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简析农村小学高年段写作教学问题和策略
简析农村小学高年段写作教学问题和策略摘要:语文教学与特定的的地域文化氛围相渗透,特别是写作教学,它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个体思想的表达,无论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还是从个体思想的表达上都依附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农村教学对象受限于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学习习惯和学习条件,其所接触的社会文化或多或少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此,笔者就现所从事的农村小学,以吴宅小学为例对语文写作教与学做简要分析。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运用“。对高年级的学生也明确提出其写作必须具备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而农村学生显然都不具备”课标“要求的这些写作基本素质。学生自小所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窒息”感,首先是被动消极的心态对待写作,无法真情流露甚至应付了事;其次是选材单调,缺乏生活趣味没有创新思想,无法与时俱进;第三是构思上出现脑袋一片空白,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和观察能力,缺少真性情;第四在运用语言文字上出现口语化的“闽南方言”现象,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总结如下:一.教师的教存在问题(一).传统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意识1.在信息化时代,农村教师对外界信息和新事物的接受处理上相对迟钝,缺乏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主动认知力,整体教学状态仍是传统教学占优势。2.讲授课文仍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缺少主动性,将写作与阅读教学独立开,这让学生在写作时无所适从,无法学以致用。3.在写作教学上以老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一味模仿则限制孩子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写作环境下只能处于被动消极模式。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写作上就缺少活力,无法与时俱进。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二十年后回故乡》中,本单元的写作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老师如果没有利用电脑信息传播现代科技,在写这样一个超时空的作文,学生往往会一无所知,不知如何展开他们的想象力。(二).注重课本教学,缺少生活迁移1.农村小学的课程相对单一,除了学校课程外,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很少,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失去与社会的联系,内容单调乏味。2.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课本为依托,甚至是形式化的课外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过分注重“本本主义”,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迁移进课堂,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写作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平淡无味。二.学生的学存在问题(一).受家庭环境影响,少读书1.角美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用普通话交流,对规范的汉字用法的敏感度不够。角美属闽南地域,以闽南方言为主要交流方式。在家庭中,学生没有一个适合语言文字运用的环境,写下来的文章容易出现“闽南式”的汉语,方言与普通话书面语言的转换相对凌乱。导致在写作中学生的语法和用词上都出现明显的错误,写作最基本的“文从字顺”已经出现问题了。2.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家长大多忙于生计,学生的阅读习惯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甚至缺少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脑海“一片空白”的现象,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爱”的缺失在农村家庭尤其严重,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情感的感受上处于“低能”状态,孩子在写作过程中无法真情流露,甚至是不知如何流露。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农村学生在写作上“窒息”的一大主因。(二).受学校教学影响,少积累农村学校的教学注重课本多于注重生活实践,学生的阅读量少,大脑的知识储备逃不开课本,不管是生活体验还是知识文化的积累都没能达到量的“度”,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即使有想法却不知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三.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一).训练朗读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早读,课堂上让学生多开口朗读。朗读能弥补学生平时少用普通话和规范用语交流而产生的“零语感“的缺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写作中能在潜意识的运用规范的汉语,达到“我手写我口”。当然,单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弥补方言地区学生的“先天缺陷”,还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在问题中,我们指出:农村的家庭教育中缺少”爱“的教育,导致孩子出现情感障碍。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情感,得知作者情感的表达。从而打开学生的情感路径,让学生在写作中能真情流露。这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很多教师在教授写作过程中忽略了这需要长期经营的语感和情感。(二).写日记感受生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课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学生记下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或景,大脑中会提取最有印象的画面,久而久之,大脑就被训练有记忆画面的功能,观察力也会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而提高。学生在日记中记下日常琐事,无形中也在为学生积累生活经历,为创新提供丰富的表象储备。在写作中,大脑就会自动提取,进行改造,形成一篇独特个性的文章。很多老师认为写日记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不应该过多干涉。其实不然,小学生的日记是需要老师加以指导的,老师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今天发生的新奇事,让学生有意识的记下今天的趣闻。及时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切忌将日记变成小练笔,日记应该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堂”,教师不应该过多评论。(三).勤做摘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肚里有墨才能做文章,勤做摘抄是一种积累知识的过程。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摘抄,在阅读时做摘抄容易让学生分神,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摘抄的内容广,很多都不能用上“战场”。对摘抄,教师应当进行指导,依据写作要求提前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或书籍,阅读过后利用课堂时间集体做主题摘抄。课后布置学生简写读后感。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让学生写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会提前两个星期要求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李文俊的《天凉好个秋》,一个星期选择两节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就阅读书目进行摘抄交流,布置写读后感。在写作前,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谈童年的趣事和难忘的人。将摘抄和阅读相结合,再运用于写作过程中。(四).注重写作方法教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不仅仅是有感而发的表达,还有写作技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写作导入没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方法没有教透彻,学生的写作就会不知所措。因此从写作教学的导入和方法教学上都要详细的教学方案体现出来。高年段的写作侧重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考察学生对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写作顺序,详略处理等写作技巧的运用程度。教师应该对写作技巧做专题训练。人物描写的导入可以出示几段微视频或人物画像,一般笔者给学生观看的微视频为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给妈妈洗脚》等广告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都刻画得非常具体生动。公益广告的微视频也适合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训练。教师在让学生看视频时,可适当出示几个关键词,便于学生联想。如此这番专题训练后对学生成篇幅的文章的编排写作有很大的提高作用。综上所述,学生写作无法提高停滞不前的原因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写作的提高和改进也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在对农村学生的写作教学上要有耐心,循循善诱。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要经常与家长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周围的有利因素。参考文献: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文标题:简析农村小学高年段写作教学问题和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6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