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MIS
《MIS》实验设计为了充分系统地掌握MIS的开发原理、技术、方法、工具和步骤,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和亲身体会开发一个MIS的全过程,这里特安排此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MIS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全面、系统地应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完成系统开发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工作;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技术等,以达到对本课程的综合知识的考察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MIS不等于程序设计,这是本课程需要使学生强化理解之处。传统上的程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于计算机科学的领域,属于较抽象的范畴,而MIS则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出来,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过程,因此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就必须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技能,包括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编写文档、源码设计与调试、使用工具等基本技能,这就是本课程课程设计要实现的一个目标。课程设计组织:MIS课程设计以小型题目为主,要求学生能把M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实际开发和设计中,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小组一般由2~3人组成,参与从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到软件测试运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二、课程设计内容及上机安排(一)课程设计内容具体说明:1、问题理解和分析(分析)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进行问题定义。明确“做什么(Whattodo?)”。本阶段要产生软件需求文档,并提交给教师审阅。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方案)构思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明确“怎么做(Howtodo?)”。在此阶段可考虑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并产生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3、详细设计和编码(设计)本阶段工作是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明确软件处理流程和程序算法,对存在数据(库)设计的题目,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之后进行编码。在编程过程中要求程序结构的清晰,避免出现明显的程序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提高程序调试效率。4、程序调试和运行(调试)掌握程序调试、排错的基本方法,增加编程及测试的感性认识。本阶段要产生测试分析文档。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整理)每组按照MIS开发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给定阶段系统的开发工作。在完成各阶段系统开发后,每组提供一套技术资料(打印版和电子版)。(二)各小组提交下述报告:1.可行性分析报告2.系统分析报告①组织机构图②业务流程图③数据流程图④数据字典⑤数据加工处理描述⑥新系统逻辑模型3.系统设计报告①控制结构图②系统功能图③数据库设计④代码设计⑤输出设计⑥输入设计⑦计算机系统配置4.系统实施资料:最终系统(电子版)5.系统优化方案①系统主要问题(功能、结构、操作方式及方法等诸多方面)②系统优化方案(具体解决内容和解决方法)6.系统操作说明书三.课程设计资料某单位期刊管理某单位有一期刊阅览室,有职工3名。主要工作内容是:(1)期刊流通管理该项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订购登记、到刊登记、办理借阅证、借刊登记和还刊登记等环节。每订购一种新的期刊时,,都要为这种期刊分配一个代码,称为期刊代码;同时还要登记期刊的名称、文种、出版同期(周、半月、月、双月、季、半年、年、不定)等信息。订购的期刊到达时,必须与订购登记核对并为每一本期刊建立一张卡片,卡片上应登记期刊代码、总期号、复本序号(同一期刊可能订购多册,顺序编号加以区分)出版日期、本年期号等信息。卡片中的期刊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种的期刊;对于同一种期刊,用总期号区分不同期的期刊;对于同种同期期刊,用复本序号区分不同复本和期刊。本单位职工应先办理借阅证后才有权借阅期刊。(2)期刊借阅管理借还期刊都通过卡片进行,一张卡片对应一本期刊。借阅时首先要找到卡片,管理员再根据卡片从架上找到相应的期刊,并把卡片(可以是多张)和借阅证别在一起作为借出凭证保存。归还时的处理正好相反:首先找到和借阅证别在一起的卡片,然后期刊上架、把借阅证还给伢阅者、卡片放回卡片箱中。目前,期刊借阅室的工作通过手工完成。部门领导希望随时了解期刊的订购情况、读者的借阅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问题描述某单位的期刊阅览室藏有期刊,期刊借阅室有职工3名,主要负责期刊的定购和借阅工作。