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组织(1)分工前提:组织力量互补(2)协作前提:志同道合(3)手段:分工与协作(4)功能:克服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能力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5)特征:具有明确目标,具有一定结构,拥有资源(6)分类:按目的营利性按内在结构正式非营利性非正式公共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7)对组织的评价:效能(有效性)、效率——讲求效率要以效能为前提2.管理(1)目的:有效实现目标(2)手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3)本质:协调(4)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5)管理方法的发展:任务管理法(科学管理法,泰罗提出)→人本管理法→系统管理法(以整体性和最优化为基本原则)(6)管理方法的特点:数据化、系统化、标准化、民主化(7)管理方法的类型:专门管理方法、通用管理方法(也可以分为定性、定量)3.管理者(1)定义: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者人群组成。(2)特征:1)在组织中,是组织中的一种角色2)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3)拥有直接下属,负责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3)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4)三种权利来源: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5)主要职责:指挥下属工作(6)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划分: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7)管理者拥有的技能(罗伯特·卡茨提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管理者应具有的管理能力(哈罗德·孔茨提出):技术能力、人事能力、规划决策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1)经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2)管理学形成的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3)管理学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韦伯)、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的主要内容(1)制定工作定额(2)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施标准化管理(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5)强调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精神革命”(6)计划只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理6.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四个关键问题:劳动分工、等级与职能过程、组织结构、控制范围7.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具有几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任用(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的前提,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8.古典管理理论的意义:(1)古典管理理论确定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古典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关于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3)古典管理学家同时也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4)古典管理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9.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对人性的探索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2)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理解是静态的,没有认识到组织的本质(3)着重点在于组织系统的内部,而对企业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地非常少10.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11.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1)动机与激励理论(2)个体行为研究(3)群体行为研究(4)组织行为研究12.现代管理理论丛林(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涌现出各种管理学学派,孔茨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1)管理科学学派: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实施管理,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社会系统学派:将组织看作是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3)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西蒙,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有限理性人代替绝对理性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有原则”(4)系统理论学派:将企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5)经验主义学派(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注重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概括出他们的共性,然后系统化、合理化。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6)经理角色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代表人物为明茨伯格(7)权变理论学派: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代表人物为卢桑斯13.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13.一般环境因素(间接影响)PEST外部管理环境任务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组织业绩的外部环境因素组织文化:组织内部的共同观念系统内部经营条件:组织拥有资源的质量和数量14.一般环境(PEST):(1)政治法律条件: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2)经济环境:1)宏观经济环境:国家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2)微观经济环境: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存情况、就业程度(3)社会文化环境: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4)技术环境: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发展状况、技术政策和法规(5)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15.