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6课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第6课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一、教学目标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的严重民族危机,直接导致了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义和团运动由于八国联军的镇压而失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清政府处于列强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概括课文内容,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康有为、光绪帝、谭嗣同、袁世凯、慈禧太后、公车上书、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识记义和团、“扶清灭洋”、八国联军、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从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民族危机的形势,理解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理解政治改革的困难主要在于既得利益集团和习惯势力的阻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严重侵略性质和对中国的危害。2.能力与方法初步学习如何正确认识群众运动的落后面。义和团运动一方面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性,而在斗争中又表现了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甚至被顽固派利用。通过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例,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历史活动中的历史局限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积极鼓吹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教育学生,仅有爱国热情、没有理性科学的态度,仍然不能达到实现民族自立富强的良好愿望。把爱国情操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应有素质。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维新变法对“中体西用”的突破,难点是戊戌政变的原因。教学重点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难点是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和盲目排外问题。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百日维新关于“公车上书”仔细阅读教材相关文字资料,了解“公车上书”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不变法即将亡国的严重警告。力陈变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学会正确的读史方法,借助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从中汲取历史信息。百日维新及其主要内容仔细阅读教材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从中汲取历史信息。光绪帝于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通过阅读,自主学习汲取历史信息,掌握知识“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史方法,学会从图片、文字资料中汲取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戊戌政变的原因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习惯势力抵制和慈禧太后仍想掌权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协作精神。义和团义和团首先在山东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教势力的横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扶清灭洋”口号义和团兴起的正义性,义和团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落后性。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顽固派官僚出于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教材上的文字资料,对历史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政治上需要对义和团的利用1900年春,入北京、天津,打击洋教势力,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最后失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共有12款19个附件,是一份空前严重的奴役性条约。《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也是清王朝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培养学生重材料,重实证和旁证的科学的读史方法。三、教学反思:由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教育学生,仅有爱国热情、没有理性科学的态度,仍然不能达到实现民族自立富强的良好愿望。把爱国情操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是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应有素质。
本文标题:第6课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1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