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送考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生平: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逝世。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围绕作者送考,按时间顺序一共出现了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投考途中考试当天等待发榜茶店看榜录取之后丰子恺的散文,率直、朴素、富有人生哲理,状物写人,意趣横生。课文对这些投考的小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任选场景一、二,仔细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投考途中考试当天等待发榜茶店看榜录取之后文本研读,体味形象“我在船舱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种情景,不胜感动。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观》等书中。”“……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投考途中写出了孩子们的单纯可爱,自以为考倒了大人的得意。写出了孩子们复习迎考的紧张情绪“我装着内行的神气对他们说……”“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后来听见他们有人在教我……”考试当天,作者抓取了两组镜头一是早上“五点钟就被他们吵醒”“带着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象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二是傍晚“许多孩子活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议论纷纷,沸反盈天”“男的孩子高声地叫:‘我横竖不取的!’女的孩子恨恨地说:‘我取了要死!’”激动、踌躇满志、紧张一身轻松、激动难耐“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他们的胡思梦想在谈话中反反复复地吐露出来:得意的……不得意的……但从他们的屈指计算发表日期的态度上,可以窥知他们并不绝望。……然而有时他们忽然觉得这太近于梦想,问过了‘发表还有几天’之后,立刻接一句‘不关我的事’。”写出了孩子们渴望考取,但信心不足;表面无望,但又心存侥幸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等待发榜“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有的女学生背地里骂他‘死掉了’,有的男学生料他’被公共汽车碾死’.……“回来了,回来了!”一声叫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支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学生在等候消息时的坐立难安——埋怨咒骂——肃静听候的紧张、焦虑的心情。茶店看榜“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种霹雳的人,有的脸色惨白了,有的脸色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写出了考试的结果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的巨大震动,表现作者对孩子们的同情。合作探究,挖掘主旨这些镜头真实、生动、细腻,是作家走进孩子心灵世界、洞察孩子情感体验的结果。关于文章的主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中说:文章记述了作者本人送一群小学生到杭州考初中的经历,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作者为何如此向往儿童世界?这篇文章的主旨除了展现儿童的纯真外,还想表达怎样的主题?补充材料1、丰子恺曾说,“在这群率真儿童的生活中见了自己过去的幸福,觉得自己已失去的童心”,“企慕他们生活天真,艳羡他们的世界广大”。2、丰子恺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到:“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所谓‘社会’里的虚伪矜忿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中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3、丰子恺曾将一首赞美儿童的诗刻在烟斗上: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骂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补充:参考《送考》原文的开头与结尾,分析作者写“牵牛花”的用意(开头)今年的早秋,我不待手植的牵牛花开花,就舍弃了它们,送一群孩子到杭州来投考。种牵牛花,扶助它们攀缘,看它们开花,结子;是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今秋我虽然依旧手植它们,但对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因为我看出了它们一种弱点: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我在墙上加了一排竹钉,在竹钉上绊了一条绳,让它们爬;过了一二晚,它们早就爬出这排竹钉之上,须得再加竹钉了。后来我搬了梯子加竹钉,加到我离去它们的时候,墙上已有了七八排竹钉,牵牛花的卷蔓比芭蕉更高,与柳梢相齐,离墙顶不过三四尺了。看它们的意思还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的。为此我讨嫌它们,不待它们开花结子就离弃它们,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结尾)我吃不下跑路,被旱灾阻留在杭了。我教我的儿女们也不须回家,托人带信去教家里人把行李送来。行李送来时,带到了关于牵牛花的消息:据说我所手植的牵牛花到今尚未开花,因为天时奇旱的缘故。我姊给我的信上说:“你去后我们又加了几排竹钉。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但是旱得厉害,枝叶都憔悴,爬得高也没有用,看来今年不会开花结子的。”“然而大多数的投考者和送考者的观念中,都把杭州的学校这样地排列着高下等第.……万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省立学校的‘省’字仿佛对他们发散着无限的香气。大家讲起了不胜欣羡的。”“考取了学校的人都鼓着勇气,跑回家去取行李,雇人挑了,星夜启程跑到火车站,乘车来杭入学。考取省立学校的人尤加起劲,跑路不嫌劳苦,置备入学的用品也不惜金钱。似乎能够考得进去,便有无穷的后望,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用不尽似的。”学生们都把这考试当作今后荣华富贵的踏板,这种功利的心态是当时读书人流露出的普遍心态。结合全文来看,文章蕴含着作者对考试制度的弊端的憎恶。这是丰子恺先生描绘30年代考试众生相的一篇散文,此文延续着他朴实、率真、细腻、生动的文笔。作者关注儿童的生活状态,神往童年时代,表达自己永不磨灭的童心,是作家这一时期的思想反映和创作追求;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作家对成人世界(现实世界)的厌恶与鄙弃。另外,丰子恺以悲天悯人的眼睛和心灵见证了“考试”对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所造成的深深创伤。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借助于牵牛花“爬得再高也没有用”,来暗示读书如此功利化的结果。总结:多主题解读阿宝赤膊阿宝就是丰陈宝,她是丰子恺第一个女儿,大概也是第一个带给他快乐和灵感的孩子。阿宝的赤膊,露出的是她的童稚和她父亲的怜爱。花生米不满足花生米的分配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便皱着眉眼表示抗议。儿童就有这样赤裸裸的真率,哭与笑,满足与不满足就是这样的简单,毫不矫作,难怪丰子恺一生都对儿童的世界羡慕不已。瞻瞻底车(二)脚踏车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的一张画,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华瞻。幼年的瞻瞻就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丰华瞻到外国的大学演讲时,礼堂上就悬挂着这张画片要!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天上的月亮,要字后面还要跟上一个坚定的惊叹号。那样明亮有趣的月亮,没有理由不拿在手中把玩把玩,至于上天捉月是坐火箭还是架梯子,这却不在他们思考的范围里。村学校的音乐课唱歌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尽量张大小嘴,以便表现自己走调或不走调的歌声;尽量竖起耳朵,以便听见老师的胡琴伴奏和同伴们走调或不走调的合唱。眼睛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多余的,所以便省略了。锣鼓响锣鼓的声响使老人和孩子都兴奋起来。孩子变得矫健,老人变得轻盈。孩子的快乐是锣鼓的声响带来的,老人的快乐则是孩子的快乐给予的。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母亲是矛盾的。星期日里,孩子们肆无忌惮地打、闹、叫、嚷,她便觉得心烦,便要阻止;但是,若她的孩子们不这样健康活泼地打、闹、叫、嚷,她仍要觉得心烦,并且担心。于是,她半真半假地喝骂,心甘情愿地替他们收拾残局。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浆,小姊弟之间的绝不是交易。不给她打扇,姊姊削好瓜也会分给弟弟,还很可能是大的一半;没有瓜吃,弟弟也会这样认真地用两只手给姊姊打扇,不会有半分勉强。丰子恺漫画特点:充满童真、童趣贴近生活,平易、质朴
本文标题:丰子恺-送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8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