任务环境因素: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社会政府的监督组织)、其他利益相关者16.企业文化(1)定义: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2)企业文化的层次:1)人为形式:企业标志、行为模式、典礼与仪式、惯例2)企业价值观3)企业基本假设(3)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对行为、思想和价值取向)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树立公众形象,对社会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6)调适功能(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尽快匹配)(4)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后果:1)导向不明,不知如何做是好2)什么好做什么不好做不清楚,必然会导致拉帮结派3)文化多元,人际关系复杂,影响工作4)员工缺乏归属感5)顾客不清楚企业文化,难以信任(5)企业文化能否自然形成?1)自然形成论: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积淀,不应被认为设计2)一定条件论:大公司才需要搞企业文化,一般公司没有必要(6)企业文化的形成特征:1)企业文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企业文化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指引3)在文化形成过程中,领导人起重要作用(7)组织文化塑造的基本原则:以人为中心、重在领导、凸显特色、努力创新、赢在执行(8)组织文化塑造的步骤:组织环境分析→定位→提炼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设计→执行17.决策(1)定义:1)德鲁克的定义:决策是一种判断,是个人或组织为达成某种目标或解决某项问题,就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作出选择的过程2)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本质在于计算不同方案的损益并进行权衡,例如成本效益分析(2)决策的要点: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3)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实施(3)哪一环节是决策的关键环节?认识和分析问题是决策过程中最重要也最为困难的环节。重要是因为问题不清,无从决策,问题找错,一错百错;困难是因为真正的问题常常为众多的表象所掩盖,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4)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各项职能都离不开决策2)决策是为未来的行动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用何种方案的过程3)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4)决策与企业息息相关,正确的决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5)合力的决策是促进企业整个系统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5)决策理论演进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为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行为决策理论(以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为出发点,研究主要在决策者的认知和主观心理过程)→当代决策理论(将前二者结合,既注重人本,又注重科学)(6)分类一程序化决策:带有常规性、反复性的例行决策非程序化决策:过去未曾发生过的、一次性的决策(随着管理层级的升高,管理者所要做的非程序化决策所占比重越高)分类二确定性决策:决策目标明确、问题熟悉、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容易获取非确定性决策:新的决策问题,结果难以估计,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模糊,不易获取分类三个体决策:由个人(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个人承担决策的责任群体决策:由一个团体所进行的决策————个人决策灵活、迅速、效率高————群体决策可集思广益,减少纰漏,获得更多的备选方案,最终结果会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成员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供以后使用;但也可能相互推诿,浪费时间,造成矛盾,讨论被少数人主宰,产生一致性压力以致忽视一些潜在风险(7)理性决策模式:1)问题是清晰的2)要实现单一而明确的目标3)所有的方案和结果是已知的4)偏好是清楚的5)偏好是一贯而稳定的6)不存在时间或成本的约束7)最终的选择将使经济报偿最大化有限理性模型:1)西蒙发展出有限理性概念作为理解实际中的管理决策的框架,即人是有限理性的2)决策不能只遵守一种固定的程序3)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追求满意结果而非最佳结果,方案执行也并不是完美的回溯决策模型:又称隐性至爱模型,该模型把焦点放在决策制定之后,决策者如何努力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通过信息歪曲或者强调隐性至爱比候选方案更优越的那些特性。(8)古典模型的决策过程: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识别问题(开始循环)……(9)常见的决策偏差:1)易得性启发:容易获得的信息对决策的影响2)代表性启发:人们容易陷入思考的范式而忽略概率、样本大小等因素3)锚定:根据最初的值估计,进行不充分调整4)过度自信:在遇到中等到极难问题时,倾向于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5)证实陷阱:倾向于搜集能证明自己想法的证据6)后见之明和知识祸因:人们发现事件的结果之后倾向于高估自己原来对事情结果预测的准确度;预测他人行为时,不能忽略那些自己拥有而他人没有的知识(10)非理性决策升级概念:当初始决定造成损失后,管理者可能会追加更多投入,即便扭转局面的前景黯然。产生原因:1)直觉偏差:一旦最初做出投资决策,会倾向于关注与该投资相关的正面信息,忽略负面的信息2)印象管理:人们倾向于在人前表现得前后一致,因此不仅有选择地知觉信息,而且有选择地向别人提供信息,且更可能提供正面信息。经验表明,追加投入比改弦更张更易得到奖励(11)①增强群体创造力的方法一——头脑风暴法:概念: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四原则:1)不评价他人建议,尽量不相互争吵2)鼓励尽可能多的建议3)独立思考,广开言路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使其更有说服力②增强群体创造力的方法二——名义小组发:概念:名义小组法通过一定基本规则对个人思考和组内交流的整合增强群体创造性和决策效果。这种方法鼓励个人和群体的创新和克服对所提方案的批评。规则:1)成员独立思考并针对问题列出各自的备选方案2)成员轮流陈述自己的观点,互不讨论,每个观点都被记录3)所有方法陈述完后,开始互相讨论4)为防止一致性压力,采用无记名投票18.计划与战略管理(1)含义:管理者确定并选择恰当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2)计划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3)实施战略(3)计划的三个层次:公司层次(大战略,决定组织的方向,以及每一个事业部将在公司战略中扮演的角色)、业务或分部层次(寻求组织应该在每项事业上展开竞争)、职能层次(4)计划的意义:1)建立了协调,给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努力的方向2)计划可以降低不确定性,通过迫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来降低不确定性3)计划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4)设立的目标
本文标题:管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7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