其管理功能图如图所示。期刊管理处期刊流通管理期刊借阅管理期刊还书管理办理借阅证定购登记到刊登记核对并建立卡片读者服务借书登记期刊出库还书登记期刊上架读者服务随着读者人数的增加,手工借阅期刊的处理效率太低,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不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为了改善现状,期刊阅览室应需求建立一套计算机管理系统,既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又要增加读者注册管理、订购登记与到刊登记的核对处理、期刊借阅处理、期刊归还处理等功能,以达到提高期刊阅览室的工作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在对期刊订购和到刊核对、借阅业务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对期刊阅览室订购和到刊核对、借阅期刊、归还期刊描述如下。订购和到刊核对过程订刊管理员每订购一种新的期刊时,都要为这种期刊分配一个代码,称为期刊代码;同时还要登记期刊的名称、文种、出版同期(周、半月、月、双月、季、半年、年、不定)等信息。订购的期刊到达时,必须与订购登记核对并为每一本期刊建立一张卡片,卡片上应登记期刊代码、总期号、复本序号(同一期刊可能订购多册,顺序编号加以区分)出版日期、本年期号等信息。卡片中的期刊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种的期刊;对于同一种期刊,用总期号区分不同期的期刊;对于同种同期期刊,用复本序号区分不同复本和期刊。管理员用条码阅读器将以上期刊卡片的信息读入处理系统。并为本单位职工办理借阅证,持有借阅证才有权借阅期刊。借阅期刊过程读者从卡片箱中选到所需的期刊卡片(一张卡片对应一本期刊),将卡片和借阅证交给借刊管理员,管理员再根据卡片从架上找到相应的期刊给读者,并用条码阅读器将卡片(可以是多张)和借阅证上的期刊信息和读者条码信息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归还期刊过程还刊时读者只要将期刊交给还刊管理员,管理员将期刊上的期刊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的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除相应的记录。最后期刊上架。二、系统目标分析开发本软件系统的目标如下。使该单位的期刊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对读者借阅期刊的管理更方便、高效。向管理者提统计汇总信息。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使期刊管理与网络结合,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系统的目标,确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来达到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效率的目的。(1)读者注册管理。对于新读者,在借期刊前先要办理借阅证,登记本人基本信息,由管理员确认后,发给读者借阅证与登录系统的密码。一旦建立了读者记录,读者就可以利用借阅证借阅期刊,并可以登录到系统进行借阅图书查询,还可以修改密码等自身的基本信息维护。(2)订购登记与到刊登记的核对处理。每订购一种新的期刊时,都要为这种期刊分配一个代码,称为期刊代码;同时还要登记期刊的名称、文种、出版同期(周、半月、月、双月、季、半年、年、不定)等信息。订购的期刊到达时,必须与订购登记核对并为每一本期刊建立一张卡片,卡片上应登记期刊代码、总期号、复本序号(同一期刊可能订购多册,顺序编号加以区分)出版日期、本年期号等信息。(3)期刊借阅处理。当读者符合所有借阅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条码、期刊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4)期刊归还处理。当读者将期刊归还时,系统在归还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条码、期刊条码、归还日期等内容。根据以上内容撰写“可行性分析”。P82结构:目的,从哪几个方面来写4.211、核对“可行性分析”(参考),看看自己写的有哪些不合适的地方。2、根据以上对“借还刊”的文字描述,绘制“借还刊业务流程(图)”。参考P94-955.5任务:根据“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步骤:参考教材P96-99注意:1、分别绘制“顶图”、“中图”、“底图”,分的层可以自己确定2、注意符号的使用3、请自己绘制,不要急于百度5.19目的:掌握“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表达工具”的作用和画法。任务:根据数据流程图,绘制“数据字典”、定义“处理逻辑”。步骤:1、数据字典:参考P102-104。2、根据以下表述定义处理逻辑,可以用“判断树”、也可以用“判断表”。“订购期刊规则”是:期刊是否有订购历史,如果有,则要根据该期刊被检索的次数来确定订购的本数,检索次数大于等于20次的,订购5本;检索次数在10到20次之间的,订购3本;检索次数在5到10次之间的,订购2本;检索次数小于5次的,订购1本。若无订购历史的期刊,则检索次数大于等于20次的,订购3本;检索次数在10到20次之间的,订购2本;检索次数在5到10次之间的,订购1本;检索次数小于5次的,不予订购。注意:体会“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表达工具”的作用。6.2目的:掌握“数据库设计”任务:1)概念设计(E-R图)2)逻辑结构设计(设计数据表,规范数据表)步骤:1)根据已有材料,绘制“E-R图”2)将E-R图转换为数据表3)规范数据表(暂时不做)
本文标题: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MIS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7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