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主编魏卫副主编张补宏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经管系列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培养概述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培养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一)职业及其相关特性•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人们未来职业的谋划过程,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什么是职业•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选择一个适合的职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能够使自己在发挥自我价值中找到成就感与幸福感。•在《国家职业大典》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职业是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的:•作为职业的符号特征的职业名称;工作的对象、内容、劳动方式和场所;承担该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通过该职业工作取得的各种报酬;在工作中建立的与其他部门或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这些要素体现了职业是社会与个人连接体的关系。•2.职业的基本属性•(1)社会性。•(2)经济性。•(3)技术性。•(4)时代性。•3.职业的分类(1)我国的职业分类。我国较权威的职业分类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它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职业),具体如表1-1所示。表1-1我国职业分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第五批10项新职业为:室内环境治理员、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花艺环境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礼仪主持人、数字视频合成师、集成电路测试员、网络课件设计师、霓虹灯制作员和计算机乐谱制作师。大类职业名称中类小类细类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负责人51625二专业技术人员14115379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1245四商业、服务业人员843147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30121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71951119七军人111八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111(2)国际组织的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4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和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另外,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和7200多个职业。此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对教育与职业选择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二)职业生涯规划•1.职业生涯的含义(1)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2)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3)职业生涯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指职业生涯期。(4)职业生涯蕴含着具体的职业内容,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给职业生涯下这样的定义:职业生涯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是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它反映了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工作、职位和角色,是个人接受培训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果。•2.职业生涯的特点(1)时间性。职业生涯发展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向前发展。(2)空间性。职业生涯是以事业为主线,所形成的人在不同地方与工作岗位的关系。(3)独特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即使两个人在同一岗位开始工作,由于各人的工作表现、志趣性格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3.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由早期职业辅导运动发展而来的。•在国外,有人将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职业准备阶段;二是进入组织(学校)阶段;三是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四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五是职业生涯后期阶段。大学生正处在生活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三)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指之分,分别如下。(1)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2)狭义的专业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3)所谓特指的专业,通常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由此可见,职业与专业都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专业奠定了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而职业则是专业在工作中一定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所说的专业对口,主要就是强调所学专业与从事的职业应该尽可能具有相关性,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二、成功案例解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把握职业成功的方向•(二)激发学习和工作动力,奠定职业成功的基础•(三)发掘个人潜力,增加职业成功的机会•(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有效处理职业成功的障碍三、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素质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增强国家创新原动力的大事。大学生素质培养是面向21世纪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现代大学如何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课题。•从大学生个人发展来看,素质培养是其职业生涯成功的保障。•因此,大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仅应该注重专业学习,也要合理地规划如何提升自己对职业发展相关的非专业素质,如自信心、领导力与团队精神以及沟通与表达能力等。这些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自信心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领导力与团队精神对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等;另一方面,这些非专业素质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个人的专业素质。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同事的支持,使大学生能够很快度过职业发展初期的不适应,在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角色定位,从而得到较好的职业生涯归宿。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部因素•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部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先天的生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和健康程度)和心理因素(如个人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等),广义上的内部因素还应当包含个人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个人教育背景等。•(一)性别与年龄•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完全相同,因而也会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的选择。对在校大学生而言,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求学阶段:通常在22~25岁以前,这一阶段主要以在校学习为主,对职业的认识主要停留在间接认识阶段,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更多的是受学校、家庭的影响,理想色彩较重。(2)职业尝试阶段:一般在25~30岁,进入职业发展的初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职业的熟悉、积累个人工作经验的过程,若能及时调整自我,适应环境的改变,可以较快度过职业初期的不稳定状态。(3)职业定位阶段:大约在30~45岁,人们往往已经定下了较为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制订较为明确的职业计划来规划自己晋升的潜力、工作调换的必要性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等。(4)职业维持阶段:维持阶段大多从45岁开始,这一年龄段的人大多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有这一位置上了,当退休临近的时候,人们开始接受权利和责任的流失以及学习如何打发原先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二)教育背景•从一般规律来看,教育上的成功与社会阶层的晋升有明显的关联,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相对来说会多一些。•教育背景限制了一些职业的进入门槛,但并不能限定人们职业的选择。例如,高校、科研机构一般要求博士以上学历,但高校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会采取聘请有实践经验而未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任老师,这种做法也得到了肯定和支持。教育程度虽然是事业成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对大多数的职业而言,也未必尽然。现在,企业对录用者的要求更加重视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三)兴趣爱好•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兴趣也是职业顺利发展的有利保障,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尽管兴趣和职业紧密联系,但并不表明拥有相同的兴趣就会选择相同的职业,这还取决于具体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事与兴趣相关的职业,会大大提高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四)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也称为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六种能力。•能力是职业适应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制约因素,它能反映这个人究竟能做什么以及适合做什么,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应尽可能考虑到能力与职业的吻合关系,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最大限度表现自己能力的工作。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人职匹配”是最理想的状态。•(五)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作出较大的贡献。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因素•(一)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制约社会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对职业影响方面的表现,通常劳动密集型行业,知识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体力劳动强度大,职业回报率较低;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产品附加值高,脑力劳动强度大,但职业回报率较高。因而,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必然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因素。•(二)就业环境与就业政策•良好、宽松的就业环境,就业竞争与压力不大,人们会更科学、全面地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兴趣、个性更好地结合;而紧张的就业环境,就业竞争与压力加大,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方面则会较多地面对实际,接受可以得到但未必是最理想、最适合的职业位置,因此也会导致日后人们对职业不满意时,进行较频繁的职业转换。•就业政策也是影响人们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就业环境日趋紧张的今天,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制定就业的相关政策,引导就业市场合理、有序的发展。•(三)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行为、思想的基本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从广义来看,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一个人的思想情况,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了解其对社会主体价值观念接受
本文标题: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175 .html