是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形态,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即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两个运动正在同时展开。•君主专制政权是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粉碎了地方割据势力之后逐渐树立起来的。在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欧洲各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共同特点是:国王均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实行个人独裁,将行政、立法、司法权集于一身。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是“君权神授”论,另外两大支柱是官僚制度和军队。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在内)几乎没有民主自由的权利。•除上述共同特点,法、英、俄、西四国专制制度的形成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造成欧洲各国在向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和特点。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16世纪经济的发展:16世纪的法国仍旧是一个封建农业国,人口的90%以上从事农耕,但这时法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大部分农民成为人身自由的世袭佃户。贵族衰落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专制制度的形成•(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2)法国路易十一(1461—1483年),打败了勃艮地公爵大胆查理,消灭了勃艮地公国;•(3)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年)统治时,王权比较强大。•①三级会议长期停止召开,御前会议掌握着行政管理大权。•②下令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削弱贵族而加强王权。•③下令取消仍然保有自治权的那些城市的独立地位,削弱地方势力而加强中央。••④着手创设常备军。•⑤从15世纪起,法国实现教会民族化。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又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⑥实行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他禁止法兰德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毛织品进口,为法国商人取得在土耳其贸易的特惠权,从而保护了法国的工商业,他还部份地取消了国内关卡,开始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形成。•(4)掠夺意大利的战争•为了巩固法国在地中海区的商业地位,占领意大利领土,1494—1559年,法国与德皇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以签订卡托·坎布累齐和约告终,法国收复加来港,占领洛林的麦茨、土尔和凡尔登城。但侵占意大利领土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之长期的战争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削弱了王权。•(5)胡格诺战争•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便开始在法国传播,部分资产阶级分子和农民、手工业者、雇工、法国南部有野心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称为胡格诺教。北方有分裂倾向的大封建贵族则仍信天主教,南北两个封建集团的矛盾由教派冲突酿成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1562—1594年)。•1572年8月23日(即圣巴托罗缪节)晚上,天主教徒在王太后的策划下,在巴黎一地就屠杀了2000多名胡格诺教徒,激起了胡格诺派的强烈反抗,战争比前期更加残酷。•胡格诺集团首领波旁·亨利于1589年即王位,称亨利四世(1589—1610年),开始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次年加冕成为全国公认的国王,战争遂告结束。•(6)南特敕令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是也让胡格诺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敕令又允许他们维持25000的兵力和保留若干个堡塞。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685年被路易十四废除。•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发展得较为迟缓,直到1700年前后,法国国王仍不得不经常与地区主义进行斗争,因此,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这种斗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亨利四十采取措施鼓励农业发展,扶植工商业,提倡技术改良,保护关税等,经过一个时期的恢复,法国的专制制度又有所发展。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1.圈地运动和农业的发展•在圈地过程中,土地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都发生了变革。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2.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1485—1603年是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3.社会结构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农村中的农场主和租地农场主是新贵族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人采用新方法雇工经营,创办资本主义性质的农村和牧场;圈地运动也引起了农民阶级的分化.•4.“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针对圈地运动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最初是惩罚和救济兼顾,以惩罚健康流民为主,被称为“血腥立法”,后改为救济为主,1601年通过《伊丽莎白法》,强调对无劳动能力者提供救济,为失业者提供工作。英国济贫制度经历了惩罚、救济到“济身”的转变。•5.专制统治·宗教改革•亨利七世(1485—1509年)开始实行专制统治,下令禁止旧贵族蓄养家兵,解散封建家臣团,摧毁他们的城堡,消除旧贵族反叛王权的后患。在中央,国王选择亲信充当顾问官,不久又成立枢密院,枢密院受国王操纵,有权制定法令,并掌握最高司法权。枢密官主持的“星室法庭”严惩不效忠国王的贵族。英国专制制度的特点是国王把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大都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中选任枢密院议员,把旧贵族排除在外。地方由治安法官管理,权力有所扩大;议会得到强化,为王权服务。•从亨利八世开始改革教会,英国国王成为教会的的唯一最高首脑。而解散修道院并没收其财产的法令,既充实了国库,又使贵族和资产阶级得力,更加支持王权。•5.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为了增强国力,都铎王朝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首先限制羊毛原料和粮食出口,同时限制制成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又给贸易公司颁发特许状,允许垄断特定地区的贸易。政府还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并建立强大的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对其劲敌西班牙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为了报复,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国,被英国击败。