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其实建筑风格也和所有艺术一样,总离不开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这些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希腊、罗马、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俄罗斯,都有各自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从来就不曾有过所谓统一的欧洲风格,所以欧洲风情的提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是对建筑风格的一种误导。为了让大家对欧洲风格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够了解各种建筑风格的基本特点,避免受到虚伪广告的误导,下面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位于欧洲西部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它的建筑也是西欧建筑的先驱。由于希腊多山,盛产大理石,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人就利用石材建造房屋,产生了柱廊和三角形山墙的建筑形式,柱子多用垂直线条装饰,尤其是柱顶都有装饰花纹,形成独特的标志。沿口山墙多用水平线条装饰,上面加上雕塑形成三角形山花的建筑特色。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数比美学的研究使建筑形式具有完整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和功能统一谐调,尤其是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主要有三种柱式:一是代表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粗壮刚挺而起的雄伟感;二是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修长俊美,柱头有蜗旋纹饰,下有柱础使人产生婷婷玉立之感;三是科林斯柱式,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装饰,代表了丰收的喜悦。这三种柱式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2、古罗马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罗马的建筑类型非常丰富,建筑技术也有飞跃的发展,并且初步建立了科学的结构理论,对欧洲建筑及至全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辉煌的成就是创造了券拱结构的建筑形式。由于罗马地处火山多发地区,有大量火山灰,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在加上石灰石和碑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这是柱子已从承重构件演变成纯装饰的壁柱因而变化也更多更为自由。除了继承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外,罗马人还发展出两种新的柱式,一种是陶立克柱式的变体称为塔斯干柱式,另一种是把夏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结合而成的混合柱式。3、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从十二世纪开始随着人们对教学建筑空的追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法国人首先在罗马式拱券的基础上改用了矢状券的框架结构从而减小了侧推力,同时又在四周用独立的飞券来加强抵抗主拱的侧推力,从而形成了一种轻灵向上玲珑通透的建筑风格,人们称之谓哥特式建筑。它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彩色液璃和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更显得轻巧玲珑,光彩夺目,产生升华神秘的美感。4、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运动是一项伟大的解放生产力的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它起源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它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教会,在建筑上则表现在,重视几何形体的应用,为方形、三角形、球形、园柱形等通过重组叠加创造出理想的形体,并以古典建筑构件为母体,通过建筑师的创造形成一种具有平静优雅的古典气息而又符合当时新生活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新颖的建筑风格,由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场改革先后经历了200多年,并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可供我们学习借鉴。5、巴洛克建筑风波――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流行艺术风格的总称,即意大利语(Barocco),原意是奇特、古怪、狂想和反传统的贬义词,它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⑴.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追求强烈的感官享受。⑵.打破古典建筑的和谐平静,追求夸张的、非理性的、幻想的和浪漫的情调。⑶.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强调力度变化和运动感,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紧张、激情和骚动。⑷.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层次和深度的变化。⑸.注意和周边环境的综合协调。建筑是开放的,外向的,因此把广场、花园、雕塑、喷泉和建筑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古典柱式的发展古典柱式是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柱式形式形成于希腊,而在罗马得到发展。希腊柱式形成于小亚细亚的爱奥尼柱式和形成于希腊的多立克柱式,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古典柱式,是从木结构演变而来,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在雅典产生代表性作品。爱奥尼柱式如女性的柔美,多立克柱式似男性的刚健。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希腊还出现了科林斯柱式。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壮美而华丽,其余部分则如爱奥尼柱式。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并加以改造,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并创造了一种在科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尼柱头的混合式柱式。他们改造了希腊多立克柱式,发展出塔斯干柱式。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称为罗马的5种柱式。罗马人创造的最重要的柱式是券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在罗马帝国流行,形成统一的罗马建筑风格。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多数地区柱式建筑不再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重新使用罗马柱式作为基本建筑造型手段。