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果你用的教材是: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部分第五版答案结合课后问题可参考该文档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4.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四、计算题1.(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2.(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3.(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4.(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GDP=c+i+g+nx,得nx=GDP-c-i-g,∴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PI=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DPI-C=3310-3000=310(亿美元)五、简答题1.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时应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2.答: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3.答: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基本概念:GDP、NDP、NI、PI、DPI。(1)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2)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3)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津贴(4)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和红利(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六、论述题1.答: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即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GDP=C+I+G+(X-M)①消费支出C: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含建造住宅的支出。②投资支出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投资,指总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③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④净出口X-M:指净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表示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核算GDP,除了要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这些要素的报酬,还要包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这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是人们给政府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③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④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或销售税、周转税。⑤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2.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它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3.答:现有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2)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3)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4)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5)它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因此,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引入一个绿色GDP的概念。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3.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5.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6.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四、计算题1.答:投资乘数k=△y/△i=(8500-8000)/(700-600)=52.答:ktr=△y/△tr=/(1-),得:△y=200×0.8÷(1-0.8)=800(亿美元)3.答:均衡国民收入y=c+i,将c=100+0.8,y、i=50代入,得y=750消费c=100+0.8×750=700,储蓄s=y-c=750-700=50五、简答题1.答: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2.答: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其含义略。3.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六、论述题1.答:两部门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c+ic=a+y解联立方程,可以得到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作图形式表示:(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s,而储蓄函数s=-a+(1-)y,将此二式联立:i=s=y-cs=-a+(1-)y解得到均衡收入:c+ic+iy0450c=a+ßy1iay1iay1iay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决定收入也可用图形表示:2.答:要点: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节约的悖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名词解释1.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2.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3.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5.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四、计算题1.答:(1)L=L1+L2=0.20y+2000-500r;(2)L=L1+L2=0.2×10000+2000-500×6=1000亿美元;(3)2500=0.2×6000+L2,L2=1300亿美元;(4)2500=0.2×10000+2000-500×r,r=3%.2.答:向右移动300。3.答:y=3075,r=4.3。4.答:(1)由Y=C+I+G,可知IS曲线:Y=0.8(1-0.25)Y+900-50r+800,化简得:Y=4250-125r。(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可得LM曲线:500=0.25Y-62.5r,化简得:Y=2000+250r。(3)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
本文标题:西经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