英国初步夺得了大西洋航线的控制权。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1.16世纪的社会经济•国家最后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取得独立。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1505—1533),完成了领土的统一。•15世纪中叶起,俄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到16世纪已经有220种手工行业。从15世纪末开始,政府用立法手段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当西欧国家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俄国却加强了对农民的奴役,农奴制度逐步确立起来。•2.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1547年1月已经成年的伊凡四世(1533—1584)亲政,改称沙皇。1549年初,伊凡四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央集权制逐渐确立起来。•(1)改组中央国家机关•(2)军事改革:颁布新的“兵役条例”。•(3)推行“特辖领土制”,彻底铲除贵族分离势力的根基。•3.对外扩张:16世纪期间,俄国主要推行扩张政策,其目标一是通过陆地蚕食逐步扩大领土,二是争夺出海口。1552年攻打喀山汗国,1556年灭掉阿斯特拉罕汗国,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尽入俄国版图。•1586—1594年建立了秋明、托博尔斯克、别列佐沃、塔拉和苏尔古特等军事城镇,作为进一步侵占西伯利亚的据点。•为了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出海口,伊凡四世发动了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结果俄国不但没有夺得出海口,反而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土地。•4.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伊凡四世为了解决贵族地主土地上因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困难,在1581年颁布“禁年令”,禁止农民在禁年的尤利节期间迁徙。禁止农民自由迁徙实际上成了永久性的规定•为了制定更加严格的赋税制度,1592-1593年政府重新调查土地和人口,编制地产清册,农民一经登记属于某个贵族地主,就永远成为他的农奴,从此不能离开主人。•1587年政府又颁布禁止农奴逃亡的法令,规定自该年起五年之内逃亡的农奴必须返回原住地,主人对出走的农奴有追捕的权利。这些法令巩固了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领主对农奴的占有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1606年夏,波洛特尼科夫在西南部的普迪夫尔城打败了沙皇的军队,10月包围首都莫斯科。由于起义军中成份复杂,卷入起义的小贵族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投降沙皇,起义最后失败。•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死亡,无嗣,留里克王朝告终。缙绅会议选举皇叔鲍里斯.戈都诺夫为沙皇,引起各阶层不满,招致外国武装干涉,其间经历了曲折的经历,到1613年,缙绅会议选举大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年),俄国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3—1917年)。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1.工商业发展•15世纪末西班牙实现统一,国家逐渐强大起来。查理一世(1516—1556年),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舰队。•16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手工工场。•商业上主要发展同美洲殖民地的贸易。•相对英国、法国和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还是落后,工业的规模不大,产品有限,对外贸易几乎年年入超,•2.农业的落后•西班牙的农业十分落后,农村仍然受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农业的主要部门是牧羊业。农民的状况也有差异,有的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农民的分化使得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沦为雇农,有的则成为乞丐和流浪者;比较落后的地区则仍然保留着农奴制度。•3.王权的加强•西班牙是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统一起来的,从1521—1544年,国王查理一世同法兰西斯一世展开了争夺意大利半岛统治权的斗争,又不断同德国新教诸侯作战,对内则竭力加强专制统治。彻底剥夺了城市的自由,等级议会的权力也大大被削弱,王权因此得以加强。•4.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1556年查理一世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由他的弟弟斐迪南继承,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和尼德兰交由他的儿子腓力统治,称腓力二世(1556—1598年)。•腓力二世在位期间,实行极权统治,利用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赋税极其沉重,大量举债。政府对工业既不保护,也不鼓励支持,西班牙的产品一般质量低劣。•在外交上,腓力二世奉行霸权政策。1588年,“无敌舰队”进攻英国,遭到英国海军毁灭性的打击,海上势力从此一蹶不振。同时出兵干涉法国的胡格诺战争又以失败告终。其间又爆发了尼德兰革命,尼德兰北部行省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对西班牙是沉重一击,国力大受削弱。到17世纪以后,西班牙逐渐丧失了大国地位。英、法、俄、西专政制度异同•①形成方式不同。英法国家把政治改革、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了王权。•②阶级基础不同。英国贵族资产阶级化,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形成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并和贵族结成联盟支持王权。西班牙以贵族、教士、城市上层为阶级基础。俄国阶级基础是中小贵族和城市上层富裕阶层。•③四国专制制度的专制程度有所不同,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薄弱。•④作用不同。英法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的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王权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关系不可能永恒存在。在大贵族势力被打击下去之后,整个贵族阶级日益将王权视为自己的保护者,王权也把贵族当作进行统治的依靠力量。王权的历史进步性逐渐消失,日益变成历史发展的障碍。•当王权与资产阶级之间从联盟关系转化为对立关系时,资产阶级在财富上成为最富有阶级,其财富明显超过了封建贵族,社会地位上,贵族通过专制王权占有统治权力。王权就扮演了依靠专横政策进行统治的角色。这种矛盾表现:专制政府的掠夺性的税收政策;专制王朝实行一系列超经济压榨;国家权力保护落后抑制先进;贵族和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不平等,贵族有特权无义务,资产阶级有义务无权力。财富与地位,权利与义务不相称,反映新的经济基础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五、尼德兰革命•(一)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发展。地理
本文标题:第四讲欧洲诸国专制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4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