16世纪下半叶产生两种潮流。一种是破坏柱式的结构来创造新的建筑形象,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继承,流行于法国和北美。另一种是给5种罗马柱式规定不可动摇的规范,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古典主义建筑继承。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比巴洛克建筑大,因此罗马式的柱式在欧洲成了主流,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在广泛使用。拜占廷建筑4世纪,罗马帝国政权腐败、经济破产,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到帝国东部的拜占廷,命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定都拉文纳,476年为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又称拜占廷帝国。它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非洲北部。4至6世纪时处于极盛时期,到1453年为土耳其人所灭。拜占廷建筑是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模的综合。教堂格局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十字式。多用彩色云石琉璃砖镶嵌和彩色面砖来装饰建筑。拜占廷建筑分为三大阶段。前期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建筑有城墙、城门、宫殿、广场、输水道与蓄水池等。基督教是其国教,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大穹窿为中心的圣索菲亚教堂。中期在7至12世纪,建筑规模大不如前,特点是向高发展,中央大穹窿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窿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和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后期拜占廷建筑在13至15世纪,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廷帝国大受损失。其建筑在土耳其人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古代埃及的建筑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埃及的领土包括上下埃及两部分。上埃及是尼罗河中游峡谷,下埃及是河口三角洲。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成为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埃及的奴隶主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出来,民族公社没有完全破坏,公社成员受奴隶主奴役,地位同奴隶相差无几。因此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产生了强大的祭司阶层。皇帝的宫殿、陵墓以及庙宇因此成了主要的建筑物,它们追求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古埃及建筑史的三个主要时期:第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劳动者。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石建筑的能工巧匠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古埃及劳动者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并且至迟在古王国时期,已经会烧制砖头,会用砖砌筑拱券。大约因为难得燃料,难得大材来制作模架,所以砖和拱券结构没有重大发展。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劳动人民以异常精巧的手艺用石头制造生产工具,日用家具,器皿,甚至极其细致的装饰品。早在用石头做工具的时候,公元前四千纪,就会用光滑的大块花岗石板铺地面。公元前三千纪之初,皇帝的陵墓和神庙就用石材建造了。古王国时期大量极其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砌筑得严丝合缝,在没有风化的地方,至今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哈弗拉皇帝的祀庙的入口处,有块石材长达5.45米,重达42000公斤。中王国时期,青铜工具还不多,却用整块石材制作了许多几十米高的方尖碑,最高的竞达52米,细长比大致为1∶10。新王国时期的神庙中,有些石梁的长度已经超过9米,而柱子竟有高达21米左右的。在这些坚硬的花岗石上,古埃及的劳动者早在主要用石质工具的时期,就刻下了大量的浮雕,用巨大的雕像装饰纪念性建筑物。不仅在石材上雕出用木材或纸草的柱子模样,甚至逼真地刻出编织的苇箔的模样来。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方位和水平的准确,几何形状的精确都很惊人,误差几乎等于零。在库富金字塔大墓室的门口安置了五十多吨重的大石块,在神庙大门前竖立二、三十米高的修长方尖碑,在神庙主殿里架设好几十吨重的石梁,都是起重运输技术上的重大成就。玛斯塔巴(Mastada)——金字塔的原形古埃及比较原始的住宅大致有两种。一种以木材为墙基,上面造木构架,以芦苇束编墙,外面抹泥或者不抹。屋顶也有用芦苇束密排而成的,微呈拱形。这一种在下埃及比较多。上埃及的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三千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有财有势的人家的陵墓很考究。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除了庞大的地下墓室之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其形式可能源于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从此发展起来的。多层金字塔的演化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后来,皇帝的陵墓渐渐改变了型制。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Nedetka)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到了古王国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越来越刻意制造对皇帝的崇拜,用永久性的材料——-石头,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陵墓,最后形成了金字塔。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周围有庙宇,整个建筑群占地约547×278米。但是,昭赛尔金字塔的祭祀厅堂,围墙和其他附属建筑物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它们依然模拟用木材和芦苇造的宫殿,用石材刻出那种宫殿建筑的种种细节,不过,这做法也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纤细华丽把金字塔映衬得更端重,单纯,纪念性吏强。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而死后有皇帝仍然在冥界统治着。光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的强烈对比,同时震撼着人们的心,着力渲染皇帝的“神性”。麦登金字塔(PyramidatMeydum)建于第三王朝末朝,塔底边144.5米见方,高约90米,塔身下部斜度呈51°。达舒尔金字塔(PyramidatPahshur)建于公元前2723年。塔底边187米见方,高约102米。塔身下部斜度呈43°,上部斜度呈54°15′。吉萨金
本文标题:西方古典建筑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