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一、形成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遗传因素:遗传对体质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肥胖经常有家族性,一般小儿肥胖而其父母则多有肥胖或单亲有肥胖。(二)饮食习惯及嗜好等个人生活因素: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的过量,热能过剩,饮用具有大量热能的饮料,酒类等都可引起肥胖,是现代化社会引起肥胖的主要因素。(三)摄取食物的调节神经中枢的异常:人的丘脑存在着摄食中枢及饱食中枢,这两个中枢控制人的进食与饱感,倘若进食中枢兴奋,则食欲大增,饱食中枢兴奋时摄食停止。肥胖患者一般中枢神经功能异常,摄食中枢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固有多食易饥,食欲大等现象。(四)运动不足影响热量的消耗。(五)精神的压力、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进食,引起肥胖。(六)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或口服激素类的药物均可引起肥胖。(七)营养缺乏某些单纯性肥胖体内缺乏促进脂肪转化为热量的一些营养素包括B1、B6、B12、尼可酸及锌、铁、镁的这些物质的缺乏导致脂肪分解受阻。当人们因偏食使上述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时,脂肪的氧化分解速度减慢。此外,微量元素锌、镁缺乏时,体内甘油三脂含量增加,脂肪生长因子活性增加。(八)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超过标准的20%。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x0.9,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二、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以致功能衰竭。在这些慢性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丧失;肾病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截肢和关节病变的危险;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并常合并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如不进行积极防治,将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三、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四、糖尿病的症状1、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及血管、神经并发症的结果,表现为:⑴多尿:是血糖升高,身体努力通过尿液排除糖分的结果;⑵多饮:是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的结果;⑶多食: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的结果;⑷体力和体重下降: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质消耗所致。以上四条习惯上被称为三多一少;⑸皮肤瘙痒: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由于尿中有糖,加上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多,外阴部瘙痒更加明显。患者容易发生疥、痈等皮肤感染;⑹视力下降:高血糖及眼科并发症所致;⑺其它:如手足麻木、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和阳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2、发病原因: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1)遗传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2)病毒感染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3)自家免疫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4)继发性糖尿病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5)其它诱因(一)饮食习惯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二)肥胖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五、危险人群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人群往往是不同的,首先年龄常常可以将二者的危险人群划分开来。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多在35岁以前发病,而2型糖尿病则常常在35岁之后发病。不管怎样,如果您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项或几项,均提示您可能已经患有或将要患糖尿病,因此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1、出现糖尿病的一种或几种典型症状2、出现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3、家族成员有1型糖尿病4、家族成员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5、你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现在年龄小于30岁6、您现在的年龄为55岁或以上7、您已经明显超重或肥胖8、您曾经分娩过体重大于4kg的婴儿9、您以前被诊断过妊娠糖尿病二〇一一年六月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一、儿童与糖尿病儿童期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儿童期原发性糖尿病有以下几种: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β细胞遭致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造成。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又称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在儿童期发病者甚少,青少年成熟期发病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β功能缺陷症。儿童期糖尿病的病因Ⅰ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经肯定了一些因素对发病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有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环境因素。儿童期糖脑病的临床表现:起病较急,约有少数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为明显的症状。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几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约有少数患儿在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这类患儿常因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或诊断已明确但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因素诱发。幼年患儿发病率较年长患儿高起病甚急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关节或肌肉疼痛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征象: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充实度降低呼吸深长呼气中带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体温不升随即出现嗜睡淡漠甚至昏迷状态,少数患儿起病较缓慢以精神呆滞软弱体重下降等为主可持续数周之久病程久而且治疗不当的患儿常见生长发育受影响而身材矮小肝脏因脂肪侵润而肿大儿童期糖尿病的检查1、尿液检查(1)尿糖定性:未经治疗的患儿尿糖应为阳性其呈色强度可粗略指示血糖水平(2)尿酮体:在尿糖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时呈阳性(3)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不能被常规方法检出为要及时了解肾脏继发病变应选用较敏感方法对患儿定期检测尿蛋白血液生化检测(4)血糖测定:空腹全血或血浆血糖大于等于mmol/L(5)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酯游离脂肪酸:明显增加(6)血气分析:常呈代谢性酸中毒表现(7)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作为患儿病情在以往~个月期间是否获得满意控制的指标2、葡萄糖耐量试验:仅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尿糖偶尔阳性而血糖正常或稍高的患儿3、儿童期糖尿病的诊断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对仅有口渴消瘦或遗尿症状患儿;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或不明原因的脱水酸中毒患儿都应考虑儿童期糖尿病的可能性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4、其他还原糖尿症:尿液中果糖和戊糖等其他还原糖均可使斑氏试液呈色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尿液可以鉴别5、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症:有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胱氨酸尿症或重症重金属中毒等患儿都可发生糖尿鉴别主要依靠空腹血糖测定必要时可进行糖耐量试验6、婴儿暂时性糖尿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有关多数在出生后六周内发病表现为发热呕吐体重不增脱水等症状;血糖增高尿糖和酮体阳性可持续数周7、其他发生酸中毒昏迷的情况:如尿毒症低血糖和急腹症等儿童期糖尿病的治疗8、儿童期Ⅰ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应是:消除临床症状特别对酮症酸中毒尤应积极处理;纠正代谢紊乱力求病情稳定;使患儿获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活动9、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治疗方案主要是液体治疗胰岛素治疗以及控制感染10、长期治疗措施:控制饮食正确使用胰岛素二、高血糖的治疗1、1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联络你的医生或糖尿病护士,听取他们关于增加短效(透明)胰岛素剂量的意见。你也可能有需要增加注射胰岛素的数量,例如:每2小时使用2-4单位。2、维持时常测试血糖值。在每次小便时,测试尿液里的酮体。多喝水或低卡路里流质以填补因小便频繁而失去的液体。3、若有以下情形,联络你的医生或去医院。(1)因呕吐不能喝水或进食辛苦(2)血糖值持续在高水平(3)有中至大量的酮体存在尿液里(4)血糖值会使一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名为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病况。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在身体自然的运作中,血糖值会有高低的现象。偶然的血糖值增高并不是问题。然而假如你的血糖值持续增高数日或你有病时,便须求医。三、如何与糖尿病保持距离由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故专家认为,糖尿病即心血管疾病的同义词,糖尿病要与冠心病同防同治。预防糖尿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针对对糖尿病无知,要求多懂点儿,进行健康教
本文标题:糖尿病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1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