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聊城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
前言“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国民经济将实现翻两番,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向全党全民发出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号召。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继续加强水利建设,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发展规划作为政府主导编制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规划,是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履行水利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水利发展和改革、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的重要依据。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部署,结合我市水利建设的实际,特编制了《聊城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报告》主要阐述了水利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我市水利工作的重点,是今后五年我市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宏伟蓝图,是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据。第一章“十五”水利发展回顾和环境条件分析第一节“十五”水利发展和改革回顾(一)“十五”水利发展和改革成就“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积极调整治水思路,认真探索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推进水利投资体制和建管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利队伍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在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下,水利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任务,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十五”期间,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建设工作力度,投入大幅度增加,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实施完成了十大重点水利工程。水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截止到2004年底,“十五”期间我市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94854万元,使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利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我市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五”期间,彭楼引黄金堤北灌区建成供水,设计流量30m3/s,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涉及聊城市西南部莘、冠两县42个乡镇,130万人,工程的实施大大促进了聊城市莘、冠两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特别是“马西贫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连续多年成功实施。位山灌区2000年-2004年完成一干渠衬砌38.5km,二干渠35.15km,及其沿渠建筑物配套,并完成了灌区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信息化建设。2002年,总投资近30亿元的《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郭口灌区2003年被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二期项目工程。截止到2005年5月,完成了渠道衬砌17.3km,新(改)建配套建筑物79座和新建管理设施等。陶城铺灌区完成了输沙渠、总干渠4.5公里渠道衬砌及建筑物配套。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渠道输水、输沙条件,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改善了灌区的工程条件。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提前完成。2000-2004年底,全市共建成乡镇供水工程361处,建水源井241眼,铺设干支管道9675km,解决了806个行政村,61.3万人的吃水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2002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农村饮水解困三年攻坚计划,2003年底提前一年全面结束,两年共解决467个行政村、39.5万人饮水困难。“十五”期间,对高唐友谊、郭庄、尚官屯,临清刘海子、后营,冠县骆驼山、乜村、倪屯,茌平阚庄、张宏、菜屯,东昌府区张炉集、王铺等扬水站进行了挖潜、降耗和技术改造。截至2004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0.23万亩,机井107333万眼,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达510.7万亩,其中大田喷灌4.41万亩,微灌1.5万亩,低压管道灌溉75.13万亩,渠道防渗55.66万亩,移动小白龙374万亩,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防洪除涝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有力保障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五”期间我市加强了防洪除涝工程的建设,使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市重点完成了金堤河干流治理工程,工程共完成疏浚土方3863万m3,筑堤9万m3,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竣工后,干流河道防洪标准由三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除涝标准由一年一遇提高到三年一遇,防洪除涝效益显著。完成了北金堤滞洪区安全设施建设,工程共完成撤退道路、跨金堤河撤退桥梁新建或维修加固、上下北金堤路口硬化、新建围村堰及抽排站、村庄搬迁工程,北金堤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完工后,满足了北金堤滞洪区群众撤退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当地滞洪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情况,其社会效益巨大。“十五”期间还对全市70余条支流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总长度760km。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成。该系统自1999年开始研发,到2003年相继完成了全市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闸门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会商系统的开发建设任务,初步建成了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讯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信息管理为核心、会商决策为目的的全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基本达到了雨水情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处理实时化、指挥可视化。——江北水城及徒骇河风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为江北水城增光添彩。“十五”期间,为保证东昌湖和热电公司用水需求和提高城市用水保证率,建设了谭庄水库供水工程,水库库容800万m3,通过水库调蓄每年向东昌湖供水1000万m3,电厂供水1522.50万m3。徒骇河昌东橡胶坝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橡胶坝至上游陈口桥全长5km的河道扩挖和绿化美化;完成徒骇河治污蓄水工程(上段)。上述工程的建设使徒骇河风景区初具规模,成为继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风景区之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有效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截至到2004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05千hm2,其中农田林网154.52万亩,林粮间作73.80万亩,成片造林280.23万亩,成片果园43.61万亩,人工种草2.18万亩,治沙造田62.17万亩,建设水工建筑物563万座,新增耕地14.5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7.40万亩。在治理模式上,对成片沙荒地采用3331127工程模式,对涝碱洼荒地采用10631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水固沙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修复相结合的路子,使昔日的涝碱沙荒地得到初步改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为平原风沙区和涝碱洼地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功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为缓解天津市严重缺水状况,国家于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相继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累计从位山闸引水32.94亿m3,天津收水15.43亿m3,有效缓解了天津缺水的危机,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工程累计核定投资53879万元。通过工程的实施,对三干渠27.9km的渠道进行了衬砌,对沿线建筑物进行了改建,对西沉沙池区进行了初步治理,改善了灌区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四次引黄济津工程累计引进泥沙1907万m3,其中输沉沙池区沉沙占40%,再加上灌区引水,加重了沉沙区的泥沙处理负担。——水利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法规体系。先后颁布了《聊城市农业供水计量管理暂行办法》、《位山灌区水利工程迁占补偿标准补充规定》、《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办法》、《聊城市乡(镇)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聊城市彭楼引黄灌区管理办法》和《聊城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市级规范文件,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水法规体系,水利建设与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水务管理一体化取得初步成效。我市8个县(市、区)先后成立了水务局,统一管理和调配水资源,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体制保障。三是初步实现灌区计量供水到乡镇。“十五”期间,实施了引黄灌区计量供水到乡镇设施建设,127个乡镇全部实现了计量供水,并签订了供用水协议,水费计收更加合理,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引黄调水管理体系。四是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加大,逐步形成了政府投资、社会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新格局。在谭庄水库建设管理中实行了股份制,成立了谭庄水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五是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大胆探索水利工程所有制的多种形式,加快水利建设步伐,为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供了成功经验。六是调整供水结构,加快水价改革。位山灌区向城市和工业供水,补充了城市工业、生活、生态用水的缺口,对加快聊城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调整供水价格,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总结“十五”水利发展的经验,市委、市政府对水利高度重视是水利发展的根本;解放思想,创新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是水利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批国家、省、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大规模的水利投入是水利发展的坚实基础;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的氛围是水利发展的有力支撑;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和强化管理是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依法治水和水利科技创新是水利发展的坚强保障。(二)水利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南临黄河、金堤河,西部隔卫运河与河北省相望,地处黄泛平原,处于干湿气候过渡带,属北方缺水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市解决水利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经济社会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河湖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水利发展和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资源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根据水资源评价,全市当地水资源量11.86亿m3,按2004年人口与耕地计算,人均占有210m3,亩均占有147m3,远低于全国人均2200m3、全省人均308m3的水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为20.57亿m3,其中黄河水资源量8.5亿m3,引金、引卫等客水资源量2.0亿m3,地表水0.38亿m3,地下水资源量9.69亿m3;而现状全市年实际取用水量约26亿m3,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超指标引用黄河水满足。因此,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二是骨干行洪河道及主要支流淤积严重,排涝能力下降。由于水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太多,我市骨干行洪河道及绝大多数支流无防洪控制工程,堤防标准不高,纵贯全市的骨干行洪排涝河道马颊河,平均淤深超过2m,其中王铺上下11km和聊德边界津期店闸河槽淤深3-4.5m,基本丧失排涝能力,平均行洪排涝能力降低近60%;徒骇河、马颊河干流险工大部分坍塌失去控导作用;聊德边界及主要支流排水问题突出,农田抗涝能力差。三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水的利用率低。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实际引黄水量一般年份都要超过国家分配的8.5亿m3的引水计划,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西部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表水开发虽然还有一定潜力,但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当前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惊人的用水浪费。农田灌溉仍以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为主,灌溉水利用率低;许多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单位产值耗水量大,水重复利用率低,城市生活和公共用水节水器具推广普及程度低,浪费现
本文标题:聊城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